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6 重慶巫溪古城“女兒井”的故事

重慶巫溪古城西門老印刷廠門口有口神奇的水井——女兒井。女兒井有許多神奇的傳說。其中最主要的傳說有兩個版本。

重慶巫溪古城“女兒井”的故事

一個版本是:

很早很早以前,西門一帶沒有水井,人們吃水要到大寧河去挑。有一對靠種菜賣菜為生的母女,平常吃水要下大寧河去挑,遇到乾旱,母女倆還要下大寧河去挑水來澆菜地,十分辛苦。

一天,女兒從十字街賣菜回來,發現一位衣衫襤褸、抱著一個葫蘆的老乞丐昏倒在離家不遠的地上,女兒急忙呼喊媽媽出來,一起將老乞丐抬回家去,熬了一碗生薑紅糖水,用調羹餵給老乞丐。老乞丐清醒後,母女倆又熬了粥讓他吃。留老乞丐在家養了兩天後,老乞丐突然失蹤了。母女倆四處尋找,後來在屋後的一塊空地上發現了老漢的葫蘆。母女以為是這位老漢落下了,心裡不是滋味。心想,老乞丐把葫蘆丟了,一定還會來拿的,先替他收著吧。

當母親拿起老乞丐的葫蘆時,只見下面壓著一張紙條。紙條上面寫著“請好心的母女倆將葫蘆埋進此處地下三尺深的地方。”母女倆立即拿來鋤頭在屋後動工挖坑埋葫蘆,剛把葫蘆埋進去,離埋葫蘆三尺遠的地裡就冒出一股清泉來。母女倆頓時明白,老乞丐不是乞丐,而是救苦救難的神仙。馬上焚香跪拜,感謝神仙賜水之恩。母女倆高興萬分,立即動工挖水井。為了讓周圍的人都有水吃,母女倆把水井挖了二丈七尺深,並且請石工打了麻條石砌成井臺。通知四鄰的人都來擔水吃。人們為了紀念善良的母女和神秘的老漢,將這口井取名為“女兒井”。

另一個版本是:

古時候巫溪九個大孝子之一的王文義,母親生病,在廣求名醫的同時,每天手捧香燭朝天禱告,祈求上蒼,把母親的疾病轉到自己身上,自己願意替母親生病,保佑母親早日病癒。

王文義的孝心感動了天地,母親病情好轉。後來母親無疾而終後,王文義為母親守墓,因家境貧寒,眾人敬其孝行,紛紛為其送食。因墓地周圍(巫溪老城西門山坡上)沒有水源,王文義每天要到大寧河裡去清洗祭奠母親的祭器,很是辛苦。

一日,王文義突然發現母親墓地旁邊湧出了一股清泉。解除了王文義到遠處尋水洗滌祭器之苦。王文義在出水處打了一口水井,半山坡上左鄰右舍的人都到這裡來擔水。人們認為是王文義真孝所至,所以取名“與兒井”,後來人們把“與兒井”誤叫成“女兒井”朝廷聞之,給予嘉獎,彰顯其大孝。

千百年來女兒井的水冬暖夏涼,水質香淳清亮,回味甘甜。一年四季井水不幹。嚴重乾旱時,井底也有水缸大、水缸深的水,始終舀不幹。舊社會乃至20世紀80年代,打水挑水的人,先放一個娃娃下井裡去為挑水人舀水,上面挑水的人只要將水桶排好隊就行。娃娃在下面舀水,上面放水桶下去的人有時失手將水桶落了下去,端端正正打在那娃娃的頭上,嚇得打水人一身冷汗,慌慌忙忙放個大人下去救。抱上來的娃娃,頭上一條口,留著血,給他包紮一下,給他一塊麥子粑,他又四處亂跑了。還有,失腳落下去的娃娃,都安然無恙。

雨季水多,落下去的小孩不沉水。天干水少,掉在井底石板上的孩童也無大礙。所以人們說這是一口神井。後來全城都通了自來水,再也沒有人到女兒井挑水了。只是在炎熱的夏天時,有人在井裡來打涼水飲用。

20世紀末,縣疾控中心出資把井口重新修繕一新,加了蓋,還在井邊立了一塊紀念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