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牡丹,一定要有些塑造

通常,有些人覺得畫花鳥畫很簡單,梅蘭竹菊,荷花牡丹,看起來都是一揮而就。所以,老幹部退休後也去學畫,一個周就能畫齊白石的蝦、二個周就能畫李苦禪的鷹。

我記不住是誰講的一句話:"中國畫易學而難成″(大意)。看似簡單的事情,往往最難。現在太多的筆會、示範、和表演,似乎給人們一種誤導,給大家的印象是中國畫很容易,尤其是大寫意,畫家還要兩杯酒下肚方能動筆。畫的不像,畫的不準也沒關係,不是我畫不好,而是你不懂,白石翁早就說過,太像則媚俗,妙在似與不似之間。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事實上他們再畫十年,還是"老幹部畫”。

"山水起於玄,花鳥通乎禪″。畫花鳥也是大學文。

大凡繪畫,都離不造型;大凡創作,都離不開塑造,這是基本功。一件作品要想生動活潑打動別人,只有大潑墨是不夠的,有的所謂畫家,他們是簡直是胡來。

牡丹這種喜聞樂見的題材其實很不容易畫,一不小心就會畫甜畫俗。我主張作畫要適當用一些塑造,使作品耐看,尢其是畫略為大一點尺幅的作品,一定要調化造型,一定要有塑造,否則作品根本立不住,也撐不起來。

畫寫意畫,要有工的意識;相反,畫工筆要有寫的概念。我始終主張,要把畫畫的有體量,有深度,有厚度,有力度,這樣才能體現花鳥畫傳達的生命精神。造型是一切繪畫基礎,一個畫家看他的造型能力就是衡量其專業素養的體現,沒有造型,一切繪畫都等於零。

在中國,中國美協會員,十年前統計就超過一萬人。如果加上業餘畫家,至少以百萬計。如果你真想把畫畫出點名堂,就不能稀裡糊塗的畫。不仿從強化造型開始。那些寫意畫大家,都有紮實甚至過人的造型能力,包括齊白石、潘天壽等,看看齊白石的工筆草蟲,一定會讓你瞠目結舌。

畫牡丹,一定要有些塑造

張明川作品《雕塑春天》136X69cm

畫牡丹,一定要有些塑造

《雕塑春天》局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