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出國慎用!這些英文看似正確,用了巨尷尬

地域、文化和語言差異鬧出的笑話數不勝數。當一個老外一本正經地和你說:你不是個東西!別急著生氣,因為他是正正經經地覺得你是個人(而不是個東西)。

出國慎用!這些英文看似正確,用了巨尷尬

學習外語的時候,由於沒有母語者的語感和長期積累,我們多少都有點“詞窮”和使用一些不地道的表達的情況。但是大多數時候,這種“不地道”是可以被意會的,老外們聽了可能覺得奇怪但是不會誤解你的意思。

然而,語言中還普遍存在一種現象,那就是一詞多義。如果這些詞彙使用得“不地道“,就可能會引起誤解和尷尬

學姐在這裡幫大家總結了一些容易出現誤解的詞彙,一起來看看吧。


1.bachelor

n.學士;單身漢;侍從

bachelor這個詞我們很熟悉,“學士“”單身漢“都是它常見的意思。如果沒有上下文,單獨使用,就可能產生歧義了。

e.g.He is a bachelor.

是說“他是一個單身漢”還是“他是一名學士”?

為了便於理解,我們完全可以換個表達:

如果你想表達他是一個單身漢,還沒結婚,可以說:He is an unmarried man.

如果你想表達的是他剛剛大學畢業是一名學士,可以這樣說:He holds a first university degree.

類似這樣的單詞還有:

doctor 醫生或博士

glasses 玻璃杯或眼鏡

lamb 小羊或羊肉


2.pants

n.(緊身的)短褲; 褲子;

小學課本中,我們學到這個詞的時候都譯為“褲子“,在美式英語中,pants的確指褲子,長褲。然而在英國,pants指的是緊身的短褲,即內褲

e.g.Show me your new pants.

英國人可能:???

出國慎用!這些英文看似正確,用了巨尷尬

所以在英國,要怎麼表達“長褲“這個意思呢?換用trousers就行


3.sporting house

釋義:青樓;妓院

乍一看這個詞,我們很容易想當然,體育室?

e.g.I'll wait for you at sporting house after school.

你的老外同學:???

出國慎用!這些英文看似正確,用了巨尷尬

為什麼"sporting house"會是“妓院”的意思?這個詞彙歷史有點悠久,其起源無可考究,就約定俗成這麼用了。如果我們不懂裝懂也要用,就很尷尬了。


4.bangs

n.劉海,重擊;v.猛撞

詞典一查,bangs的確有“劉海“的意思。但是如果在美國以外的地方,用“bangs”是一種粗俗的俚語說法。

比如在英國,炫耀自己的新“bangs”(劉海):

e.g.Look at my new bangs.

英國同學可以意會,但總感覺不太得勁。。。

要怎麼表達呢?把“bangs”換成“fringe”就行。


5.busboy

n.餐館工

不知道它的意思,你可能覺得是“公車上的男孩”?引申一下,那是公車售票……男孩???

出國慎用!這些英文看似正確,用了巨尷尬

為什麼是“餐館工“呢,這裡有典故:

在19世紀,西方有一種被叫做"omnibus"的馬車,用於公共交通服務,是現代公共巴士的前身。而"omnibus"這個詞就源自於拉丁語,有“包括所有”的意思。那個時候的餐館勤雜工被稱為"omnibus boys"。

這倒不是因為他們老是乘坐"omnibus"去上班,而是因為他們承攬了餐館中所有的雜務,工作內容可謂是“無所不包”。

隨著公共汽車代替公共馬車, "omnibus"變成了"bus",而"omnibus boy"的稱呼也就變成了"busboy"。

e.g.He works as a busboy in a restaurant.

他在餐館當餐館工。

相似的詞彙還有:busybody 愛管閒事的人(而不是大忙人)


6.blue stocking

n.女學者,才女,好賣弄學問的女人

“藍襪子”?

故事。要從一場舞會說起:

18世紀50年代,當時倫敦有一群上流社會的男女模仿巴黎的風尚在家裡約友聚會,不是為了打牌消遣,而是以文會友。

出國慎用!這些英文看似正確,用了巨尷尬

此種聚會也有男士參加。他們衣著簡樸表示他們厭惡當時流行的華麗的晚禮服。其中有一名叫本傑明斯蒂林菲利特的人,他常穿藍色絨長襪,而不穿其他紳士們所穿的黑襪子。

所以人們把這一群人的聚會稱之“藍長襪俱樂部”或乾脆叫“藍長襪”。此後,a blue-stocking用來指附庸風雅的女人或賣弄學問的女人。

e.g.I know a blue stocking who spends most of her leisure time reading novels and attending plays.

--我認識一位有文學教養的人,她一有時間就看小說和戲劇。


7.Pull

這個詞,估計不用查字典,我們就能脫口而出它的意思,“拉“。

但是,如果在英國某人昨晚“pulled”,他們很可能不是在說肌肉拉傷或是把什麼東西拉開,而是指外出時成功“釣”到某人。同樣,“going on the pull” 意思是某人為了獵豔而出動。

出國慎用!這些英文看似正確,用了巨尷尬

8.Bugger

n.傢伙,混蛋,壞蛋(侮辱性稱呼)

在美國,你可以親切地叫你的孩子或寵物“little bugger”(小傢伙),到其他英語的國家可千萬別這麼說。在大多數其他英語國家, “bugger”都是罵人的話,相當於“fuck”。

e.g.You stupid bugger!!你個蠢貨!!!

出國慎用!這些英文看似正確,用了巨尷尬

9.hooker

喜歡在英國看橄欖球賽的寶寶們,應該對hooker這個詞很熟悉,它指的是球隊裡選手的位置,負責爭球、奪球和投擲。

如果你想誇獎某人是個非常優秀的選手,可以說,She is the best hooker in England.

但這句話,在美國人聽來,真的太不正經啦,因為美國的hooker,它的意思是風塵女子。

就因為同一個詞在兩國的含義不同,本來熱愛運動的你,就這樣,淪為美國人眼中的那啥…


10.loaded

在國外上網,每次頁面加載不出來的時候,都會出現loading這個詞,它有加載、負荷的意思。

而在英國loaded也把“負荷”這個意思做了引申,想象一下,一個人的腰包又鼓又重,這說明了啥?

出國慎用!這些英文看似正確,用了巨尷尬

可如果,你跟一個美國人形容自己的朋友很有錢時用了,my friend is loaded,你的美國朋友就會覺得你交友不慎了。

因為在美國,loaded的意思是“爛醉如泥”,是形容一個人喜歡酗酒、常常喝的不省人事。

出國慎用!這些英文看似正確,用了巨尷尬

每當這個時候,我們都深深理解了外國人學習中國俗語、成語的時候的痛苦和無奈。語言實在博大精深,要真正學會一門外語,實在是非一日之功。但都說水滴石穿,堅持總能帶來改變。


希望考託小夥伴們都能早日在語言關如魚得水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