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氣滿滿!三位軍中女博士奮戰在新冠病毒檢測一線

元氣滿滿!三位軍中女博士奮戰在新冠病毒檢測一線

△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遲象陽、董韻竹、張夢瑤三名女博士在戰“疫”一線一起加油。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我軍抽組的軍事醫學專家組緊急前出武漢抗擊疫情。在這支專家隊伍中,來自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遲象陽、董韻竹、張夢瑤三名女博士,組成了一道元氣滿滿的風景線。

憔悴的面容,掩蓋不住她們活力四射的神態。她們在臨時黨支部帶領下,幹勁十足地在這場戰疫阻擊戰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來到這裡,就沒把自己當女生看

元氣滿滿!三位軍中女博士奮戰在新冠病毒檢測一線

△進入實驗室之前的準備。

初見三人,是2月20日的下午3點。

剛從實驗室裡出來的她們,正在會議室裡匆匆吃著盒飯和泡麵。

為啥這麼晚才吃飯?

面對記者提問,遲象陽簡要介紹了她們的作息:“我們一般是早上8點進實驗室作核酸檢測準備,下午2點多出艙;飯後稍作休整,待結束晚間的檢測,一般都到次日凌晨了。

“昨天接收的樣本較多,我們輪了2個班次,一直檢測到凌晨4點才結束。”董韻竹補充道。

這是她們在戰“疫”一線的工作狀態。前出武漢的一個多月裡,她們一直過得很“充實”。

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對臨床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至關重要,是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技術支撐。這種檢測,就是三位女博士擔負的主要任務之一,必須分秒必爭。

為此,她們和戰友們一起泡在實驗室,一干就是一天。

按照防控要求,從咽拭子樣品接收到得出核酸檢測結果,須在24小時內完成。為了儘早讓醫院獲知結果救治患者,從一批近百份的樣品前處理到檢測完成,她們靠著紮實的基本功和嫻熟配合,硬是把時間壓縮到4個小時。

元氣滿滿!三位軍中女博士奮戰在新冠病毒檢測一線

△處理大量的送檢樣品。

由於送檢樣品的數量和時間並不固定,她們索性在實驗室旁的會議室,邊待命、邊做其他分析研究。

記者瞭解到,來武漢前,這三名女同志在單位都參與了多項科研課題。像遲象陽,手裡就有藥物研發等長線課題。

課題研究,人員各有分工,往往一個蘿蔔一個坑。來到武漢後,原來課題的部分內容,後方同事可友情代勞,但工作思路、實驗設計以及結果分析等關鍵節點,還必須本人主持。

“時間就像海綿,擠擠總會有。”遲象陽這樣解釋道。電話聯繫、視頻交流、電郵函覆……後方的課題,三位女同志一個也沒落下。

除此之外,核酸檢測結果的判斷解讀也是她們研討的一個重點。

據瞭解,檢測組採用的是雙靶標檢測試劑盒,碰到檢測的熒光曲線信號偏低或者只有單一靶標等可疑結果,就需要檢測人員多方分析研判。

在姜濤研究員、張曉鵬副研究員帶領下,檢測組經常召開“諸葛亮會”,對出現的可疑結果進行討論,必要時還會重複實驗,進行復核。三名女同志也經常見縫插針,三五分鐘不嫌少地開展交流。

“拿出精準結果,就是對提高疫情防控效率做貢獻!多付出點時間和精力,值得!”董韻竹說。

截至3月1日,檢測組已完成4500多份樣品檢測,沒有出現一起錯情,這是讓三位女同志最開心的事兒。

收穫的背後是不計辛勞的付出。

少則100,多則超過500。有時,樣本送的晚,數量又多,已經在實驗室做了一天分析的她們,就會連夜趕工,再熬上大半個通宵。

一天下來,她們已經習慣了這樣的工作強度,習慣了在附近的會議室找個地方“眯一會”,習慣了“沾床就著”,習慣了臉上長痘、有黑眼圈、掉頭髮,習慣了“早上起來的身體,像是昨天被人狠狠揍過一頓”的肌肉痠痛……

這不,和記者簡單聊了幾句,她們就軍大衣一裹,到會議室旁的小房間,找個躺椅、沙發抓緊補覺。


元氣滿滿!三位軍中女博士奮戰在新冠病毒檢測一線

△三名女博士輪班間隙見縫插針休息片刻。

透過半掩的房門,記者定格了這一讓人必須致敬的照片。

“我們首先是一名戰士。”三名女博士話語在記者耳邊久久迴盪。

緊要關頭,是軍人就該上一線


元氣滿滿!三位軍中女博士奮戰在新冠病毒檢測一線

△遲象陽、張夢瑤、董韻竹(從左至右)三名女博士在實驗方艙外。

春節前夕,得知疫情爆發後,遲象陽一直寢食難安。“我是軍人,研究方向又是微生物,覺得自己這個時候如果不做點什麼,就會很著急。”1月26日凌晨1點,接到前往武漢的命令後,聞戰則喜的遲象陽幾個小時之內就打包好了自己的行李和實驗設備儀器。

“當兵能到戰‘疫’一線,打非同一般的阻擊戰,感到特榮光!”從初中就喜歡生物的遲象陽,一路成長為微生物學博士。

當年,那個害怕非典的小女孩,這次義無反顧地走上了戰疫最前沿。

同一時間,董韻竹在家裡也接到了同樣的電話。

“有任務要出”,心裡猜到肯定是去武漢的她,馬上打包行李。

“軍人必須聽令而行。”當天晚上,她們抵達武漢,第二天便開始工作。

1月28日,張夢瑤也接到了前往武漢的命令。這是她人生中第一次參加如此重大甚至有生死考驗的任務。

當時,整個車廂裡的乘客只有她一人,可她卻沒有感到孤單。

臨行前,由於軍大衣放在單位辦公室來不及取,她的父親便將自己的一件軍大衣交給了她。

他是一名現役老兵,曾在玉樹地震救援中表現突出,被評為“全國抗震救災模範”。那件大衣,正是他參加救援時的徵袍,後來當成“寶貝”珍藏起來。這次女兒出征,他才再次拿出。

高鐵列車上,身著迷彩的張夢瑤拿著單位的介紹信,告知列車長行程。得知她是前往武漢參加疫情防控後,當過兵的列車長馬上向她敬禮致敬。

“當兵十多年了,這是我對軍人榮譽感觸最深的一次。”張夢瑤說。


元氣滿滿!三位軍中女博士奮戰在新冠病毒檢測一線

△張夢瑤在列車上。

那天,走出車門,穿著父親的軍大衣,獨自拉著行李走在空蕩的月臺上,每經過一節車廂,都會有列車員自發地向她敬禮;不遠處,她的戰友正等著和她並肩戰鬥……

那一刻,張夢瑤百感交集,她知道,自己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眾志成城,大家勁往一處使


元氣滿滿!三位軍中女博士奮戰在新冠病毒檢測一線

△遲象陽、董韻竹、張夢瑤(從左至右)三名女博士在實驗方艙外。

來到武漢一線這些天,遲象陽對工作最深刻的感受就是“齊心協力”。整個團隊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專家組人少、任務重、各種裝備多,為了緊前推進工作,專家們都會親自上陣幹些體力活兒。每當這時,“三朵金花”都會主動要求和男同事們一個標準。大家一起抬東西,展撤裝備,收抬妥當後,會互相相視一笑。

出於任務需要,檢測團隊按專業特長平均分成了兩個組,時間錯開,輪班上陣,很難全湊在一起。

2月8日是農曆正月十五,專家組領導提前通知:當晚全體人員一起吃元宵。

遲象陽說,那天,是專家組聚得最齊的一次。

三、五個元宵,讓她們在離家千里的戰“疫”一線上,感受到家的溫暖。

午夜時分的武漢,夜色如水。

元氣滿滿!三位軍中女博士奮戰在新冠病毒檢測一線

△她們透過實驗方艙的攝像頭,向我們敬禮。

檢測收工後,遲象陽喜歡泡一碗方便麵當晚餐,和同事們聊會天,是她每天難得休憩的時候。而房間裡,董韻竹則和家裡打著電話。電話那頭,丈夫反覆叮囑她要吃好、睡好、保重身體。他和她之間有約定,下了班只要有空一定打個電話,無論多晚都有人接。

沒日沒夜地戰鬥了一個多月,三名女同志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疫情早點結束。

因為總見不到媽媽,遲象陽兩歲多的女兒和她鬧起了小情緒,有點不太理她了。張夢瑤好久沒有跟自己的一對兒雙胞胎視頻過了,她生怕在屏幕裡看到孩子以後,大家都止不住掉眼淚。董韻竹和丈夫在2018年初就領結婚證了,因為赴非洲執行醫療救助任務等原因,舉辦婚禮的日期2次推遲。今年,她計劃4月份舉辦婚禮;可如今,她依然在疫情防控一線奮戰……

回家,簡單的兩個字總能給她們更多動力。每天被手機鈴聲叫醒,又是新一輪的戰鬥。軍人、博士、女兒、妻子、母親……多種身份交織在一起,無數個聲音在呼喚她們早日凱旋。

這些天,各醫院送來的咽拭子樣品,檢測出的平均陽性率慢慢低了下來,她們回家的那一天,不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