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0 抗癌19年,曾半年不離病房半步,經歷了3大生死難關

今天為大家分享主人公餘叔抗癌歷程,他成功抗癌18年,遭遇兩次復發,半年不離病房半步,縱然一路艱辛,他依然保持著陽光、感恩的心態……

抗癌19年,曾半年不離病房半步,經歷了3大生死難關

​患病19年的餘叔依然樂觀、豁達

餘叔家是長壽家族,家裡每位成員基本都活到90多歲,從沒人患癌。18年前,剛退休的餘叔查鼻咽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就這樣走上了抗癌之路。

腫瘤科副主任醫師認為,餘叔得病與他從事的化工研究具有放射性的致癌物質有一定關係。淋巴瘤是免疫系統疾病,在治療方案上增強免疫力及營養治療顯得更為重要。

“餘叔的狀態非常好,如果不說,是看不出已經得病18年了。他非常樂觀、闊達,有一顆感恩的心,平日看診過程中總是樂呵呵的,對醫生工作非常的理解、信任。”這是餘叔給張醫生的印象。

張醫生認為對抗腫瘤,一個人的情志十分重要,抑鬱寡歡、消極心態都對病情的康復不利,樂觀、積極面對病魔在治療過程非常重要。

抗癌19年,曾半年不離病房半步,經歷了3大生死難關

​半年時間不離病房半步,病情穩定後重返職場8年

得病後,醫生給出的治療方案是6個週期化療。在這期間,他住院半年,半步不離病房,經歷了三大生死難關:

第一關是高燒,41度的高燒持續了1周。

第二關是突然浮腫,同學來探望都認不出人,完全變樣。

第三關是白細胞低,當時白細胞只有1000,上午化療完畢,下午是升白治療,足足半年的治療,不理病房半步。

半年裡,他用善良、感恩、微笑的心態迎接每一道陽光,每一道希望,終於他又康復出院了。

抗癌19年,曾半年不離病房半步,經歷了3大生死難關

2年後,他的病情穩定,毅然提出要求繼續工作。他認為自己沒有業餘愛好,唱歌跳舞一竅不通,屬於工作型的人。再次,他重返職場8年。對這8年的生活,餘叔開心的說“這屬於療養型的生活,既不需要拼命工作,也有生活價值,生活寄託。”

張醫生認為,餘叔的積極抗癌方式非常的值得病人學習。很多病人會因為得病後脫離社會,對癌症的恐懼、抑鬱等心理會更為明顯,但是如果家人,身邊的人可以從精神上、經濟上、社會適應性上給病人支持,有利於病人的全面康復。

兩度復發,醫生認為提高免疫力是重中之重

在第13個年頭,出現了第一次復發,當時治療方案是手術+放療,因為放療緣故牙齒都掉光了。

一年後再度復發。醫生選擇靶向治療(哪種靶向藥),堅持了3年的靶向治療。3年來,他坦然接受,積極面對。每天都堅持著力所能及的運動,重視每天營養供需。漫長的治療結束後,醫生說:“往後您需要做的是增強免疫力,防治再次復發轉移”。

抗癌19年,曾半年不離病房半步,經歷了3大生死難關

​餘叔就醫體驗

醫生把3年來的一疊檢查資料,一頁一頁看完。由於家庭因素,搬到祈福新村後,中山醫專家建議餘叔就近在祈福醫院做鞏固治療,提高免疫力,增強營養。

餘叔回憶道:看診前,我心裡覺得醫生會不待見。因為平日在其他醫院看診,碰到過醫生直接問在吃什麼藥,按原來治療方案開藥。

當時,我拿著厚厚的一疊檢查結果遞給了張醫生。張醫生接過檢查資料,一頁一頁的看,把我三年的檢查結果,靶向治療情況全部都看完了,並提出後續治療重點是提高免疫力,增強營養,防止再度復發和轉移,她的治療思路和中山醫專家意見不謀而合。張醫生一頁一頁的翻看完檢查資料,才給與治療方案,這個舉動讓我很尊敬她。

在這2年的治療中,張醫生從飲食、養生、鍛鍊、情志幾個方面給與很多提高免疫力的建議,這讓我非常的感激。她不但具有高尚醫德,同時具有一顆同情心,關愛病人,這些都十分珍貴。

輸液10多年,護士這個小舉動他從沒見過

抗癌19年,曾半年不離病房半步,經歷了3大生死難關

​此外,在輸液期間,護士的一個小小舉動同樣讓餘叔非常的感動。餘叔每週需要到門診輸液,其中有一種藥是提高免疫力,該藥費用高,在治療方案中非常重要,護士為了讓藥水一滴不剩,每次抽取藥水時都把藥瓶小蓋子撬開。

餘叔說:“我打這個針費用很貴,每一滴藥水就五六十元了,第一次打針時,護士撬開藥瓶的小蓋子,當時就好奇問了一下為何要撬開蓋子,護士回答說這樣可以把藥水抽得更乾淨。我在其他醫院從來沒有遇見過有這樣的一個舉動,這裡的醫護人員很為病人著想。另外我覺得醫院的環境都非常的乾淨衛生,這些都能感覺到醫護人員做事非常認真仔細。”

餘叔在祈福醫院就診2年裡,很多細節都讓餘叔感動、感恩,因此,餘叔寫下一封感謝信,送一面錦旗給張醫生以表感激之情。

癌症本就是慢性病,人文關懷極為重要

抗癌19年,曾半年不離病房半步,經歷了3大生死難關

​張醫生認為,腫瘤是非常複雜,還沒攻克的疾病。患者得病後,精神上承受的痛苦甚至比身體承受的痛苦還要大,病人不良情緒同時反作用於病情,致使病情加重。如果醫生能適時進行有效的心理疏導,加強醫患溝通,將人文關懷點滴融入臨床工作中,排解患者的心理問題和精神煩恐,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給予病人精神上的安慰和照料是非常重要的。治療腫瘤,不是“妙手”就一定可以“回春”,還有些時候回天乏術。

對病人來說,提高遵醫行為和滿意度,減輕心理負擔,積極配合治療,能更好的促進疾病的治癒和康復。

抗癌19年,曾半年不離病房半步,經歷了3大生死難關

腫瘤患者在抗癌路上,並非是孤身作戰,而是有醫護人員同在。醫生和病人是同一條戰壕裡的戰友,共同的敵人就是病魔,如何去除病魔是醫患共同的追求。

“有時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是一位醫生的墓誌銘。作為腫瘤科的醫生,在日常的工作中更能體會這句話的真諦。成功抗癌19年,與他積極治療,樂觀抗癌等多方面是分不開的。年,其實癌症也並不是很可怕,要得到科學的治療與合理有效的康復,帶瘤生存幾年,幾十年都不是難事,康復樂園自98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腫瘤康復,更腫瘤康復資訊,請關注“康復樂園腫瘤防控”公眾號平臺瞭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