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水浒传的前世今生(续)——搏命“杀虎”的义士武松

“茫茫乾坤方圆几何?长传我千百年,民族魂魄。”

“旧日宫墙,寻常巷陌,是谁把英雄的故事一说再说?”

水浒传的前世今生(续)——搏命“杀虎”的义士武松

水浒的故事原型我们谈了三部,已经可以了解到北宋末年那段风起云涌的历史。

宋江,史进(斌),杨志等36人一同率众起义。被张叔夜击败后由朝廷招安,封官赐爵。而后靖康之变,国家覆亡,宋江等人不知所踪。

史进(斌)则趁机造反称帝,攻占长安,旋即被名将吴玠擒获斩首。

杨志则积极参加抗金战争,多有功劳,后在反攻时骤然被上司以私人恩怨处决。


除此以外,《水浒传》中还有不少人物虽然没有明确记载参加了宋江起义,但却也真实存在过。

靠着施耐庵的妙笔把这些不同年代不同时空的人物融合在一起,才有了水泊梁山108星的精彩故事。

我们就来看看其他一些英雄的历程吧。

行者武松——搏命“杀虎”的大宋义士。

三碗不过岗,景阳冈打虎,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喋血鸳鸯楼,这么多精彩闻名的故事主角都是武松一人。他在小说里的是勇敢仗义的化身,其实在宋代,确实也存在过这么一位侠士。

只是他打的“虎”不是真老虎。鉴于笔者未能在宋代几个版本的《临安县志》里找到记录,以下将采用清代民国的记录和说法。

水浒传的前世今生(续)——搏命“杀虎”的义士武松

徽宗年间,杭州有一位叫武松之人(水浒中为清河县人)。他身材雄壮高大,功夫武艺颇好。凭着枪棒手段在城里卖艺,赚些糊口钱

宋代时民间经济活跃,不仅沿街铺面生意兴隆,人们还往往在街上摆摊设点,贩卖各种吃用物品。这就形成了商店街的雏形。

像杭州被称为“地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人口达20万户之多(1102年)。每逢集市和节庆日子,街道上会更加热闹,人流往往不息。像说书人,算卦者,杂艺人都会出现。武松就是其中一员,他表演自己的枪棒套路来吸引路人。因为竞争激烈,只有卖力精彩的演出才能让过路人停留。等到打完一轮拳或者舞完一趟枪,观众若是觉得满意,大家喝个彩拍个掌,赏些铜板现钱,武松几天的饭食便有了着落。

水浒传的前世今生(续)——搏命“杀虎”的义士武松

这样的生活并不稳定,收入时多时少,若是遇上刮风下雨开不了张,饿肚子是难免的事情。而且杂艺人在外面不受待见,和妓女士兵之流都属于社会最底层。在北宋后期,国家政策变更频繁,蔡京等人的主政虽然增加了朝廷岁入,但皇家消耗日大,沉重的税收负担落在普通百姓头上。不少习武之人因为生活艰难,胆大者有的沦为强盗,胆小者有的沦为窃贼。

做这样的选择对武松来说轻而易举,但他始终踏踏实实卖艺,无论生意好坏,多入多用,少入少用,过着平淡清苦的日子。

一次,武松在杭州涌金门(水浒张顺阵亡处)处表演,他依旧使出各般手段把刀枪舞的虎虎生风,人们看到精彩处不禁连连喝彩,这正好吸引了走此经过的知州高权。高权多少了解些枪棒武艺,他也停下细细观看,不一会就觉察武松很有些本事,绝非一般花架子可比。遂主动招呼武松,有意把他招为属下部头。一介贫寒的武松听罢,怎能拒绝这般吃皇粮的美差,遂感激跪谢,收了摊跟随高知州回到府衙。

水浒传的前世今生(续)——搏命“杀虎”的义士武松

从此以后,武松尽心竭力,为高知州效力。他深知差事来之不易,凡事格外用心,把样样公事都办的妥妥贴贴。加上他武艺高强,辖区治安也被管理的十分平稳。知州高权见状,对他更加敬重,还依据武松的功劳把他提拔为提辖。(水浒中鲁智深担任过的职位)

升官过后,武松训练兵卒,巡防捕盗,一切井井有条,百姓们安居乐业。然而,好景不长。知州高权很快因为官场上得罪了位高权重的蔡京一党,被言官弹劾,丢了乌纱帽。武松听闻消息得知原委,也毅然随知州一同辞职


到此,武提辖又变回了街头卖艺的一介平民,每日依旧在路面上耍枪弄棒讨口饭吃。没过多久,新任知府到来,鸣锣开道吹吹打打之时,人们争先围观。武松却听说这就是把高大人赶走的蔡家人——蔡京的侄儿蔡鋆(音[jūn],宋史中无此人记录)。虽然愤懑,但武松认为自己并不清楚那些朝廷里的明争暗斗,黑白好坏,他依旧做着自己事情。

普通杭州市民仅仅从这新知府的派头,就感到和前任不同。事出果然,新知州很快把杭州搅得鸡犬不宁。人们发现,官差们每日在各家各户窜来窜去,但凡是哪家有奇异不凡的假山盆栽,就会被强制搬走,名曰“充公”,“进献”。不仅小户人家,一些富裕的大户也深受其害。除此以外,衙役们还在山边湖畔四处搜寻,一些形状优雅,怪异超群的太湖石被他们盯上。紧接着,大批市民乡民被官府强征做民夫,去挖取这些巨大石块。上百人在齐腰深的泥水里一并努力,费尽力气又砸又挖许多时间,才能取得那太湖石。好不容易上了岸,面对几米高的石头,搬运也是个大问题。

水浒传的前世今生(续)——搏命“杀虎”的义士武松

新任蔡知州拿出了魄力,为了这些收集来的奇异花石,挡路的沿途牌坊城墙统统拆毁。有的花石纲经水路往东京运输,遇到过不去的水闸桥梁也被官府强制拆除。这都是为了让徽宗皇帝的皇家园林“艮岳”能添上些江南情调

于是,花石纲走一路,百姓哭一路。整个江南一带骚动异常。不仅如此,蔡知州还趁着收罗花石纲的名头,搜刮民间,这样摊派那样献纳,搞得满城怨声载道。在人们心中,蔡知州完全比老虎还要残暴,大家就暗地把他叫做“蔡虎”。

武松自己也深受其害,现在百姓们时时被官府骚扰,哪里还有闲情来看卖艺。他正恼怒于蔡知州的肆意妄为,却听说有人已经递状子上告去了。武松和市民们刚高兴几天,就听说上面根本管不了,那蔡鋆的叔叔蔡京正在皇帝面前如日中天,再多的状子也只能石沉大海。

水浒传的前世今生(续)——搏命“杀虎”的义士武松

在百姓们唉声叹气,无计可施之时,武松怒不可遏,他暗暗磨利了钢刀,准备以死相拼。接下来的一天,武松暗藏利刃,在蔡府周围观察。不久,一队衙役出现在路上,他们凶神恶煞的驱散百姓,给后面轿子开道。那精致的软轿里必定就是蔡鋆,两旁前后都有披甲武士防护,真是好不威风。武松看得真切,他已经对其恨之入骨,便咬牙猛然跳了出来。

连同围观的百姓,和那许多的衙役卫士们全都惊呆了,他们没有想到光天化日之下竟会有人突然行刺。武松抓住这个空隙,撞开呆若木鸡的衙役,直扑轿子。蔡鋆在软轿里正闭目养神,他奇怪怎么队伍停下不走,便觉察到帘子外一股汹汹杀气。不等他回过神,只看见一柄钢刀已经噗嗤——插入了自己胸口。

“蔡虎”的鲜血喷洒在轿子里,把布帘染得鲜红。四周的卫士们仿佛如梦初醒,赶紧来捉拿武松。蔡鋆平日里骄横跋扈,为了安全时常都带着数十个披甲武士护卫。结果不想今日根本保不了自己的性命。武松杀了“蔡虎”,拔刀和衙役护卫们搏斗

并不宽阔的街道上,顿时刀刃相击,鲜血横飞。远处和楼上围观的民众看出了端倪,有人更认出那是过去卖艺的武松,有的人忍不住惊叫大喊,有的人蒙住眼睛不忍心再看,更多的人则紧张的为他捏了一把汗。人们甚至想起了那首违禁的歌谣:“打破筒(童贯) ,泼了菜(蔡京) ,便是人间好世界。”

水浒传的前世今生(续)——搏命“杀虎”的义士武松

不一会,官差们占了上风,他们靠着人数众多的优势把武松铁桶般团团围住,在没有一丝逃跑可能。但武松依旧在人群中左冲右突,直到用尽了最后一丝力气。在惊魂未定的官差们把武松五花大绑押走之时,路旁的人们看见了他依旧凌厉的眼神。

水浒传的前世今生(续)——搏命“杀虎”的义士武松

终于,围观的人群中迸发出一声凄惨的哭泣,似乎压抑已久,撕心裂肺。接着,许多嘤嘤的啜泣声陆续响起。曾看过他卖艺的大叔,曾经给过他铜板的阿娘,被他保护过的小摊贩,都各自流下了眼泪。

人们知道,行刺知府会是什么下场。不几日,街坊邻居们得到了衙门里传出的小道消息,武松死了。他死在了牢狱之中,没有审判,没有行刑。

又过了几日,人们忽然都忙碌起来,大家你一文我一文凑着份子钱。

很快,西湖畔,西冷桥旁多了一座新坟,无碑无传。不久后,规规整整的堆土前立上了一座青黑的墓碑,上书六个大字——“宋义士武松之墓”。


八百年间,这座墓静静的注视着西湖,日升日落,水涨水退。不知何时,他的周围也多了一些陪伴。精通诗文的林和靖,力挽狂澜的于谦,尽忠报国的岳飞,岳云,牛皋等等等等。义士武松若是泉下有知,想必也能安枕释然了吧。

水浒传的前世今生(续)——搏命“杀虎”的义士武松


让我们用《水浒传》1998央视版片尾曲结束吧:

走马扬鞭翻山过河,轻生死重大义,男儿本色。

几番起落,风雨振作,赶他个天时地利与人和。


附:武松墓于1924年重修,1964年平毁,2004年重建。现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北山路,距离岳飞墓和苏小小墓不远。

牌坊上刻“嵚奇瑰伟”,两侧石柱上有一副楹联“失意且伍豪客,得时亦一英公”。

1924年时,墓内尚有遗骨,后遗失。现墓内有一枚印章,一张光盘(相关文献和重建过程),一卷书法作品,一轴《普庵咒经》经卷。

武松的事迹各书籍记载有所出入,笔者选择了较为广泛认可的一种说法,谢谢观赏。

水浒传的前世今生(续)——搏命“杀虎”的义士武松

《临安县志》两个版本笔者均未查到武松相关内容,存疑

《湖堧杂記》,清

《游西湖的伴侶》民国

《說杭州》现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