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1 搞懂太陽、陽明、少陽之病,幫助膽結石、皮膚細膩、晚上不起夜

黃帝內經之陰陽別論-3

中醫和西醫有很大的區別,現在做醫生肯定要學西醫理論的,但是西醫卻大都不瞭解中醫,這也造成了很多的誤解,如果沒接觸過中醫的人可能覺得中醫的人體循環理論還挺不可思議!特別是人體的經絡,手術切開是找不到的!

那今天我們以中醫理論中的太陽、陽明、少陽入手(不瞭解的會有點懵,像傷寒論裡的名字,其實在黃帝內經就有記載),看看中醫人體循環的原理,知道原理我們才好下處方,不知原理如盲人摸象,不得法!

先說一下太陽、少陽、陽明概念

太陽:小腸與膀胱二經

少陽:三焦與膽二經

陽明:胃與大腸二經

太陽有病,有寒有熱,下面會癰腫

太陽是小腸與膀胱二經

太陽經在體外

人的背上都是寒的,太陽是寒水,(以下內容請結合下圖理解)

肺裡面的水向下漏入腎臟(金生水)

腎臟的水會氣化(腎臟挨著小腸,小腸很熱)

氣化後乾淨的水進去膀胱經,營養進入骨髓,進入腦部

腎臟的未氣化的水進入膀胱,

因為膀胱也靠著小腸(熱),會再一次氣化

氣化的水進入肝臟(水生木),未氣化的殘渣從小便排出


搞懂太陽、陽明、少陽之病,幫助膽結石、皮膚細膩、晚上不起夜

總起夜上廁所,怎麼回事?

正常時膀胱會膨脹像熱氣球,膀胱的容量大約有400cc,當身體有問題不能氣化不好,膀胱就會變小。

舉例:年齡大的人小便無力,總起夜上廁所,像滴水一樣,這就是膀胱不能很好的氣化,不能氣化是因為熱不夠!小腸冷,下焦寒!用熱藥!

注意,這在西醫裡叫膀胱括約肌鬆弛,要開刀!但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因為還是寒!此時可以用灸,拿艾草燒一燒!

寒水無法透發,腳生瘡,肌肉抽筋!

膀胱經內是寒水,保持我們的體溫,使人體溫外冷裡熱。當寒水遇到病邪時,寒水無法透發,就會停在皮膚下,此時腿和腳會出問題!(當太陽有問題時,因為太陽主開,現在開不了了,水堵在裡面,汗水出不去,久了,就會化膿,腳生瘡,肌肉抽筋!)

如何保持皮膚細膩:

保護常常出汗,讓新的汗換舊的汗。如果總待在空調,不出汗,會越來越粗糙。

因為有新陳代謝,髒東西就會從毛孔裡面排出去!

出汗要夏天出汗,冬天不能出汗,冬藏!否則汗出來,遇冷,冬傷於寒,春必溫病,春天就會發熱病!此時的熱病,吃寒涼藥,沒有用,因為裡面是寒的!


少陽有病:生髮之氣即減少,或易患咳嗽,或易患洩瀉。

少陽是三焦與膽二經

酸入肝膽,但不要吃過多,太多酸會克到木,會影響到脾胃!

膽汁流出路徑:

膽汁水分源頭來自膀胱,上面說了膀胱水分進入肝臟,

水進入肝臟後,把肝臟清理一下,肝分泌膽汁。


搞懂太陽、陽明、少陽之病,幫助膽結石、皮膚細膩、晚上不起夜


心包通過經絡幫助膽汁排洩:

心包,心包是心臟的外膜,把心包住,心臟和心包中間有清水,清水讓心臟不至於過熱。

心臟在跳動時動能會影響到心包。

心包通過經絡幫助膽汁排洩,所以膽汁的排出速度和心臟的跳動速度一樣。

少陽發病,膽汁排洩過多過少都會先影響到排洩。再向下傳會影響心臟,因為少陽與心相連的。


搞懂太陽、陽明、少陽之病,幫助膽結石、皮膚細膩、晚上不起夜


少陽有問題腫大時,會產生膽結石

從三方面考慮:

1.找到能入少陽的藥,把膽汁打開,便能疏解問題。

2.加強心臟的搏動,促進流動,

3.用些化石藥

這樣膽汁自然就排出來了。所以懂了原理,處方相對就容易了!


搞懂太陽、陽明、少陽之病,幫助膽結石、皮膚細膩、晚上不起夜

兩項發病

陽明與厥陰發病,為風厥:

會產生驚駭,背痛,常常噯氣、呵欠。(此病叫風厥,因為肝是風髒)

厥陰在胃和肝中間的地方

怒傷肝,肝病不發怒!

怒能傷肝,但肝有病不是發怒,所以肝病的人不是總髮脾氣,而是發脾氣會傷肝,當肝有病時會出現驚厥!

少陰和少陽發病,腹脹,嘆氣

腹部作脹,心下滿悶,時欲嘆氣。

太陽和太陰發病,半身不遂

為半身不遂的偏枯症,或者變易常用而痿弱無力,或者四肢不能舉動。

太陽和太陰合併的時候就是太陽症,太陽和太陰有問題會造成半身癱瘓,半邊肌肉萎縮、四肢不舉!

四肢屬陽,身體是陰

脾臟管四肢,(四肢像樹的枝,需要土來生髮,土在人體中就是脾。脾主肌肉,)


未完待續。。。。。

本文是跟隨倪海廈學習黃帝內經系列,請關注我,到我的頁面點擊“品讀內經”瀏覽其他章節。

網名:半夏

學歷背景:同濟碩士畢業,臺灣中山大學碩士交換生。

藥學本科、管理學碩士

執業資格:執業藥師 、心理諮詢師、行業分析師

工作經歷:多年醫學教育領域工作

愛好:讀書,尤其喜歡看中醫類書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