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讀《納蘭容若》詞傳:看透興亡,只剩愁殤也無恙


讀《納蘭容若》詞傳:看透興亡,只剩愁殤也無恙

採桑子-塞上詠雪花

非關癖愛輕模樣,冷處偏佳。 別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
謝娘別後誰能惜,飄泊天涯。 寒月悲笳,萬里西風瀚海沙。

大部分人熟知納蘭容若,是因為那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西風悲畫扇”,而我進一步對他稍有了解,還因為這一句“別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

因為這一句,我瞭解到這位翩翩公子,其實並不以自己出生富貴,少年成名而驕躁,反而總是整日愁緒滿懷,當時我內心有不解,也對他滿腹的愁緒有不屑。

但,讀完這本書之後,我開始從新的角度來看待這個人物。


讀《納蘭容若》詞傳:看透興亡,只剩愁殤也無恙

整本書,情節性不是很強,不像一般的傳記類書,嚴格按照時間順序來描述一個人的一生,而是按照少年成名、初婚生活、忘年友情、業餘生活、自我定位等不同模塊,結合著納蘭詞,來展開描述的,更多的是藉助詞,來展現納蘭的心事為主。

但這種寫法,一點兒也不影響讀者立體的去理解這麼一個人。

他對待只相處三年的髮妻盧氏,情深似海;

他對待好友的囑託,如履薄冰,傳出“生館死殯”的佳話,背後是對“一諾千金”的執著追求,和對待友人的重情重義;

他一眼看穿康熙對納蘭明珠的態度,不僅自身謹慎行事,還時常勸諫父親收斂行事。

生於1654年,罹患急症死於1685年,在這個世界上,他只停留了三十年,短短三十個春秋裡,納蘭快樂的時光也很短暫,十歲便成名,過於早慧的他,看待官場非常的通透。

也許和盧氏如膠似漆在一起的日子,還有在淥水亭裡以詩會友的時光,他是真的開心過,可即便如此,這些開心也都是兩面性的。比如和髮妻的伉儷情深,因其難產離世,陡然更添悲傷。

看透興亡,只剩愁殤也無恙,就是對納蘭公子最好的描述了。


讀《納蘭容若》詞傳:看透興亡,只剩愁殤也無恙

我一貫是不喜歡那種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姿態,人世間美好的東西如此多,為何要每日愁容呢?

這不是很裝嗎?內心就不能多一點陽光嗎?

這就是沒有打開這本書之前我對納蘭最大的疑惑。


讀《納蘭容若》詞傳:看透興亡,只剩愁殤也無恙

但是當我瞭解他的背景和經歷,切身處地的站在納蘭容若的位置上思考,我就都明白了。

你想,他一出生就含著金鑰匙,家裡有權有勢有錢,住大別墅,老爸在中央做大官,自己是國家主席的貼身保鏢加政客,如果無慧根,可能他會跟著老爸學會了鑽營官場,在低段位上左右逢源,煉就一身的圓滑世故。畢竟,家世背景決定了,他在起跑線上,就超過了很多人。

然而,問題就出在他太有天賦了,從小飽讀詩書,看透歷史車輪背後的興亡規律,懂得了什麼是永恆,什麼只是曇花一現。

他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可以被世俗外力影響之前,早就在經史詩詞中,被構建起來了。

這可能是納蘭明珠在培養這個兒子的過程中,想要捶大腿覺得失算的地方吧,可他又什麼辦法,只能將錯就錯,儘量往“正道上”拉自己的兒子。

納蘭想去追逐自由隱居山林,可是位極人臣的處境,並不會給他選擇的權利。父親納蘭明珠權傾朝野,不僅是反對派的眼中釘肉中刺,在為君者心中,也斷不會絲毫不被設防的。

這樣的家世背景,這樣的少年得悟,再加上這樣出眾的才華頭腦,很巧的又遇上了求賢若渴但頗具帝王心術的君主,納蘭的一生,註定就是個悲劇。

為了國與家,他必須入世在渾水中裸泳,委屈自己的同時,為了繼續活下去,努力去尋找一些清流和美好。

從這個角度看,納蘭公子是非常可憐的,他沒有別的選擇,可以說一生都沒有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讀《納蘭容若》詞傳:看透興亡,只剩愁殤也無恙

誠然,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的同時,也許會為你打開另一扇窗,但其實事實並不如此完美,就像著名作家馮唐說的,他關門的同時,還可能會拿門夾你的腦袋。

納蘭仕途不得志,成就了他的詩詞地位,但確實也被現實夾的腦仁疼。

雖然說,如果不是他內心的諸多愁緒,如果不是他像哲人般很早就通透興亡得失,如果不是他過人的詩詞天賦,可能現如今我們讀不到這麼多經典的納蘭詞了。

但也不能否認,他經歷的這些愁緒,被反覆提煉,成為他詩詞的靈魂,這某種程度上,導致了他的早亡。

如果只是機械的呈現納蘭的工作、交友、家庭生活等等,我會覺得這樣一本書平平無奇,但是《納蘭容若詞傳》很出彩的一點在於,作者將對納蘭相關史實描述與納蘭詞的鑑賞融為了一體,夾敘夾議不高明,高明的是,作者的議論都藏在了對納蘭詞的解讀中。

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於每一首納蘭詞,我相信每個讀者的感受都是不一樣的。在敘述好事實之後,作者都能找到最合適的那首詞,來表達自己的看法,語言還那麼美,讓我歎服。

這是全新的角度寫傳記,也是有創意的角度,在品詞。

但是它又那麼自然。

因為,文學高於生活,又必然是來源於生活的;還因為,納蘭容若,是個性情真摯到極致的人,他的詞,哀婉但是不頹喪,真情卻不做作。


讀《納蘭容若》詞傳:看透興亡,只剩愁殤也無恙

讀這本《納蘭容若詞傳》,不僅能讓你更加深刻的理解納蘭詞,也能更全面的理解納蘭這個人,進而接收到納蘭身上那股佛性的氣質。


讀《納蘭容若》詞傳:看透興亡,只剩愁殤也無恙

我是先通讀全書,再一首首賞析納蘭詞,最後再回到書中細讀一遍。

從此,不僅詩詞鑑賞力上升一個臺階,面對每日裡的霜雪月樓,內心也更加柔和,一轉眼神,腦海裡就浮起納蘭的一首詞。一轉念,便能學著納蘭,看透興亡。

人如其詞,詞如其人,春夏秋冬的各樣景色裡,他彷彿都帶著慧眼,看透其中的興亡更替,再有什麼樣的情緒起伏,最終都能完美的安慰到自己,內心趨於平靜。

所以說,如果你想找尋一本書,唯美你的語言,溫暖你的四季,熱烈你的哀傷卻不澆滅你的希望,那麼不妨來讀一讀《納蘭容若詞傳》,和納蘭公子,在和風暖陽中,喝杯酒,用詩詞聊個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