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學習:名稱相似的中成藥


方劑學習:名稱相似的中成藥


在中藥方劑中,有一些方劑的名稱容易混淆的,有一些方劑名稱僅一字之差,比如“清胃散”,“平胃散”等,在學習時容易混淆,而它們的功效又相差很大,今天我們來一起學習和盤點一下這些方劑。

溫脾湯

組成:大黃、當歸、乾薑、附子、人參、芒硝、甘草。

功效:攻下冷積,溫補脾陽。為瀉下劑,溫下。

主治:主治陽虛寒積證。腹痛便秘,臍下絞結,繞臍不止,手足不溫,苔白不渴,脈沉弦而遲。


實脾散

組成:厚朴、白朮、木瓜、木香、草果仁、大腹子、附子、白茯苓、乾薑、炙甘草。

功效:溫陽健脾,行氣利水。為祛溼劑。

主治:主治脾腎陽虛,水氣內停之陰水。身半以下腫甚,手足不溫,口中不渴,胸腹脹滿,大便溏薄,舌苔白膩,脈沉弦而遲者。


健脾丸

組成:白朮、木香、黃連、甘草、白茯苓、人參、神曲、陳皮、砂仁、麥芽、山楂、山藥、肉豆蔻。

功效:健脾開胃。為補益劑。

主治:主治脾胃虛弱,脘腹滿脹,食少便溏。


清胃散

組成:生地黃、當歸身、牡丹皮、黃連、升麻。

功效:清胃瀉火。為瀉火之劑。

主治:胃火上攻。齒齦腫痛,或牽引頭腦,或面發熱,或牙宣出血,口氣臭熱,口乾舌燥,舌紅苔黃,脈滑大而數。


平胃散

組成:蒼朮、厚朴、陳皮、炙甘草。

功效:燥溼健脾,消脹散滿。為祛溼劑。

主治:脾土不運,溼濁困中,胸腹脹滿,口淡不渴,不思飲食,或有噁心嘔吐,大便溏瀉,睏倦嗜睡,舌不紅,苔厚膩。


溫膽湯

組成:半夏、竹茹、枳實、陳皮、炙甘草、茯苓。

功效:理氣化痰,和胃利膽。為祛痰劑。

主治:主治膽鬱痰擾證。膽怯易驚,頭眩心悸,心煩不眠,夜多異夢;或嘔惡呃逆,眩暈,癲癇。苔白膩,脈弦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