父母離婚,兄妹倆一個跟著爸爸,一個跟著媽媽,多年後差距太明顯

離婚,對於夫妻雙方來說,或許就是一種解脫;但對於孩子來說,父母離婚,家庭解體,曾經依靠的精神支柱就此奔潰。原本是父母愛情結晶的孩子,可能一夜之間就會變成父母的“累贅”。

難忍“酒鬼”丈夫家暴,二胎寶媽憤怒離婚

安鳳與丈夫的結合源於“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結婚前,兩人從未見過面,對彼此也沒有任何的瞭解。婚後不久,安鳳就發現丈夫性格乖張、整天不務正業,喜歡喝酒賭博。每次喝醉之後或是賭博輸錢後,就會拿安鳳和兩個孩子出氣,對娘仨個拳打腳踢,兩個孩子經常被嚇的大哭。

起初,安鳳還對丈夫抱有一絲改變的期望,直到有次喝醉回家。不分青紅皂白,就將安鳳從床上拖下來打,嚇的兩個孩子躲在被窩不敢出聲。長期的委屈和壓抑與對丈夫失望透頂,安鳳一氣之下,提出了離婚。

父母離婚,兄妹倆一個跟著爸爸,一個跟著媽媽,多年後差距太明顯

原本安鳳是想帶著兄妹倆一起走的,但丈夫各種阻攔,要求兒子跟他一起生活。安鳳迫於無奈,只能帶著女兒走,捨不得兒子受苦的安鳳,抱著兒子哭泣後,頭也不回的牽著女兒,離開了這個讓她傷心的家。

父母離婚後多年,兄妹倆再見面差距太明顯

媽媽走後,兒子小剛跟著爸爸生活,而爸爸整日喝酒不務正業,就把小剛交給了奶奶。而奶奶“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思想根深蒂固,潛意識裡對小剛媽媽提出的離婚非常不贊同。經常在小剛面前嘮叨:你爸現在拖著你,也不好再娶了,真搞不懂當初你爸為什麼要留著你這個拖油瓶。”

父母離婚,兄妹倆一個跟著爸爸,一個跟著媽媽,多年後差距太明顯

離婚起初,媽媽安鳳還會經常打電話來關心兒子。後來,漸漸的也斷了聯繫,當每次奶奶埋怨媽媽不該離婚時,小剛的心就會哆嗦一下,並不停的自我暗示:“我是沒人喜歡的孩子,我是爸爸最大的累贅,我就是個多餘的人。

為了討奶奶喜歡,小剛不停的幫奶奶幹活;但他不敢在奶奶面前撒嬌,更不敢提媽媽。為了早日擺脫這個不喜歡的家,小剛初中畢業就結婚了,因為與老婆性格不合,僅僅3個月就結束了地一段婚姻。

父母離婚,兄妹倆一個跟著爸爸,一個跟著媽媽,多年後差距太明顯

離婚後半年,傷痕累累的小剛又一次再婚。婚後半年,又因女方出軌而離婚。有人在同情小剛的遭遇時,也在探究父母離婚,對孩子的影響到底有多大?不得不說,小剛因為奶奶的關係,從小就與媽媽關係扭曲,在婚戀中也一直顛沛流離。很多網友都認為,與他一直缺失母愛有關。

與缺失母愛的哥哥小剛相比,缺失父愛的妹妹小琴就要幸福的多。雖然離婚後媽媽安鳳生活的很辛苦,當每當小琴詢問爸爸或者離婚相關問題時,安鳳都會耐心的跟小這樣說道:

“爸爸媽媽曾經很相愛,所以才有了你跟哥哥;但後來,爸爸媽媽不相愛了,熟思熟慮後,選擇分開;但不管愛與不愛,爸爸媽媽都會很愛你。”雖然前夫愛喝酒,但他確實女兒的親生爸爸。安鳳每次都鼓勵女兒,與爸爸見面時,要尊重爸爸,要對爸爸好。

父母離婚,兄妹倆一個跟著爸爸,一個跟著媽媽,多年後差距太明顯

在媽媽的培養下,小琴雖然學習成績不是很好,但她性格開朗,興趣廣泛,在學習之餘,還愛上了鋼琴和書法。大學畢業後,小琴在一家音樂學院,當了一名鋼琴老師,深受老師和同學的喜愛。

父母離婚多年後,小剛與小琴再次見面,兩人的“驚人”變化都讓對方吃驚。在哥哥小剛眼裡“妹妹小琴時尚漂亮,有著穩定的工作與收入,男朋友既帥氣又溫柔,簡直就是人生贏家”。而在妹妹眼裡:“在同齡人眼裡,哥哥蒼老了不少,不僅工作沒著落,婚姻也非常不幸,很是讓人同情。”

父母離婚後的態度,是造成孩子差距明顯的關鍵

對於孩子傷害最大的,不是父母離婚本身,而是父母離婚後對孩子的態度,或許這其中就藏著孩子的命運。就像上文中的小剛與小琴兄妹倆一樣,奶奶的“埋怨”,爸爸的不管不顧,讓小剛一生都顛沛流離;而反觀妹妹,因為媽媽的正確處理,讓她一直生活在愛裡面。

1、離婚後,父母對於婚前的埋怨,不要強加於孩子

很多人離婚後,對於另一方總是恨的咬牙切齒,在孩子面前一味的貶低另一方,以獲得孩子的支持,讓孩子成為“詛咒”對方的同夥。殊不知,孩子在這樣的教育方式下,只會放大內心的“仇恨”,在心中種下扭曲的種子。

父母離婚,兄妹倆一個跟著爸爸,一個跟著媽媽,多年後差距太明顯

每個孩子都曾是甜蜜愛情的結晶,就算父母離婚,也不能讓孩子成為婚姻的累贅。就如上文中的安鳳一樣,就算與前夫離婚,在女兒面前,從不詆譭前夫,更是讓女兒多關心前夫。在女兒在父母的“愛”裡生活,更有助於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

2、父母雖然離婚,但親子關心永存

父母的婚姻關心雖然破碎,但孩子身上永遠流淌著兩個人的血液。無論孩子跟誰生活,都不能將孩子當成“拖油瓶、累贅”的想法。

最好的父母就是離婚之後,比離婚之前更愛孩子。儘量降低父母離婚對孩子的傷害。

3、父母對離婚的認知,決定著孩子的人生幸福

很多父母離婚後,為了工作賺錢或是忙於追求另一半,常將孩子交給老人撫養。而老一輩的人大多認為“離婚很丟人”,就將怨恨和怒火,轉移到孩子身上。就像上文中的小剛奶奶一樣,長期在這種環境下生活的孩子,往往性格孤僻、少言寡語、內向、不合群、不自信、叛逆、易怒。

父母離婚,兄妹倆一個跟著爸爸,一個跟著媽媽,多年後差距太明顯

沒有感情的父母,為了孩子不離婚,可取嗎?

很多父母總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即便沒有感情、整天爭吵,也不願捅破離婚的那張“窗戶紙”。總歸而言,就是害怕父母離婚後,孩子得到的愛與支持不夠,容易走上歪路。

殊不知,婚姻是兩個人一輩子的事,如果不能常陪伴、常歡笑,如果剩下的只是冷言冷語和孤獨,勉強繼續下去也只能是煎熬。但為了孩子,早已沒有感情的父母勉強在一起不離婚,可取嗎?

其實相比父母離婚對孩子的傷害,離婚前的不斷爭吵、衝突對孩子才是最嚴重的。針對挪威家庭的一項研究表明:發現那些離婚後又符合的家庭,孩子的表現沒有任何改善。也就是說,即使家庭恢復完整,家長過去的衝突還是會給孩子留下陰影。

父母離婚,兄妹倆一個跟著爸爸,一個跟著媽媽,多年後差距太明顯

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的專家學者也研究發現,離婚對孩子的負面影響也分情況:

如果離婚傾向低,也就是負面看起來比較和睦,沒有離婚跡象的家庭,突然離婚會導致孩子的成績下降;

如果是離婚傾向較高的家庭,離婚了患者也沒有什麼變化,甚至在那些離婚傾向特別強的家庭,離婚之後,孩子的成績反倒會變好

對於孩子來說,與其看到父母強撐著不離婚,卻隔三差五就吵架、甚至打架,還不如“趕緊離婚”來的輕鬆痛快。父母一廂情願“我們不離婚就是為了你”,只會折磨孩子的身心。因此,對於沒有感情的父母來說,該離就離,可能對孩子更好。

END

今日話題:

你會為了孩子,而強撐著不離婚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