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小拳種詠春為什麼現在家喻戶曉,詠春拳真的那麼厲害嗎?

近些年徐浩峰導演的電影片《師父》上映後,掀起了新一波的功夫片浪潮。從《葉問》到《一代宗師》再到《師父》,近年來華語電影中詠春拳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也使得詠春這個拳種被人們所熟知。

詠春拳本是南方的一個小拳種,詠春拳是一門中國傳統武術,是一個積極、精簡的正當防衛系統、合法使用武力的拳術。較其它中國傳統武術、更專注於盡快制服對手、以此將當事人的損害降至最低。

詠春拳最開始是清初反清組織"天地會"的一種鬥爭的武技,為河南嵩山少林弟子一塵庵主所創。他首先傳給汀昆戲班的武生張五,張五後來落難來粵,落腳於南海縣佛山鎮大基尾的"瓊花會館",便將詠春拳傳於粵劇界諸弟子。。紅船中人黃寶華、梁二娣、大花面錦等人學得此拳,又再傳給在佛山筷子路開中藥店兼行醫的梁贊,此後梁贊將詠春拳發揚光大 。


南方小拳種詠春為什麼現在家喻戶曉,詠春拳真的那麼厲害嗎?

梁贊生平有近20多名弟子,其中陳華順是年紀最大的也是入門比較晚的。陳華順的關門弟子之一就是葉問,也就是《一代宗師》中的主角。現在國內外普遍傳習的詠春拳大部分來自於葉問門下的傳播,因此稱葉問一代宗師並不為過。

在梁贊先生之前,詠春拳是四代單傳,而葉問之後,全球超過500萬人成為詠春拳練習者。短短几十年的時間裡,詠春就從南方小拳種發展成為全球普及的拳術,這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就是葉問摒棄了傳統的師門規矩,所謂“教會徒弟餓死師傅”,以前的師父教徒弟都不會傾囊相授,都會留一手絕活。可是葉問卻不是這樣,葉問在旅居香港之後,開館授徒不再拘泥於師門規矩,大部分弟子均能夠循序漸進接受葉問的傾囊相授。而其中幾名較為優秀的弟子,也均能自立門戶獨當一面。

第二個原因,和李小龍有關。李小龍風靡世界之後,雖然他已經開宗立派建立了截拳道,然而由於其本人早夭,截拳道的訓練體系並不完善,弟子們也出現了理解不一且理論體系自相矛盾的問題。而詠春拳則藉著李小龍帶來的功夫熱,自己又有比較完善的訓練體系和循序漸進的功法套路,因此成為很多李小龍粉絲學習武術、踐行武術哲學的必經之路。

南方小拳種詠春為什麼現在家喻戶曉,詠春拳真的那麼厲害嗎?

詠春拳是一種十分科學、實戰性強的拳術,它拳快而防守緊密,馬步靈活而上落快,攻守兼備及守攻同期,注重剛柔並濟,氣力消耗量少。詠春拳用"寸勁"來攻擊和防守,理論和心法方面注重中線、埋跨、朝面追形、左右兼顧、來留去送、甩手直衝等。其長處在於埋身搏擊。李小龍創立的截拳道與詠春拳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李小龍常常在一英尺處將對手擊倒在地。這種技術與詠春拳的中線理論有關,是最具有實用價值的中國武術體系中拳理論的一部分。

由於詠春拳的發力基於身體的中心線,這就使得拳手出拳力量直接來源於其身體背部的大肌肉群,這種發力方式與那些力量來源於腰與臂部肌肉的武術體系形成鮮明對比。詠春拳鬥士出拳時,他的肘部也在尋求自我身體的中心線。當肘部尋找到自己身體的中心線後,身體與手臂在一條直線上的衝拳能產生令人意想不到的強大力量。


南方小拳種詠春為什麼現在家喻戶曉,詠春拳真的那麼厲害嗎?

葉問與李小龍


詠春拳的實戰還是非常厲害的,這一點肯定是毋庸置疑的。其實所有的拳種都是非常厲害的,現在很多人都以“打假”的名義到處掃除所謂的“大師”,這並不能說明所謂“大師”練的拳種不行。說到底現在不管是學傳統武術還是練現在搏擊,都是為了生存,說白了就是為了養家餬口能賺錢,現在的拳擊比賽打贏了就能掙錢,所以有人把這個當職業,每天就是練習這個,所以這自然就厲害。學習傳統武術基本就沒有能這樣天天練的,自然也就不是那麼厲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