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 《穆斯林的葬禮》:一部關於信仰與人性,戰爭與和平的作品

多年前,朋友推薦我看一本書,她說看完了這本書,夜裡哭的稀里嘩啦。

我拿過書一看,名字叫《穆斯林的葬禮》,開始有點牴觸情緒,畢竟這名字不喜興。隨手打開翻了翻,挑著讀了讀,忽然就覺得,這是一本好書,不可錯過。

《穆斯林的葬禮》:一部關於信仰與人性,戰爭與和平的作品

晚上吃完飯,收拾完畢,抱著書就開始了閱讀,結果越讀越糾結,越糾結越入迷,越入迷越放不下,生生的熬了一個通宵,伴著晨光看完了。

讓人流乾眼淚的當然是美好的愛情,最吸引人的還有美玉的世界,最讓人糾結的是長輩們的愛情,但是,最終,小說反映的卻是信仰和人性。

《穆斯林的葬禮》,是中國回族女作家霍達在1988年發行的一部暢銷小說,後被原作者改編成同名電影。該書講述了北京一個回族家庭六十餘年間的興衰歷史,該小說以回族手工匠人梁亦清的玉器作坊奇珍齋升沉起伏為主線,在歷史的背景下描寫梁家三代人不同的命運變遷,表現了主人公為追求理想和事業,為完善自身素質所發出的蓬勃不息的命運意識,是一個愛情悲劇。1991年曾獲第三屆茅盾文學獎。

如今過去了很多年,儘管有的情節有些模糊,但是那種感覺卻沒有改變。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分享一下我的三點感悟,歡迎交流:


《穆斯林的葬禮》:一部關於信仰與人性,戰爭與和平的作品

感悟一:真正的信仰排山倒海,讓人無我;虛假的信仰一擊就碎,被物所累

這本小說的作者霍達是回族人,這是一部寫穆斯林的書。所以,文章裡面摻雜著信仰的問題也就不足奇怪。

《穆斯林的葬禮》裡,關於信仰有兩條主線,一條是帶韓子奇朝聖的長者,他是真正的穆斯林,儘管他年紀老邁,但他為了自己的信仰,不辭辛苦步行去麥加,所以說,他的信仰是真正的信仰,排山倒海一般,不可更改。

他的徒弟易卜拉還是個孩子,對他來說,信仰這東西還有點縹緲,他不過是跟著師傅丈量世界,至於朝聖的意義,我想,他還不明白。

所以,當一老一少走到匯遠齋歇腳的時候,小孩子馬上被匯遠齋裡的玉映花了眼,他愛不釋手,捨不得放下。這個時候,原來朝拜的信仰早被他丟到了腦後,他有了新的信仰,那就是愛上了玉。

小徒弟請求留下,師傅無可奈何,他告別了徒兒,獨自踏上了朝聖的路,對他來說,餘生的目標就是聖城麥加,就是倒下,也要倒在去麥加的路上。

這是一個忠實的老教徒,他用行動代替了空洞的崇拜,所以,他是一個真正的穆斯林。

書裡面還有一個人物,那就是姐姐君壁,她也是一個虔誠的穆斯林,她每天早起,洗漱更衣朝拜唸經,向上帝祈禱,儀式上她堅持的很好。

但是她的信仰還不夠強,對紅塵世俗看不透,她做不到無條件的原諒別人,所以,她心裡的那根刺,這輩子既傷了別人,也疼了自己。

《穆斯林的葬禮》:一部關於信仰與人性,戰爭與和平的作品

感悟二:人性很偉大,也很複雜,在涉及到個人利益的時候,自私的本性就會暴露

這本書的第二個亮點是人性的糾結,這在韓子奇和梁冰玉身上反應的特別明顯,因為他們兩個的愛情看起來好像合情合理,但是不合法,不合規。

韓子奇是姐夫,梁冰玉是他從小看著長大的小姨子,兩個人之間有姐姐君壁。如果社會不動盪,他們之間可能也就是親情,不會有愛情。

但是,大環境改變了這一切,北平的戰火燒到了家門口,愛玉如命的韓子奇為了他的心肝寶貝,選擇遠渡重洋,去英國避難。他帶走的是他的玉,和那個偷著跟去的梁冰玉,而不是妻子和兒子,這就給故事的發展埋下了伏筆。

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出,韓子奇愛玉勝過愛老婆孩子,他怕玉被搶劫毀掉,所以遠走倫敦,難道不應該擔心家人有危險?所以說,他是一個玉痴,他的眼裡只有玉,這也對應了他當初拒絕朝聖而為了玉留下來的初衷。

那個時期,中國的戰火在燒,而他們認為安全的倫敦,也沒能逃過一劫。躲在地下室裡瑟瑟發抖的他們,只聽到滿世界的轟炸聲,而看不到未來,也聽不到好消息。

偷著跟來的梁冰玉因為主人家小夥子的不幸死亡在崩潰,韓子奇日夜守護在她的身邊,有的時候,必須抱著她,她才能閉上眼睛休息一會。

終於,他們開始對活下去絕望了,有一天,失去理智的梁冰玉主動和韓子奇做了夫妻。

這個時候,還不能怪他們,因為這屬於絕望中的崩潰,再加上中國夥計的來信,讓他們誤以為梁君壁和兒子也出了事,他們生無可戀。


《穆斯林的葬禮》:一部關於信仰與人性,戰爭與和平的作品

可是造化弄人,突然有一天,他們就收到了天星的來信,這封信讓他們欣喜若狂,打點行裝,馬上回家。可以說,這個時候, 他們還沒有意識到他們的行為會給姐姐帶來多大的傷害。

坐船到了上海,他們才意識到這樣直接回家不行,於是。他們選擇韓子奇先回去探探動靜,梁冰玉看看情況再說。

不用說,這消息對梁太太來說,不啻晴天霹靂,她沒有想到,朝思暮想的丈夫和妹妹會這樣傷害她。因此,她的這口怨氣從此就沒有化解開,從此她的餘生就開始了帶有怨念的生活。

她儘管留下了小新月,也讓她叫自己媽媽,但是她不能原諒丈夫,所以也就不能善待這個讓她堵心的孩子。

梁冰玉這個時候也認識到了自己的尷尬,但是她還是認為,她和韓子奇之間是愛情,而姐姐和姐夫之間只是責任和親情。

至於韓子奇,他更是左右為難,他其實愛有文化的梁冰玉,但她又不能拋棄妻子。新社會又不允許他三妻四妾,而如果這樣安排,倔強的姐妹倆誰都不會同意。

於是,本著先來後到的原則,作為妹妹的梁冰玉退出這個家庭,留下女兒遠走他方,這就是小明月不幸福生活的開始。

在這場婚姻與愛情的糾葛中,儘管有客觀原因,但是也體現了人性的複雜。三角關係中,沒有一個人真誠地檢討自己,也沒有所謂的親情和原諒,他們全都站在自己的感情世界裡,丈量著對方。

《穆斯林的葬禮》:一部關於信仰與人性,戰爭與和平的作品

感悟三:戰爭可以改變生活,和平才是普通老百姓的福音

不經歷戰爭的人,永遠不知道和平的珍貴。戰爭真的可以改變人們平靜的生活,戰亂會讓百姓民不聊生,無家可歸,陰差陽錯,造成混亂。

《穆斯林的葬禮》中,人物的命運之所以這麼糾結,就拜託戰爭所賜。如果沒有日本侵華,就不會有韓子奇的倫敦避難,也就不會有梁冰玉和韓子奇的情感糾葛,當然更不會有韓新月的出生,她也不至於在這個她搞不懂的家庭里長大,甚至可能都不會爆發心臟病。

百病來自不開心,戰爭,不僅讓國家生死存亡,也讓一個好好的家庭走上了永遠的不快樂。

梁太太儘管收留了小新月,但是她不能把她當做親生的女兒,因為看見新月她就想起了他們的背叛。理智上,她想對女兒好,但是情感上她做不到,所以,偶爾她就會含沙射影,不僅諷刺韓子奇,也會嫌棄小新月。

一個家,因為戰爭變得不再完整,也不能再和睦,歸根結底,這都是社會大環境造成,是可惡的戰爭導致的。

中國歷史上發生過好多次大的戰爭,遠到春秋戰國的諸侯爭霸,再到期秦末農民戰爭,後來又是五胡亂華,三國鼎立,唐朝的安史之亂,宋代的宋遼,宋夏,宋金,宋元戰爭,再加上近代的鴉片戰爭,無論什麼時候,只要發生戰爭,受苦受難的還是老百姓。

喜歡戰爭的都是希特勒那樣的戰爭販子,而老百姓,永遠擁護和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