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地名探究——因蒙山之阴而得名——蒙阴

【开篇语】自幼长在孔孟之乡,虽不才亦多受传统文化之影响,一向喜欢探究历史,追溯既往。一直以来,对地名颇感兴趣,充满好奇——为何金乡并无金矿,济南、济宁、济阳得名的济水消失去了哪里,而鱼台、嘉祥又藏着什么样的故事……凡此种种,都让我浮想联翩,于是我决定去探究这些地名的由来,以及这名字背后隐藏的历史,还有,关于这里我能想起的人和事……


齐鲁地名探究——因蒙山之阴而得名——蒙阴

蒙阴地图

【地名由来】

西汉初设蒙阴县,因在蒙山之阴而得名,迄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蒙阴地方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上溯到夏代。《蒙阴县志》(清康熙二十四年版)(下同)载:"夏为蒙山有施氏地,后癸三十有三岁伐之者也。周为颛臾国,风姓,伏羲之后,鲁附庸之国。"周朝时,蒙阴地方称蒙邑、堂阜邑、艾邑。分属于鲁国和齐国。《续山东考古录·卷二十一》蒙阴县条载:"周鲁蒙邑,齐堂阜邑、艾邑。南境当有颛臾国地。"

齐鲁地名探究——因蒙山之阴而得名——蒙阴

蒙阴风光

蒙邑之名来自蒙山。蒙山之名,始见于《禹贡》,《论语》称为东蒙。经考证,蒙邑在蒙山背后今联城乡"城子"一带。

齐鲁地名探究——因蒙山之阴而得名——蒙阴

蒙山

蒙阴县是山东省下辖县,位于山东省中南部,泰沂山脉腹地、之阴,地跨东经117°45′—118°15′,北纬35 °27′—36°02′,南北最大长距65.4公里,东西最大宽距45.8公里,总面积1601.6平方公里,占临沂市总面积的9.3%。截至2012年,蒙阴县辖8镇、1乡、1街道,总人口55.10万人,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17个(回族、苗族、傣族、满族、蒙古族等)。


齐鲁地名探究——因蒙山之阴而得名——蒙阴

蒙阴在山东的位置

【寻欢文史】

八座蒙山

山东蒙山


齐鲁地名探究——因蒙山之阴而得名——蒙阴

蒙山,古称“东蒙”、“东山”,地处山东省临沂市西北、沂蒙山区腹地。

蒙山总面积1125平方公里,主峰龟蒙顶海拔1156米,为山东第一大山和第二高峰,素称“亚岱”。蒙山有1000米以上山峰14座,湖泊150多片,蒙山森林覆盖率达98%以上。

蒙山历史上属于东夷文明,是祭山文化的发祥地,一直为文人骚客、帝王将相所瞩目。西周时期颛臾王曾主祭蒙山,这里留下了孔子、庄周、老莱子、鬼谷子、李白、杜甫、唐玄宗、苏轼、康熙、乾隆等帝王圣贤足迹。近代蒙山是沂蒙革命老区的象征,刘少奇、陈毅、罗荣桓、徐向前、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这里留下光辉的足迹,铸造了“沂蒙精神”成为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

蒙山古为文化名山,向为登临胜地,《尚书·禹贡》、《诗经·鲁颂》、《论语》等均有记载。唐宋以来,文人墨客题咏极多,抗日战争期间又因成为革命根据地而名扬全国。

湖北蒙山

蒙山,是湖北荆门象山的古称(南宋之前),在荆门市西郊,因象山先生陆九渊曾讲学于此而称今名,历为游览胜地。

蒙山,历史人物曾在此隐居。

象山,原名蒙山,象山南北向,长600米,宽250米,海拔176米。现为占地50余万平方米的龙泉公园重要组成部分。周边有龙泉书院、陆夫子词、老莱山庄、蒙泉、龙泉、惠泉、顺口泉、文明湖、讲经台、清河桥、烈士陵园、唐宋古柏遗址等。蒙泉在山东麓,为荆门众泉之首。南宋时陆九渊知荆门军,绍熙二年(1191年)张垓游此,大书"蒙泉"二字,陆九渊遂勒石制碑,立于泉旁。碑为圆首,高2.2米,宽1.4米,极为夺目。名胜古迹星罗棋布,亭台楼阁,相互辉映,林木翠拥,曲径透迄,小桥凝秀,流水琴鸣,访古探幽者,络绎不绝。

广西蒙山县

蒙山县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位于广西东部大瑶山之东,梧州市西北部,东邻昭平,西连金秀,南毗平南、藤县,北接荔浦,县城蒙山镇距首府南宁市460公里,距梧州市186公里。

山西昔阳县蒙山

蒙山,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城东二十华里,海拔1327米,山势耸拔,一峰孤秀,登上山顶,便可俯瞰昔阳县城。

江西省宜春市蒙山


齐鲁地名探究——因蒙山之阴而得名——蒙阴

就是今天江西省蒙山,位于今天的江西省渝水区人和乡和江西省上高县大庙乡之间,海拔一千多公尺。登上主峰白云峰顶,昼能观百里田园美景夜能赏三州灯火霓虹。"蒙顶晴云"变化万千,"蒙岭积雪"漫天皆白,是八景之一,早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六祖惠能的高徒道明禅师,在此建起的圣济寺,历经宋元明清,多次遭毁而又重新修复。明清之际,台阶、屋柱、坛座皆用大理石加以修葺,前后三进,雄伟壮观。

寺里悬挂一副特别引人注目的对联,说是乾隆皇帝亲笔写的,上联是:"佛自西域来如洪炉是铁皆堪铸。"下联是:"僧往东蒙趋似孤鸿野鹤何天不可飞。"气势非常之大。其中位于蒙山南面的道明禅师的石质墓塔,即是不可多得的佛门灵迹,是值得珍视的文物旅游资源。

江西省宁都县蒙山

电视剧拍摄地:建于明代的蒙山“造化院”佛教景点。江西宁都 石上镇 莲湖村作家 赖振学的电视文学作品《赖国传奇》中《将军蒙难记--蒙山出家》在这里的景点创作完稿。

山西省太原市蒙山

蒙山在太原西南约20公里处,晋祠以北的寺底村,主峰高1325米,蒙山晓月为旧太原八景之一。北齐高洋帝于天保二年( 551)将东魏大庄严寺扩建为开化寺,开凿了高 200尺的摩崖大佛(按唐普通尺计算约合今63米),称为西山大佛,比目前全国最大的乐山大佛略低。

蒙山在太原西南约20公里处,晋祠以北的寺底村,主峰高1325米,蒙山晓月为旧太原八景之一。北齐高洋帝于天保二年( 551)将东魏大庄严寺扩建为开化寺,开凿了高 200尺的摩崖大佛(按唐普通尺计算约合今63米),称为西山大佛,比目前全国最大的乐山大佛略低。

四川蒙山

蒙顶山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境内,四川盆地西南部,横亘于名山区城西北侧,山势北高南低,呈东北一西南带状分布,延伸至雅安境内。山体长约10公里,宽约4公里。蒙顶五峰环列,状若莲花,最高峰上清峰,海拔1456米。坐落在名山区境内,距成都110公里,离雅安市15公里,318国道纵贯景区,成都-雅安高速公路两条引道与蒙山和百丈湖直接相连,交通十分方便。是国家AAAA级景区。

蒙顶山又名蒙山,是四川首批省级风景名胜区之一。位于号称“天漏”雅安市雨城区与名山区之间,最高峰上清峰,海拔1456米。距成都110公里,离雅安市15公里,318国道纵贯景区,成都-雅安高速公路两条引道与蒙山和百丈湖直接相连,交通十分方便。蒙山,横亘于名山县城西北侧,山势北高南低,呈东北一西南带状分布,延伸至雅安境内。山体长约10公里,宽约4公里。蒙顶五峰环列,状若莲花,最高峰上清峰。从蒙顶西眺可见峨眉、瓦屋、周公诸山。向东俯视,原野平畴,山峦起伏,溪涧纵横,风景如画。现存建筑古刹永兴寺、千佛寺、净居庵等寺庙坐落于茶园。

【历史沿革】

蒙阴县,古为有穷国。

西汉初建县,因在之阴而得名,隶属兖州。王莽篡位后,曾改称蒙恩县。

齐鲁地名探究——因蒙山之阴而得名——蒙阴

东汉初,地属盖、牟二城。

三国魏复置蒙阴县,属徐州琅邪郡。

西晋末因战乱废。

南北朝时,北魏于蒙阴地置新泰县,属南青州东安郡。

东魏时,东安郡之新泰县改称蒙阴县,仍属东安郡。

北齐将蒙阴县并入东泰山郡之新泰县。

自此经隋、唐五代直至南宋景定三年,共712年,都属新泰县。

南宋景定三年(1262年),蒙阴地又由新泰县划入沂水县,称新泰镇(旧蒙阴县志叫新寨镇)。

元皇庆二年(1313年),重建蒙阴县,属益都路莒州。另据《重建蒙阴县碑》载,重建蒙阴县为元延佑二年。

明洪武二年(1369年),属青州府。

清雍正八年(1730年),改属莒州。

雍正十二年(1734年),属沂州府。

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设道,蒙阴县属济宁道。

民国十四年(1925年),改属琅琊道。

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道,直属于省。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属山东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民国三十年(1941年)9月,将原蒙阴县的大部分地区划为新蒙县、泰宁县、博莱县。蒙阴县属鲁中区二专区。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3月,蒙阴县撤销,同年9月恢复,仍属二专区。

1947年,蒙阴县更名为灵甫县。

1949年,恢复原名。

1949年7月,属沂蒙专区。

1950年6月,改属沂水专区。

1953年8月,属临沂地区。

1994年12月,临沂撤地设市,仍属临沂市,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