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世界正在悄悄獎勵,那些擁有“學習力”的孩子

▲關注家學寶,成為更好的父母▲


世界正在悄悄獎勵,那些擁有“學習力”的孩子

家學寶主筆團|劉彥廷


有的父母常常會因為孩子的學習成績陷入苦惱:


同樣的時間,同樣的作業量,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做起來很輕鬆,自己家孩子卻經常熬夜、成績不但沒有提升,反而有下降的趨勢?


有好多父母會感嘆:


“孩子明明很聰明,為什麼就是學不好?”


孩子不想學、學不好……這些現象都源於一個問題,缺乏——學習力。


哈佛前校長曾說過:從來沒有一個時代,像今天這樣需要不斷地、隨時隨地、快速高效地學習。那種依靠在學校時學到的知識就可以應付一切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在成長的過程中,持續的學習力才是一個人強大的競爭力。我們要讓孩子樹立終生學習的觀念,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唯有擁有學習力,才能讓孩子自主學習、高效學習、終身學習,真正提升學習效率,成為學習的主人。


週六播出的《教導有方》第九期邀請到了精銳教育集團董事長張熙,本期他帶來的主題是:“不做分數的奴隸”。


如何跳出“分數”的束縛,讓孩子們成為學習的主人,讓學習力成為孩子們的終身核心競爭力,這是在新時代下,父母最應該關注的問題。

如果你有留意,一定會發現:世界正在悄悄獎勵,那些擁有“學習力”的孩子。


1

“不要成為分數的奴隸,但是可以有機會成為學習的主人。”


世界正在悄悄獎勵,那些擁有“學習力”的孩子


一些家長一味看重、追求好成績,認為只有好成績才最重要。然而,這個世界上,人與人之間是存在一些差異的。有的孩子擅長邏輯思維,有的孩子擅長形象思維,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天賦,也不可避免有自己的短板。

哈佛大學曾經拒絕錄取SAT滿分的中國學生,反倒以全額獎學金錄取了一名分數並不是很高的甘肅考生,原因是該學生曾在高一發明瞭一種過濾水裝置,免費發放給附近村莊的農民。

對於哈佛而言,探索精神和好奇心,創造性和多學科綜合思維,遠比高分重要。

所以,就如張熙博士所言,"不要讓我們的孩子成為分數的奴隸,只有讓他們做了學習的主人,將來才會有自己的事業,才能是自己事業的主人。"

舉個比較有名的例子:

愛因斯坦畢業以後找不到工作,想做代課老師,登了一個廣告,結果沒有人聘請他。最後通過他一個朋友介紹,在一個專利局當了一個普通的公務員,一干就是八年,處理一些雜務。

但恰恰就在這段時間裡,他用業餘時間做理論物理學,有了一系列重大發現,最著名的是狹義相對論。1905年被稱為愛因斯坦年,有趣的是這個時候的愛因斯坦不是專業物理學家,而是一個公務員。

雖然愛因斯坦的成功離不開自身的天賦,但做自己學習的主人這一點適用於每一個孩子,在培養孩子的學習力時,要注意激發孩子的好奇心,讓孩子對所學習的內容產生求知慾,幫助孩子明白為什麼要學習,化目標為動力,愛上學習。

如果一個人走出校門之後,他再也不去學習了,那麼他將面臨的,很可能是被社會淘汰的風險。


2

“上天對所有人都是公平的,每個人都只有24小時”


世界正在悄悄獎勵,那些擁有“學習力”的孩子


張熙博士在節目中提到,“上天對所有人都是公平的,每個人都只有24個小時。”

之前網上爆出過王健林的一張詳細的日程安排表。一天24小時,飛兩個國家,到達三個城市,簽約500億合同,最後還要回公司辦公。王健林的成功,離不開他的時間管理習慣以及強大的執行力。

有的孩子會把時間用來閱讀、旅行、增長自己的見識,為自己的將來打下堅實的基礎;有的孩子卻會把大部分時間都用在玩遊戲上,揮霍著寶貴的青春年華。

那些為學習成績苦惱的孩子,常常會覺得時間不夠用。同樣的作業量,有的孩子只需要花費不到半個小時的時間就能搞定,有的孩子卻需要熬夜加班,甚至在家長的督促下也很難順利完成。

為什麼同一個班的孩子,學習成績會有那麼大的差距?為什麼成績差的孩子想方設法補課,依然趕不上成績好的同學呢?其實,他們之間的差距不是因為智商,而是因為學習差的孩子不會管理自己的時間。

對於孩子而言,我們可以制定具體的時間點,把握重要時間點持續訓練,堅持下去,孩子就會形成利用時間、珍惜時間的好習慣、逐步建立時間概念,強化目標意識。


3


“學習知識的能力永遠不過時,學習力面前人人平等”


世界正在悄悄獎勵,那些擁有“學習力”的孩子


張熙博士在節目中還提到,“學習力(Learning Capacity)是指能學、會學、愛學並且學以致用的能力。它由三個要素組成:學習動力、學習毅力、學習能力 。學習知識的能力永遠不過時,學習力面前人人平等。”


有的孩子會覺得,學習是一場短跑,跑過了高考,比賽就結束了。所以我們會發現,有的孩子中學時成績拔尖,等到了大學以後,各方面表現非常平平,不盡人意。


作為父母,我們當然希望孩子能夠高效學習,養成終生學習的能力。如果想讓孩子學好,必須把學習的責任還給孩子,從而喚醒孩子自我學習意識。鼓勵孩子獨立思考問題,發揮學習力來解決問題,從而獲得成長。

因超級演說家一戰成名的劉媛媛,當時作為年齡最小、基礎最差的選手,在海選時,並不被看好。她披荊斬棘,一路開掛,後來居上,成為《超級演說家》的冠軍。上北大、做名人、開公司,大多數人一輩子都無法完成的事,劉媛媛在24歲已經全部實現。

她坦言:“我始終認為,學習力是一個人身上最重要的能力,這也是支撐我走到現在的原因。”

80後青年領袖韓寒,少年時期輟學,從作家到賽車手再到導演,正是憑藉著強大的學習力,在很短的時間讓他在跨界領域變得專業,收穫到大眾的認可。

有無數的事實向我們證明著:努力可敬,但學習力才是成功的不二法門。學習知識的能力永遠不會過時,在學習力面前,人人平等。

當孩子學會用“巧勁”撬動槓桿時,意味著可以用更少的時間掌握更多的知識,也意味著他能迅速拉開與別人的差距,走在大多數人的前面。



敬請關注

由精銳教育聯合中華家教APP特約贊助播出的

大型家庭教育節目《教導有方》

每週六中午11點請鎖定東方衛視

我們誠邀家長和孩子一起收看


世界正在悄悄獎勵,那些擁有“學習力”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