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鄭醫十大傑出青年|楊敬隨:朝著自己的目標努力,一切都值得

2012年,楊敬隨從骨科來到內分泌代謝科,從一名普通護士變成了護士長。

她說,作為青年人,一定要有自己的目標,而她,也一直為自己的目標在奮鬥著……

鄭醫十大傑出青年|楊敬隨:朝著自己的目標努力,一切都值得

既然在這個崗位上 我就要盡最大的努力

鄭醫十大傑出青年|楊敬隨:朝著自己的目標努力,一切都值得

從畢業起,楊敬隨就一直在外科系統工作,剛來到內分泌代謝科的時候,對內科系統不瞭解的她也曾困惑過,但是她堅信,只要肯學習,沒有什麼學不會的。她白天上班,把工作中發現的問題記下來,利用下班時間鑽研、學習;她向同事借來了內分泌專科護理的書,有不懂的地方就向資歷深的護士請教。半年時間,她建立了自己的專科知識體系,同時她也有了開拓創新的想法。

楊敬隨發現經常有一些廠家為了推銷自己的產品,提出給患者做免費的科普知識講座,經過詢問,她發現患者愛聽,也很想聽。“那還不如我們自己來講,因為我們講的更專業。”這時候,她有了舉辦“教育講堂”的念頭。

“剛開始,大家肯定有不理解,自己每天的工作已經很忙了,還要抽出時間去做教育。”楊敬隨想起了當時的不容易,“我告訴我們的護士,要從患者的角度出發,長遠考慮,這其實對我們自己也是一種鍛鍊與提升。”

鄭醫十大傑出青年|楊敬隨:朝著自己的目標努力,一切都值得

經過反覆的修改課件和講課練習,內分泌代謝科的“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識講堂”開始了。慢慢的大家看到了效果,逐漸接受了楊敬隨的這一做法,現在,大家已經把教育講堂當成了工作的一部分。

在2015年的一次外出學習中,楊敬隨得知了“全國糖尿病健康教育管理單位”的認證。“當時我就想,糖尿病的教育我們也在做,是不是能通過我們自己的努力,讓醫院也能得到這個認證。”

回來後,她立即跟科室主任董其娟商量,有了科主任的支持,楊敬隨更有了幹勁兒。

鄭醫十大傑出青年|楊敬隨:朝著自己的目標努力,一切都值得

她跟董主任一起,帶領科室醫護團隊開始認證之路。

首先她規範了患者的教育管理,由最初的每週兩次講課到每週四次;講課人員由最初的個人到由3名擁有“中國糖尿病專職教育護士”稱號的教育管理團隊,逐步的醫師參與、營養師參與、到專職藥師參與;護士們從最初的不適應、不敢講到現在說起糖尿病侃侃而談;形式從單一的宣講到現在的食物模型、注射工具、併發症體驗、小組教育、同伴支持等;內容從單一的飲食管理到後來的運動治療、併發症危害、新七點管理等等,再到現在的標準化管理等逐層豐富。

科室還開設了糖尿病健康教育門診,建立了糖尿病患者教育管理及電話隨訪管理體系,從院前、院中到院後,在內分泌代謝科住院的患者均能接受專職教育護士的管理及隨訪跟蹤;16年,醫院上線了全院血糖管理系統,進一步完善了住院患者血糖管理的相關制度及流程……

認證簡單,認證前的實際工作卻一點都不簡單,專業人員不足,沒有專門教育場地……每當面臨難題的時候,楊敬隨都跟自己說,既然開始了就要堅持,並且要做出成績!

鄭醫十大傑出青年|楊敬隨:朝著自己的目標努力,一切都值得

努力終會有收穫,2017年,醫院一舉通過認證並且以93.9的高分直接認定成為“全國糖尿病健康教育管理示範單位”。近日,“國家標準化代謝性疾病管理中心(MMC)”也在我院揭牌。

鄭醫十大傑出青年|楊敬隨:朝著自己的目標努力,一切都值得

這裡面蘊含了多少份努力與多少個不易,楊敬隨說,大家朝著一個目標努力,這些都值了!

說起糖尿病教育,楊敬隨講了一件事,“記得有一次培訓學習,一位教授講到,糖尿病教育都做好了,患者血糖自己都管好了,誰還會來找你看病呢?說實話,我不認同這種說法。”楊敬隨認真的說。

“健康是每個人都希望看到的,尤其我們作為醫護人員,最希望的就是看到患者恢復健康。糖尿病屬於慢性病,日常的管理很多人都忽視了,總是等到不舒服了才意識到。如果能通過我們傳遞的知識,改變患者的行為,讓患者能把自己的血糖控制好,可能就會延緩或者減少併發症的發生,患者的花費相對也會減少,這才是我們希望看到的。這一過程,我們的忠實患者也建立了,因為他們從我們這裡學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識,同時,通過不斷的接觸,就認準了我們的團隊。”

鄭醫十大傑出青年|楊敬隨:朝著自己的目標努力,一切都值得

“既然在這個科,就想科室能發展好,作為護士長,糖尿病教育管理、專科發展這些工作我要儘自己的最大的努力,能走到哪一步就走到哪一步,絕不能給自己留遺憾。”楊敬隨堅定的說道。

鄭醫十大傑出青年|楊敬隨:朝著自己的目標努力,一切都值得

“粉絲級”患者一直追隨

“小胖,今天早上吃的什麼?”

“雞蛋、包子、牛奶。”

“很好,繼續控制,記住最好別吃帶粉條的包子,牛奶可不能放糖啊。”

三年前,內分泌代謝科來了一名小患者“小胖”,楊敬隨對他印象深刻。小胖從小父母離異,過早獨立的他從14歲起就開始工作,跑車運貨,飲食作息十分不規律,再加上遺傳因素,17歲的他就被診斷出患有糖尿病。

鄭醫十大傑出青年|楊敬隨:朝著自己的目標努力,一切都值得

住院過程中,楊敬隨為他制定了詳細周密的血糖控制計劃,從吃、喝、動等“小事”做起。為了讓他掌握合理的飲食結構,楊敬隨甚至手把手地教他利用微信方便的查詢每種食物的熱量,並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調整自己的食物攝取量。在楊敬隨和護士們的陪伴下,小胖的血糖控制明顯好轉。

從那以後,小胖便成了楊敬隨的“超級粉絲”,用小胖的話說,他在這感覺到了從小就沒有的“家”的溫暖,楊敬隨及科裡的醫護們已經成了他的家人。

出院後,不管小胖跑多遠,他還是會發來各項代謝指標檢測結果,讓楊敬隨幫他看看有沒有控制不好的地方;每月都會跑到科室來看看並帶上特產,要是碰到楊敬隨剛好不在科裡,他都非要等到楊敬隨回來,看上她一眼,聊幾句再走。

鄭醫十大傑出青年|楊敬隨:朝著自己的目標努力,一切都值得

楊敬隨自豪地說,因為醫護團隊的耐心、精心、用心、細心,科室培養了很多像小胖這樣的“粉絲級”患者,內分泌代謝科也逐漸成為糖尿病患者依賴的“家園”。

鄭醫十大傑出青年|楊敬隨:朝著自己的目標努力,一切都值得

說到遺憾,她哭了

“每次看咱們醫院拍的《一次就好》,都沒有辦法完整的看下去,因為感動,感動的不能自已。會聯想到自己,相信每個護士長都是這種心情。”說著說著,楊敬隨哽咽了,她想到了兒子。

一次,兒子因為表現優秀,入選為河南商報的小記者團,老師希望家長能來學校開個會,時間是下午5點。當天,楊敬隨答應兒子一定會去。可當她忙完工作,發現已經7點多了,她馬上給老師打電話詢問情況,老師告訴她,家長會已經結束了,兒子好像有些不開心,因為別人的父母都到場為自己的孩子表示祝賀,而她缺席了。回到家,她以為兒子會抱怨自己沒有到場,誰知道兒子什麼都沒有說,乖乖的在寫作業。此時,楊敬隨內心的愧疚,無法言表。

鄭醫十大傑出青年|楊敬隨:朝著自己的目標努力,一切都值得

今年母親節,學校組織家長和孩子一起做抱枕送給媽媽,老公一直給楊敬隨打電話,希望她能參加,因為其他孩子的父母都陪在左右。當天科室很忙,她只說了幾句話就掛了。等到忙完了趕到學校,活動已經結束了。其他家長悄悄告訴她,拍父母與孩子合影的時候,兒子一直不願意照相,因為全班只有自己的爸爸媽媽不在身邊。

鄭醫十大傑出青年|楊敬隨:朝著自己的目標努力,一切都值得

楊敬隨一直很自責,錯過了兒子成長中很多重要的時刻,可兒子卻從來不埋怨自己。

其實,兒子的學校離醫院只有一個路口。

“一個科室的護理管理很重要,自然而然會犧牲很多時間,無形中肯定會減少陪伴家人孩子的時間,但是既然選擇了這個職業,就做好了犧牲的準備,相信兒子會理解的。”

鄭醫十大傑出青年|楊敬隨:朝著自己的目標努力,一切都值得

別人眼中的她

“我們護士長工作能力和業務能力都很強,學習能力更強,一些新政策新文件,行業新動態她都會主動去研究,鑽研透了,再手把手教給我們,跟著她真的能學到很多,能跟著這樣的護士長學習,我很榮幸。”

“新來的護士,護士長都會找她們談話聊天,從這中間瞭解她們的承受能力,結合性格特點,把不同的新人安排給不同的帶教老師,這點我覺得特別人性化。”

“她總是很關心我們,可她自己有事的時候卻不說。MMC運行的時候,她腳崴了,還挺嚴重的,可她還是帶著大家開會,反覆研究文件,自己加班到半夜去鑽研。休息了兩週就又打著石膏上班了。”

“護士長對患者特別好,是我們的榜樣,她總說我們對患者要比醫生對患者還要好。碰上沒有人陪護的,或者沒有人照顧的患者,她總是自己掏錢給他們訂營養餐,每次轉病房都會問他們有什麼需求,還會把自己電話留給他們,隨時聯繫。她總說患者沒有陪護,是對我們的信任,我們更要多些關心和照顧。”

鄭醫十大傑出青年|楊敬隨:朝著自己的目標努力,一切都值得

說起護士長,科主任董其娟豎起大拇指,“我記得一次聊天中護士長說,她認為醫護的關係是互相依賴、互相配合、互相促進的,護理發展好了會帶動醫療的發展,她告訴她的護士們,專科護士一定要起到專科護士的作用,而不是隻是在執行醫生的醫囑。這點我很贊同,這些年科室快速的發展,我們的護理團隊確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她的付出,我們都看在眼裡。”

採訪結束閒聊時,楊敬隨意猶未盡的跟小編說著自己對糖尿病教育發展的打算,“下一步我們準備向社區發展,因為分級診療之後,很多病人都在社區了,我們還是想跟社區建立一個聯繫,給大家傳遞一些糖尿病管理的知識,讓大家能夠有自我管理的意識。”

鄭醫十大傑出青年|楊敬隨:朝著自己的目標努力,一切都值得

楊敬隨說,作為一個青年人,不管身在哪個崗位,要有自己的理想、目標和奉獻精神,接下來,不管多困難,只要有目標,就一定要朝著自己的目標努力,等到收穫的那一天,你會覺得中間經歷的所有一切都是值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