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小偷家族》:自私本性的背後,是靈魂碰撞的真情

最近觀看了獲得金棕櫚獎的影片《小偷家族》,果然如評委會主席凱特.布蘭特對該片的評價--“它擊中了每個人的心”。導演是枝裕和把封閉空間下的小人物日常生活,拍出了雀躍的生動。

是枝裕和是日本當代電影大師,記錄片導演出身的他在拍攝的電影中,更加註重社會現實的題材和普通人的生存狀態。他的三部電影《步履不停》、《比海更深》和《小偷家族》被稱為“是枝裕和人間三部曲”。其中是枝裕和憑藉《小偷家族》這部影片,摘得第71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這是日本時隔21年後再次獲此殊榮。

《小偷家族》講述的是一個被遺棄也被接納的故事。影片中六個沒有血緣關係、被拋棄的邊緣人抱團取暖,組成了一個臨時家庭。他們恪守著尋常人家的親情結構,過著安逸自足的生活,然而,這個溫情脈脈的家庭裡每個成員都有著自己的秘密。

這部電影的成功,除了實力派演員的精湛演繹和戲劇性的情節,離不開導演對現實生活的細緻觀察。導演將鏡頭聚焦於社會底層的小人物,講述了社會邊緣人物在底層生存時關於人性的思索和親情的認同。

因此,下面我將從“人物的特性、主題的呈現、物品的隱喻”三個層面進一步解讀該片的獨特魅力,在文章第四部分,我會結合觀影經驗,談談該片主題對我們的啟示。


《小偷家族》:自私本性的背後,是靈魂碰撞的真情


1、小人物在底層生活中呈現的不同思想和行為,三對抱團取暖的邊緣人,正是人性最真實性的描述。

導演以三對人物為線索,推進劇情節奏,不同的人物形象給觀影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且看導演是如何呈現人物特性:

①父親柴田治和兒子祥太的父子情深,傳授偷盜技術是意味著生命的延續

影片一開始就是小男孩祥太和成年男子柴田治完美搭檔偷東西的場景,於是我們窺見了導演想向我們講述一個什麼樣的家族:父親阿治在工地打工,業餘時間帶著兒子祥太出入超市和便利店,在默契的配合下“採購”一家人需要的各種商品。

妻子信代在洗衣店工作,時不時將顧客遺留在衣兜裡的物品據為己有;妻子的妹妹亞紀年輕貌美,靠在風俗店販賣青春為生;全家的家長奶奶,看起來和藹可親,可隨著劇情展開,我們也能看到她並不太光彩的養老金來源。

原來這是一家以“偷”為生的灰色家族。

只是不得不說,這個家族的偷盜手段並不是那麼高超,導演為什麼不把偷盜手段拍的高超一些呢?大概是因為只有不高超的技術才會相互需要吧。

父親把自己的本名給小男孩當名字,並無時無刻都在傳授兒子的偷盜理論及經驗,因為他把兒子當成是自己的延續。“放在櫃檯的東西不屬於任何人。”“只要商店沒倒閉就好”、“只有沒法在家學習的孩子才去上學。”父親把自己人生經驗一一慢慢傳授給兒子,也許這些經驗並不正確。

在我看來,父子情深的主線,是《小偷家族》細節最豐富的、因果最完整的主線,是推進主劇情的中心。從影片開始倆人親情合作,深夜停車場父子的追逐嬉鬧、海灘游泳時的生理教育以及最後結束時兒子輕聲喊一聲“爸爸”的分別,讓我們看到了父子感情的細膩與沉重。

《小偷家族》:自私本性的背後,是靈魂碰撞的真情

②媽媽信代留下尤里,是為了滿足自己內心深處的願望

在父子偷完東西后,柴田治和祥太碰到了每天回家路上都能碰到的小女孩友裡,在快要下雪的寒夜裡,小女孩看起來又瘦又餓。柴田治把買的可樂餅給小女孩吃,並把她接回了家。原來小女孩友裡生在不幸的家庭,經常被父母毆打、棄養在公寓走廊上。原生家庭的家暴,父母的漠不關心,讓友裡對媽媽、家庭產生了恐懼,於是離家出走,並從小就喪失了愛與被愛的概念。

信代作為這個家的女主人,先有和老公出於正當防衛殺死前夫,再有經常性偷竊行為,在家暴環境下成長的她,恨透了有血緣關係的原始家庭,於是後來她選擇了無血親的家庭,因為這種家庭是可以選擇家人的,在這個家庭她得到了家庭的溫暖。

媽媽信代本來是第一個要送友裡回去的人,當信代抱著友裡回家的時候,看到了友裡親生父母激烈地爭吵。她明白友裡受到虐待,感同身受才把友裡帶回了家。讓友裡忘掉過去不好的回憶,在火光中,信代抱著友裡溫柔地告訴她“大人說愛你才打你是騙你的。”信代在友裡的身上看到了自己。

被家暴到失去無法生育,卻沒有失去愛和共情的能力,信代留下友裡,給她買衣服,給她洗澡,她把友裡當作自己的親生女兒,但這一切都是為了滿足自己內心缺失的東西以及深情的渴望,是為了滿足自私的當媽媽的願望。

一個人並不是生了孩子就會成為母親,也並不是一定要生孩子才能成為母親。

《小偷家族》:自私本性的背後,是靈魂碰撞的真情

③奶奶與亞紀,都是被家庭拋棄與折磨的人,被遺棄的人需要的相互取暖

老奶奶的前夫已經離世,靠贍養金過活,有一個兒子,但兒子並不管她。所以她需要有家人,或者更功利的說一點,她需要晚年有人贍養她。不至於像日本很多的獨居老年人,去世之後很久才被人發現。

亞紀因妹妹出生,父母開始對她不聞不問、備受冷漠,即使跟著爺爺的前妻離家出走,這也沒引起父母的關注。也許離家出走是一種報復,是希望得到父母的一點尊重和關愛。奶奶把她帶回家,老人恰好回應了她的這種情感,把她當作孫女,所以她們有超越其他家人的“親密”,她們可以共享秘密。

也許正是因為被遺棄過,才更加懂得和需要這種親情的羈絆。但也是因為被遺棄過,再深的羈絆也少不了參雜著自私和功利的色彩。

《小偷家族》:自私本性的背後,是靈魂碰撞的真情

2、人性與愛背後黑暗面的呈現,惡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本能,而愛卻是人與人相處碰撞間習得的能力

在這部電影中,導演呈現兩大主題:“人性的自私”與“愛”,導演將自己的真情實感繪入其中,表達影片最真實的一面:

①人性:劇情中的人物天性的都不完美,導演呈現小人物背後是人性黑暗的一面

該電影充滿底層小人物的生活氣息,與其襯托的是人性的不完美和黑暗。在這個小偷家族裡,有貪財加敲詐的“奶奶”,有做短工兼偷盜的男人柴田治和女人信代,有在風俗店工作的年輕女孩亞紀,還有無法上學只能偷東西度日的小男孩祥太,以及他們新撿回來的小女孩友裡,他們表現出來的行為思想均有不同,但無一例外都是人性不完美的體現。

比如這對夫妻從來沒有盡到父母的責任,信代在洗衣房工作結束後,“要回到老本行”,極端好利,對偷盜習以為常,得意地教導傳授子女偷竊的技巧,並滿不在乎地考慮“讓友裡也入行”。

他們不讓祥太去上學,跟他說“只有在家無法學習的人才去學校”。

這種矛盾在奶奶去世後達到了頂峰。一家人看著她死去,把她埋在後院,再把她的遺產取出來,然後對由裡說:記住,這個家一直就只有5個人。這一點也體現在影片末尾,小男孩祥太問柴田治:當時是不是準備丟下他溜掉,柴田志說:是的,但是沒能溜掉。

導演如此有深度的主題呈現,不僅是提供給劇情新的昇華,也是以影片反映生活的狀態。現實生活同樣每個人都不完美,他們黑暗的一面總是會帶來稍些遺憾。

《小偷家族》:自私本性的背後,是靈魂碰撞的真情

②向惡而善,自私是本性,愛卻是人與人相處碰撞間習得的能力

對於這樣的家庭,他們彼此間的關係大概就是:我只能給你力所能及的照顧。但這力所能及,也基本上是我的全部了。

雖然自私是本性,但家庭成員每次超出對等交換的真情流露,都讓人更加唏噓:在被原生父母冷漠對待的友裡對“哥哥”祥太自然流露出親情之愛時,“媽媽”信代感嘆:像我們這樣被遺棄家庭的人,不應該會愛別人的啊。

信代出於母愛本能,每次重大抉擇時都做了令人肅然起敬的決定;父親治在警察局被問到“你為什麼要教孩子偷東西呢”,無奈回答:“我只會這些了”,他自己沒想過的是,他教給祥太泡麵加可樂餅的吃法,敏銳察覺並化解他青春期的性煩惱,才重要得多。

事實上,缺乏愛才渴望愛、珍視愛,對於產生了情感羈絆的人來說,愛,是另外一種交換。當我們學會了去愛人,付出愛,這本身就代表著一種新的開始,信代的愛救贖了由裡,由裡的信賴成全了信代的愛,愛與被愛,都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救贖。世上每一種愛的表達方式或許不同,但意義卻有著驚人的相似。每一份愛裡都有私心,可每一個私心,偏又開出花來。

《小偷家族》:自私本性的背後,是靈魂碰撞的真情

3.物品隱喻:極具代表性的物品隱喻和反轉吸引觀眾,讓觀眾產生強烈的探知慾,增強影片的藝術魅力

《小偷家族》裡具有極具代表性的物品隱喻。故事裡,祥太說了一個《小黑魚》的故事。故事裡小黑魚把所有的小魚號召在一起,他們一起組成了一條大魚,然後打敗了龐大的金槍魚。這個故事貫穿了電影始終。

散落在社會上的底層人,因為巧合他們聚集在了奶奶家。開始因為利益,為了能遮風避雨才在一起的。在共同生活下,他們情感交織在一起,產生了家庭的親情。他們每個人的力量都很弱小,但在“偷來”的家庭下,他們各司其職,讓家庭一起面對生活環境這條大魚。

故事中有一條暗線,就是祥太的思想變化。祥太在最開始埋怨尤里不能在偷竊的時候幫上任何的忙。然後開始指導尤里偷竊。他不認為偷竊是罪惡的行為,再加上他和友裡在商店偷盜,老爺爺發現後告誡他,不要再讓妹妹偷東西,激發了祥太內心想要結束這種生活的想法。

祥太作為小黑魚存在於這個家庭中。他觀察了周圍的變化,他的思想變化也推動了劇情的發展和走向。這個家庭最後被拆開了,沒有任何兩個人能繼續生活在一起。男孩到男人的蛻變,是疼與痛,還有責任。祥太也在每一次關鍵時刻選擇中,完成了自己作為男人的變化。

《小偷家族》:自私本性的背後,是靈魂碰撞的真情

另一方面,影片中的細節鋪陳不僅僅作用於整體的情緒,也為之後的情節反轉提供了可能性。

而觀眾在觀看前半部電影的過程中,卻很難明確察覺之後這一層的暗示,至多隻是一種懷疑。

我們看到小男孩在父親的指導下偷竊,看到父親在受傷後母親希望他傷得狠點以求更多金錢賠償的惡毒詛咒,看到奶碎嘴嫌棄姐姐的本家給的錢太少;我們也看到母親在送小女孩回家之前決定留下她,看到父親與母親飯後簡單直接毫不遮掩的性與愛,看到奶奶給小女孩的手掌心輕輕撒上鹽粒。

影片其實展現的很多細節事物符號都值得我們去細細體會,看得出導演在拍攝的時候的用心良苦,不著痕跡的把這些帶有隱喻性質的符號一一嵌入影片的劇情中去,增強電影的欣賞度和藝術魅力。

《小偷家族》:自私本性的背後,是靈魂碰撞的真情

4.我作為電影愛好者,我將結合觀影經驗,談談該片對我們人生的啟示:

作為一名電影愛好者,這部電影帶給我的震撼絕不僅僅存在於劇情,它背後的深刻主題才是我們真正該探討的。因此,接下來我將結合觀影經驗,談談該片主題對我們的啟示:

①血緣關係是無法選擇,選擇成為什麼樣的父母,我們卻是可以選擇的

現代社會的女性在24、5歲才剛剛結束學業,步入社會,卻要立刻面臨生孩子的現實問題。有多少人真正意識到親情意味著什麼?母親這個詞意味著什麼嗎?

就像信代說的,難道真的是“生下孩子就成為了母親嗎”,就像我們總相信的“三十而立”一樣,到了三十歲,我們的價值觀就會健全,財富就會從天而降嗎?不,不會的,沒有20歲到30歲的積累,30歲也不過就是青春期的拖延而已。

血緣關係是無法選擇的。但是選擇和什麼樣的人產生“牢固的羈絆”,選擇成為什麼樣的父母親,卻是我們可以選擇的。我們可以讓自己成為好的父母,給自己的孩子帶來愛得關懷與幸福 的生活,讓家變成一個有愛的家庭。

只要還會愛人,就能贏得尊重和感動。

影中片有2處無聲的告白特別動人心魄。

第一幕,出現在小偷家族一起去海邊玩的時候,望著自己沒有血緣關係的家人們,老奶奶無聲地說出了自己的告別:謝謝你們。

第二幕,出現在治和祥太這對父子倆,祥太望著追在公交車後面的柴田治,無聲地叫了一聲:爸爸。

確實如此,愛不會因為一個人身份的流失而流失。只要還會愛人,就能贏得尊重和感動。

《小偷家族》:自私本性的背後,是靈魂碰撞的真情

③自私是天性,推己及人是人性向上的自我追求

這部電影非常有愛,雖然是以悲劇結尾,但處處體現世間的善良人性與愛。平時嘴上互相嫌棄和埋怨,可是心裡裝的卻是滿滿的愛。一家人在海邊其樂融融,奶奶看著孩子們追逐打鬧的開心背影,默默的用唇語說著“謝謝你們” 。盛夏的煙火大會,一家人擠在狹小的屋簷下,紛紛抬起頭望向天空卻什麼都看不到,卻可以依然開心的放聲大笑。

這也讓我想到了目前我們正在經受災難的考驗。大批逆行者,付出了他們的愛,他們的舉動給我們帶來了面對災難的力量和勇氣。他們跟那些患者沒有血緣關係,不是親人,不是愛人,但他們在自私的本性面前,他們卻選擇推己及人,用職業的道德進行自我追求,用他們小小的肩膀為我們撐起一面天。

如果說這世間什麼最偉大,那便是愛了吧。愛人之間的愛,親人之間的愛,甚至沒有血緣關係湊在一起的陌生人之間的愛,甚至小偷家族之間的愛。

總結一下:

《小偷家族》是一部既讓人覺得殘忍卑劣又會讓人覺得溫情感動的電影。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小偷家族,可以如此美好,也可以如此殘酷,小偷家族所展現的就是我們所生活的真實的世界和人性。

因此,今天這篇文章我從“人物的特性、電影主題的呈現、物品隱喻”三個層面進行解析,得出了不一樣的內涵價值和藝術魅力。同時在文章第四部分,我也結合現實生活,介紹該片主題對我們的啟迪之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