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可防!記住這些就夠了

疾病可防可護!我們在一起!看看專業人士怎麼說。

我是社康工作人員,在臨床基層一線,面對天天高燒發熱近距離接觸,每天很多居民問我相關的最近熱點的話題,今天我來把問得最多,最常見的問題彙集,科普一下。

預防疾病做好一下幾點,無論在什麼時候,都受用。關鍵,防護是靠自己,靠我們每一個人良好的衛生習慣,正確的認識“防和護”。

1.勤洗手,(公共場所,門把手,電梯扶手,水龍頭把手等多頻率解觸的地方注意),近期出門戴外科口罩,雖然是一次性,戴4小時可以的。

2.儘量不要去人多聚集的地方,或長時間逗留。特別關愛老人和小孩,儘量少外出,特別不流通的地方,如商場,娛樂場所。可以在廣場過,或心中公園等空氣流通空曠的地方溜達,曬太陽。

3.多喝水,家裡有生病的患者,該做啥做啥,不要緊張,保持良好心情很重要,多陪伴,該就醫要就醫,別拖,該吃藥,吃藥,遵醫囑,多休息很關鍵。

4.遇到有咳嗽患者,不要太擔心,保持距離,咳嗽患者可以用用紙巾或彎曲肘關節,咳嗽時蓋住嘴鼻,儘可能減少病菌飛沫在空氣中傳播,保護他人,關愛自己,如果有痰,用紙巾包住,丟棄,洗手。

5.學習鍾南山呼吸科大專家指導重點中的重點:

①沒有特殊情況不要去武漢;②有感冒要到發熱門診就診;③要戴口罩;④不要接觸野生動物。

鍾南山還表示,實際不一定非要戴N95口罩,一般的外科口罩是能阻擋大部分帶有病毒的飛沫進入呼吸道的,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戴口罩還是有用的。

防護有哪些?也是工作中問得最多的幾個問題: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


據《醫用口罩的分類和選擇》,目前我國醫用口罩主要分為3種:

1、防護級別最高的“醫用防護口罩”。

2、手術室等有創操作環境常用的“醫用外科口罩”。

3、普通級別的“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

一、【醫用防護口罩】:與佩戴者面部具有良好的貼合性,可過濾空氣中的微粒,阻隔飛沫、血液、體液、分泌物等的汙染物,對非油性顆粒的過濾效率可達到95%以上(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能達到N95級別),是應對空氣傳播疾病常用的個人防護用品。常見的醫用防護口罩有拱形、蝶形等。

二、【醫用外科口罩】:是手術室等有體液、血液飛濺風險環境常用的醫用口罩,可阻隔血液、體液穿過口罩汙染佩戴者,同時對細菌的過濾效率有95%以上,但對顆粒的過濾效率有限,且多為長方形設計,與面部的密合度不如醫用防護口罩那麼嚴密。常見的醫用外科口罩有綁帶式、耳掛式等。

三、【普通級的醫用口罩】:名稱比較多,名稱上沒有“防護”、“外科”字樣的醫用口罩都是普通級別的醫用口罩,該級別口罩不要求對血液具有阻隔作用,也沒有密合性要求,因此僅用於普通醫療環境佩戴使用。常見的普通醫用口罩多為耳掛式,外觀與耳掛式外科口罩比較相似。

需要注意的是,正因為普通醫用口罩和醫用外科口罩的相似性,“N95”或“醫用外科口罩”注意區分,認準包裝標註。

特別提醒:口罩包裝註明的“細菌過濾≥95% ”並不等於“N95防護級別”。無論是新型冠狀病毒還是流感,都是病毒而非細菌,二者不在一個級別。

最簡單一點,一定認準有"醫用外科口罩"字樣或者執行標準,《醫用外科口罩》為(YY 0469-2011),在無法購買N95口罩的情況下,可以選用醫用外科口罩。


有了防護工具,我們如何使用,使用正確,才能起到更好保護自己的作用。


如何戴口罩?

1.戴口罩是預防阻斷呼吸道分泌物傳播的主要手段,選用醫用外科口罩能很好預防呼吸道疾病,

2.一次性醫用口罩在佩戴時,要將折面完全展開,將嘴、鼻、下頜完全包住,然後壓緊鼻夾,使口罩和麵部完全貼合。

3.戴口罩前,最好洗下手,戴的時候,避免手解除口罩內側,減少口罩內側汙染,分清口罩的內外,上下,淺色為內,應貼著嘴鼻,深色在外,有金屬夾(鼻夾)為上。

4.要定期更換,不可戴反,更不能兩面輪流戴,在乾燥情況下,可以戴4小時。

5.如弄髒,或潮溼,立即更換。


什麼情況下,注意洗手?


1.當外出回家,或可見手髒的時候,立即洗手。

2.在流動的水,肥皂。

3.如手部有不可見的汙染,或洗手不方便時,選用含有酒精成份免洗的洗手液等。

如何做,才能降低感染冠狀病毒的風險?

1.洗手,勤!選用流動水,肥皂。或選擇含有酒精成分的手消毒劑。

2.咳嗽或打噴嚏時,使用紙巾或彎曲肘關節掩蓋口鼻。

3.避免近距離接觸有感冒症狀的人。

4.做飯時,肉類,蛋類,徹底煮熟。

5.在無保護時,不要接觸家禽家畜,野生動物。

6.保持心情愉快。


你真滴會洗手嗎?


洗手時,也是有技巧。

第一步:首先要掌心相對,手指併攏相互揉搓;

第二步:然後洗背側指縫,手心對手背沿指縫相互揉搓,雙手交換進行;

第三步:洗掌側指縫,雙手交叉沿指縫相互揉搓;

第四步:洗拇指,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轉揉搓,雙手交換進行;

第五步:洗指背,彎曲各手指關節,半握拳把指背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雙手交換進行;

第六步:洗指尖,彎曲各手指關節,把指尖合攏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雙手交換進行;

第七步:最後要洗手腕、手臂 揉搓手腕、手臂,雙手交換進行。

俗話說“有什麼別有病”。沒有人願意得病,但病往往不請自來。

人需要對疾病保持某種程度的警戒及預防,但也要有一份順其自然的心態,“既來之,則安之”。我們可能無法改變得病的事實,卻可以改變對待疾病的態度。

疾病是人體應對不良刺激而產生的變化,是身體從一種狀態變化成另一種狀態。這種變化是自救的,是生存所需要的,無論是內部的變化還是外部的變化,都是延續生命的需要。

疾病和生命如影隨形,只要生存就需面對。

疾病是身體解決自身問題的一種手段,是對自己的一種保護,通過戰勝疾病改變自己,以適應外界的變化。

人生本就是一場不斷適應變化的過程,適應與人生是一個永恆的命題。

人類和疾病永遠存在,只要我們一起做好防護,人類永遠是贏家!

疾病可防!記住這些就夠了

時間太緊沒有配圖!希望能對大家有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