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目皆綠,處處是景!這裡是窗含青山綠富民的大田


滿目皆綠,處處是景!這裡是窗含青山綠富民的大田


大田縣城形成了“城在山中、山在城中、綠水環繞”的滿目皆景的畫面。(蘇晉鍛攝)

秋高氣爽,一座座綠色茶山茶園,處處青綠蔥蘢,伴著濃濃的茶香,沁人心脾……以山為名,以茶為媒,因綠引客,位於大田縣廣平鎮的五龍山生態茶園,每個週末遊人如織。也正是因為堅持綠色發展,使得景區所在地元沙村,從“空殼村”中蝶變,當地村民們不但享受著“綠”的深呼吸,還得益著“綠”所帶來的財富發展。

在大田,“綠色”已成為撬動鄉村振興的新支點,不知不覺描繪著農村美、農民興、農業富的鄉村振興美好圖景。

滿目皆綠 處處是景

“窗含青山五百里,門對雲帶幾千年”,這是對大田縣“九山半水半分田”自然實體的山形山貌的最好形容。

大田氣候溫和溼潤,森林茂密而旺盛,是名副其實的天然氧吧。這裡,山牽著山、水連著水,顯山露水,憶留鄉愁。山是峰巒疊障、奇峰屹立;水是了無星塵、碧清如鏡。山水相融,宛如自然丹青繪就的一幅絕妙的生態山水畫卷。

一山一世界,一水一天堂。“大田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175座,是閩江、九龍江、晉江三大水系支流的發源地之一,被列為首批全國生態旅遊勝地、中國森林旅遊美景推廣地,獲評福建省森林縣城、園林縣城。”大田縣文旅局副局長、旅遊發展中心主任廖舒靜介紹。

大田還是全國唯一的“中國高山茶之鄉”,現有高山茶園面積10萬畝。2000年8月9日,時任中共福建省委副書記、省長的習近平總書記在大田縣視察元沙村茶園,指出茶葉產品要往綠色、有機和深度加工方向發展,真正做大做強。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19年來,元沙村牢記習總書記囑託,立足村情實際,打生態牌,走綠色路,發展特色農業,加大茶旅融合。2017年,該村被省農業廳評為福建省最美休閒鄉村;2018年,村財收入達到308.62萬元。


滿目皆綠,處處是景!這裡是窗含青山綠富民的大田


來自法國、德國、瑞士等世界各地的遊客到“大仙峰·茶美人景區”禪修。(蘇晉鍛 攝)

一頭看重綠色發展,深入挖掘茶文化,尋找文化載體;一頭做優茶園,開發生態、養生休閒旅遊,這是大田探索茶旅融合發展的新路子。今年國慶前夕,屏山鄉“大仙峰·茶美人景區”茶鄉民宿早早地被搶訂一空。該景區引進總投資2.84億元開發建設龍創生態茶谷項目,實施茶鄉民宿綜合體規劃設計,已完成投資1.93億元建成星級民宿“茶家大院”“古堡客棧”共計11幢,101個床位,著力打造大田高山特色民宿群。

“我縣推行‘綠色+生態旅遊’新模式,將屏山、吳山、濟陽、謝洋、廣平等地的古堡、茶園等連片開發,像散落的珍珠串成斑斕的項鍊,形成全域的生態旅格局,受到了眾多遊客的歡迎。”廖舒靜說,特別是“大仙峰·茶美人景區”,連續幾年的暑期,來自法國、德國、瑞士等世界各地的遊客到此禪修,感受這裡別樣的“深呼吸”。

大田城區,也舞起了“綠色”畫筆。遠觀是秀美山城,近觀均溪河穿城而過,“引綠入城”,重塑了大田山水城鎮的風貌。大田還充分發揮河景優勢,在均溪河西岸修建親水棧道。這段長約2130米的休閒木棧道,宛如浮在水面上的玉帶,與城市樓宇遙相呼應,賦予多樣化的生命力,形成了“城在山中、山在城中、綠水環繞”的滿目皆景的畫面。

守護綠色鄉土氣息,留住鄉愁記憶,大田用綠色的畫筆,將美麗鄉村建設賦予更深刻的內涵。歷經滄桑的古村落沒有被人遺忘,散落在鄉村的古廟、古樹、古宅得以珍惜保存,打造了各具特色、充滿故事的滿目皆綠的美麗鄉村。目前,大田縣已有7個村被列為中國傳統村落,8個村被列入第一批省級傳統村落,3個村列入第五批省級歷史文化名村,2個村列為第二批省級特色景觀旅遊名村。

青山綠水 民生福祉

守護綠色,久久為功。大田縣是典型礦區,具有近700年的開礦歷史。礦產資源的粗放開發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的同時,也造成了水土流失嚴重,水生態環境惡劣,縣內兩條主要河流一度被稱為“黃”河、“黑”河,當地群眾苦不堪言。

經濟發展是不是必須要生態環境讓路?魚與熊掌能否兼得?2009年,大田縣率先在全省探索實施河長制,成立生態環境保護指揮中心,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按照“汙在水中、源在岸上、根子在人”的治河思路,統一指揮,統一管理,在“嚴管、勤查、聯動、重罰”上下功夫,全力打好治水攻堅戰。

破解“九龍治水”,硬手段立竿見影。2018年,轄區內2條主要水系11個考核斷面水質達標率100%,水質全部達到Ⅱ類水標準,河長制工作也被列為改革開放40週年“福建影響力”優秀案例。根據福建省生態環境廳發佈的全省2019年1月至2月、3月至4月水質考核結果,大田縣均位居全省第一。十年堅守,大田縣水土綠化治理面積超過29.31萬畝,森林覆蓋率從62.5%提高到73.07%。


滿目皆綠,處處是景!這裡是窗含青山綠富民的大田


晨曦下,碧水清流滋養著奇韜鎮桃東村,一派田園風光。(劉冬春 攝)

礦山得到了治理,引來一河美麗清水。在潺潺流動的桃源溪畔,桃源鎮桃新村裕田生態農業的蔬菜大棚內,西紅杮、黃瓜等瓜果即將上市銷售。裕田生態農業項目計劃總投資3500萬元,一期已完成投資1700萬元,建設智能溫控大棚75畝、溫室大棚50畝,可帶動51名農戶創業致富。

華興鎮仙峰村,以一河清溪為福,引進旅遊開發公司,實現每月漂流門票收入近20萬元。該公司將屏山、濟陽、象山、瀚林泉運動中心等景區,串聯成線,充分整合大田旅遊資源,掀起大田鄉村休閒旅遊熱潮。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它們見證著大田老百姓擁有的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因為綠水青山,讓在外打工的林恢淡決定回村創業做生態旅遊。2015年,他一口氣流轉300多畝山地,開路、種花草、建民宿,還起了個好聽的名字——金水灣。後來,他又投資150萬元將“綠水”引進了休閒魚莊,以魚莊帶動金水灣發展,在魚塘上修建水上木屋、木棧道,建成了集垂釣、餐飲、養殖、觀光為一體的“漁家晚釣”魚莊。

桃源鎮有一片2.3萬畝的森林,“養在深閨人未識”。今年8月,該鎮被授予“中國睡眠康養示範基地”,並著手康養基地“最氧睡眠小鎮”建設。項目以特色“深度好睡眠”“一覺睡到自然醒”為切入點,融入其他森林康養產品,著力開展保健養生、康復療養、森林浴、休閒遊憩等森林康養服務,利用中藥材林種植基地優勢,開發藥膳食療,使森林康養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使廣泛人群享有更加充分的森林康養服務。

綠色是對大田最生動的表達、最形象的詮釋。以綠為底,招商引資,一個個綠色項目在大田落地生根,成為高質量發展“綠色引擎”。

來源:三明市融媒體中心(大田記者站 鄭宗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