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裡買了房的農村娃,回到鄉下老家卻成了客,為什麼?

前天,孩子外婆打電話,說我們快一個月沒有回去了,如果週末有空,帶著孩子回去吃頓午飯。什麼時候回老家,也變得不再主動,除了有重要的事,再就是老人說想我們和孩子,才想著回鄉下老家。

由於工作關係和讓孩子接受好一點教育,幾年前湊錢付了首付,在縣城買了套小戶型的商品房。房子裝修好入住後,就基本以城裡為家,雖然開車回鄉下老家不到半小時,但平時真的很少回去。記得這幾年,除了春節能回老家住一至兩個晚上,其餘時間回去,都是吃頓飯就趕著回城裡。

在城裡買了房的農村娃,回到鄉下老家卻成了客,為什麼?

筆者鄉下老家實拍

通過了解,很多像我一樣在城裡買了房獨自生活的的農村娃,再回鄉下卻成了客,為什麼呢?

先來說說為什麼越來越多的農村娃在城裡買房的問題。

這幾年四五線小縣城房地產市場持續火爆,跟農村人進城買房有著直接關係。像我所在的小區,通過調查,住戶中還是農村戶口的佔了百分之八十,我的左鄰右舍都是來自農村的。為什麼要在城裡買房?原因不外乎這幾個。

在城裡買了房的農村娃,回到鄉下老家卻成了客,為什麼?

筆者回老家,孩子跟著外婆學做粑粑

工作原因

現在農村出身,無論是大學生還是普通農民工,除了迫不得已,很少有願意留在一二線大城市的。因為大城市房價物價高,生活成本高,收入一般,生活壓力也就大。現在一二線城市動輒過萬或者幾萬一平的房價,讓來自農村的大學生也好農民工也罷,大多都是望而卻步。而農村小縣城,雖然房價也達到了三五千一平,也不低,但相對大城市還是天壤之別。所以很多人選擇回離家近的農村小縣城工作或做生意,我也是在上海、深圳、東莞做了幾年農民工,找不到歸屬感後回小縣城找工作買房的

在城裡買了房的農村娃,回到鄉下老家卻成了客,為什麼?

筆者在縣城裡的小區實拍

教育問題

由於農村過去教育條件的落後和教育觀念的差別,造成很多的孩子沒有念上大學。現在“讀書不是唯一出路,卻是最好的出路”讓越來越多的農村人所接受,所以都想法設法在教育上給孩子最好的。我們村前幾年一個名牌大學生,畢業後進入華為工作,現在年薪70多萬。通過讀書,不但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也改變了普通的家境。現在,我們村的家長們,都以他為榜樣教育孩子。隨著國家加大對農村基礎教育的投入,教育條件是逐年改善,但是不管怎麼改變,農村教育條件和縣城優質的教育資源相比,還是有很大差距的。這就使很多農村家庭條件稍微好一點的,都選擇將孩子送到縣城學校讀書。而農村孩子想要在縣城讀公立學校,除了託關係,最好的方式就是買房。通過了解,我所在的縣城,在城裡買房的農村人,有一半是為了讓孩子在縣城上學讀書。

在城裡買了房的農村娃,回到鄉下老家卻成了客,為什麼?

寒冷的冬天,農村孩子在室外玩耍

攀比現象

這些年農村攀比現象越來越嚴重,不僅體現在辦酒席,買小汽車等方面,

在城裡買套房也成了攀比現象之一。由於工作、經商、子女教育等迫切需要在城裡買房外,很多農村人,看到親戚朋友在城裡買房了,心裡頓生羨慕。他能在城裡買房,我憑啥不能,決不能因此丟了面子,所以想方設法在城裡買房。像我一個發小,家境一般,手裡存款不到兩萬,孩子還一歲多,也沒有穩定的工作,本沒必要現在城裡買房,但還是借了朋友借親戚,再按揭買了房,買了三年,房子還沒錢裝修。這就是典型的因攀比買房現象。

在城裡買了房的農村娃,回到鄉下老家卻成了客,為什麼?

孩子外婆在廚房裡忙前忙後

因各種原因,越來越多的農村娃在城裡買了房,從此生活在城裡。雖然離鄉下老家也不遠,但卻很少再回去。即使回去,也大多當“甩手掌櫃”,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

為什麼在城裡買了房的農村娃,再回鄉下卻成了客呢?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從小慣壞了

如今生活在縣城裡的農村人以80後90後居多,而這兩代人又大多是獨生子女,多的也不超過兩個。都說農民的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但對於這兩代人已經不適用了。從小在家裡就被父母寵壞了,別說農活不讓幹,就是家務活也讓插手。家務活不讓幹,從小慣著寵著,久而久之就被慣壞寵壞了,後來想幫著幹,卻啥也不會。所以長大後,我們再回到家裡,依然習慣這種被寵著的感覺,啥也不幹,乾脆做個“客人”。

在城裡買了房的農村娃,回到鄉下老家卻成了客,為什麼?

飯熟了,一家人坐一起吃頓飯

依賴慣了

農村80後90後成了在縣城買房的主流,而我們這兩代人父母大多在50至70歲之間,

現在農村生活條件好了,醫療不斷改善,所以他們充當農村留守老人的同時,還是農村的主要勞動力。父母身體硬朗,還能勞動,幹些農活家務活也心甘情願。所以子女回去,他們都樂於在家裡,在廚房忙前忙後,樂於為子女服務。這樣一來,就讓我們有了依賴思想。父母把吃的穿的用的啥都準備好了,我們不作"客",還能做什麼?

在城裡買了房的農村娃,回到鄉下老家卻成了客,為什麼?

媽媽的味道

回家少了

由於平時以工作忙或者孩子要上學等各種理由不想回鄉下老家,所以我們回去的就越來越少。人和人之間,走動越密切越頻繁,也就越親熱越隨意,親人間也一樣。很少回家的我們,自然而然被父母當成了客。像我現在,每次說回去,父母或者是岳父母都是提前就開始準備,把平時捨不得吃的都拿出來,備一桌豐盛的飯菜。如果說是在家住一晚,趕緊洗被子曬被子,把床鋪的整整齊齊。回城裡的時候,還不停的往你的後備箱塞各種“媽媽的味道”。父母把我們當成客,次數多了,時間長了,我們也就習慣了,也就把自己當成了“客”。

在城裡買了房的農村娃,回到鄉下老家卻成了客,為什麼?

農家飯菜,雖簡單,但很可口

偷懶慣了

現在的年輕人,包括我自己,走到哪裡都離不開手機。回到鄉下老家,我們也喜歡了獨自坐在那裡翹著二郎腿,低頭玩手機,全然不顧父母忙不忙的過來。很多時候,不僅不幫著幹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連話都很少跟父母說。由於回來少,父母也懶得說我們,怕“得罪”我們以後更少回去,任由著我們,我們就理所當然的成了“客”。

寫在最後

在城裡買了房的農村娃,再回鄉下老家,不管父母把我們當成“客”,還是我們把自己當成了“客”,這都是個不好的現象。父母能動也罷,不讓我們動手也好,我們還是儘量不要去偷那個懶,不能把父母的愛當成習以為常。

回家當成“客”或甘心做“客”,長此以往,感情只會越來越淡。你說呢?

關注鄉土驛站,以獨特視角,帶您瞭解不一樣的鄉土風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