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文化:愛上這座城 戀上這風景

這是一座獨特的城市

獨特的語言

獨特的文化

獨特的習俗

這裡是莆田

在中國,很多城市一村一鄉音。但在莆田,非常有趣,360萬的莆田人獨講一種方言——莆仙話,不被周邊的語系同化,被喻為中古漢語的活化石。有網友戲稱,沒有語言天賦的人在莆田待上一輩子也學不會莆仙話,堪稱比學外語還難。

你聽懂了嗎?“莆田元宵大隆重,正月鬧到二月份,出遊圈燈還演戲,家家熱鬧走好運”。

一方水土,人才輩出

歷史上,莆田人被譽為中國的“東方猶太人”,因為莆田人聰敏好學,學霸多,人才薈萃。北宋一代名相王安石會發出讚歎:“興化(莆田)多進士。”自唐以來,莆田湧現出2482名進士、21名狀元,17名宰相;時至今日,莆田每20萬人就有一個兩院院士,穩穩佔據學霸排行榜。

莆田文化:愛上這座城 戀上這風景

莆田“文獻名邦”之譽,不是浪得虛名!現已成為莆田人血脈裡的文化基因,代代薪火相承。

一種敬仰,獨有千秋

莆田是“海上和平女神”媽祖的故鄉,是媽祖文化的發源地。媽祖信俗是我國首個信俗類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全球76億人口中,就有3億多媽祖敬仰者。全世界46個國家和地區共有上萬座是從湄洲媽祖祖廟傳播設立的媽祖廟(天后宮),每年媽祖誕辰日和逝世日期間,莆田湄州島朝聖旅遊盛況空前。而在臺灣,媽祖敬仰者多達1600萬,佔臺灣人口的三分之二。

文化融合,豐富多彩

這裡的文化更是海納百川,也是中國寶貴的 禪宗文化遺產和少林南拳的發源地。千百年來,“南拳北腿”已在中國歷史上形成了鮮明的南北武術流派,兩者同樣作為中國佛教禪武文化聖地,聲名遠播。

莆田文化:愛上這座城 戀上這風景

百戲交融,鼓樂鏗鏘

莆田人愛聽戲, 對戲劇的熱情絲毫不遜色於春晚,莆田現仍有100多個劇團,一年演出6萬多場次,可謂是“村村有戲臺,天天聞曲聲,家家愛看戲”。 莆仙戲源於唐代,用方言演唱,形式古樸優雅,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

莆田文化:愛上這座城 戀上這風景

春節習俗,一年兩度

不用穿越,不用懷疑,在莆田,一年過兩次春節、“圍爐守歲”兩次,第一次是在年三十“做歲”,第二次是在正月初四“做大歲”。這獨特的“五日歲”的春節年俗,背後卻是一段慘痛的歷史。

1562年農曆十一月二十九,倭寇攻陷興化府城,占城六十餘日,洗劫殺戮。次年正月二十九,戚繼光入閩抗倭,二月初二倭寇被打退。逃亡百姓陸續返回家中,掩埋親友,收拾家園,二月初四再次“做歲”,初五再次“過年”。後來為不誤農事和縮短年三十與二月初四的時間跨度,百姓們將二月初四調整為正月初四。同時,為了和年三十“做歲”、正月初一“過年”區別開來,正月初四被稱為“做大歲”、初五被稱為“過大年”,並由此衍生了白額春聯、初二探亡日不走親等春節習俗。

莆田文化:愛上這座城 戀上這風景

元宵活動,一月歡騰

莆田的元宵節也因受倭寇影響,極具地域特色。過完“五日歲”後,從正月初六開始,每天都有不同村莊、不同姓氏以不同形式鬧元宵。元宵民俗活動延續一個月,是全國跨時最長的元宵,打鐵球、跳火堆、走高蹺、踩刀山、舞龍燈等,“十里不同風,一村一習俗”。

莆田文化:愛上這座城 戀上這風景

獨一無二的莆仙鄉音

薪火相傳的文獻名邦

禪武合一的少林南拳

全國獨有的一月元宵

……

這座城市獨有的文化基因

只有與她相遇

才能更深地發現她的魅力

還等什麼

春節就與她邂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