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童年春天的回憶:拔茅針、擼榆錢、摘槐花、喂小鴨、挖野菜


童年春天的回憶:拔茅針、擼榆錢、摘槐花、喂小鴨、挖野菜


“又是一年三月三,風箏飛滿天,牽著我的思念和夢幻,走回到童年……”這是兒時的一首童謠,三十年過去,依然還能哼出來。

是啊,童年是人一生最美好的回憶。無憂無慮的年華,每天只想吃與玩。

對於大多數農村孩子來說,集上與小賣部的零食只能遠遠看著,偶爾買點。飯能吃飽,但嘴饞啊!咋辦?

不得不說這世界上最慷慨的還是大自然,它給予我們免費的陽光與空氣,在春天,萬物復甦的大地,還給予了孩子們最寶貴的食物:茅針、榆錢、槐花與野菜……

這些都是無添加、綠色無汙染、沒有防腐劑,而且更不需要你花一毛錢,也不用擔心父母說你,貌似吃多少也吃不壞肚子。

春天裡的孩子們,脫去冬季厚重的棉衣棉褲,渾身使不完的勁,放學後,三個一群,五個一夥,呼朋喚友,跟著哥哥姐姐,拉著弟弟妹妹,撒開丫子,奔向田間地頭、小山坡,還有小樹林……

童年春天的回憶:拔茅針、擼榆錢、摘槐花、喂小鴨、挖野菜


茅針是野草的孩子,多在潮溼背陰處,太陽直射的地方長不出茅針來,它吸收了萬物之精華,依靠在“草媽媽”身邊。

太嬌嫩的茅針裡面沒有果實,拔了實在浪費,而太老的茅針已經沒有食用價值,只有中不溜的茅針才最好吃。拔時也不費力氣,兩三歲穿開襠褲的小屁孩也能拔出來,跟在哥哥姐姐後面也不鬧,仔細尋找。

每次都是拔完裝進隨身口袋裡,回家後像欣賞戰利品一樣擺在炕上,然後剝開綠色外衣,一層又一層,最後露出又白又嫩的果實,一口一個。不能隔夜,必須當天吃完才新鮮。

童年春天的回憶:拔茅針、擼榆錢、摘槐花、喂小鴨、挖野菜


槐花比榆錢成熟期稍晚些,這也就錯開了孩子們嘴饞的時間,又不左右糾結到底吃哪個了。

但摘到它們必須會爬樹。農村的樹不好爬,更沒有工具。這就需要膽大心細的男孩子。

會爬樹的男孩都是人人崇拜的英雄,那是技術活,不僅僅爬樹的過程可以供來觀賞,還可以給大家帶來好吃的福利。

男孩子像猴子一樣爬到樹杈,找個有利位置,開始擼榆錢,自己先吃飽。

底下一幫小孩子們眼巴巴抬頭等著,不敢叫嚷,惹怒了樹杈上那位“小爺”,一會就不給你好吃的了。

“底下人看著,開始扔了,小心頭上,別砸著你們。”

噼裡啪啦,一串串的榆錢從天而降,孩子們搶的熱火朝天。

槐花比較嬌氣,不像榆錢那樣禁摔打,掉在地上,沾了土,回家一洗就不好吃了,所以摘槐花時樹底下要鋪塊布。

槐花與榆錢除了可以最簡單的生吃,還可以做成槐花餅子、榆錢飯,或者涼拌,既好吃還有營養。

童年春天的回憶:拔茅針、擼榆錢、摘槐花、喂小鴨、挖野菜


春天裡,大人們喜歡買些小雞、小鴨與小鵝,喂到秋天下蛋,冬天過年燉肉,偶爾賣些錢貼補家用。

孩子們頂喜歡小動物,家家都是動物園,“嘰嘰嘰”“呀呀呀”“嘎嘎嘎”,放學回到家裡看著它們,觀察它們。

好小啊,放到手中啄你的手心,癢癢的也不疼,就是大人在時不許這樣,小雞小鴨們太小,老是擺弄它們死得快。

可孩子們經不住好奇心太重,每次揹著大人還是喜歡摸它們。只有看到最近死去的太多,才會良心發現,不敢再去殘害生命。

現在想想:為什麼大人總是訓斥我們?怕我們長大後回憶童年,總有一種罪惡感啊!

童年春天的回憶:拔茅針、擼榆錢、摘槐花、喂小鴨、挖野菜


小動物們喜歡吃野菜,家庭作業又增加一項:挖野菜。

挎上小籃子,拿上小鏟子。去田間尋找野菜。地裡野菜種類很多,但適合小動物們的並不多。

尋找最多的野菜是山萵苣,老家叫青末菜,也叫它野生菜或者苦菜。它的葉片通常是鋸齒狀的,不同的地方還有一點品種的不同,葉片上也會有鋸齒的邊緣。它的葉片比較厚實,看上去比較清脆,但是它的味道卻很苦。

小鴨子與小鵝卻愛吃,切碎拌上玉米麵。大人們也愛吃,經常用來蘸醬吃,用大醬的鹹配上山萵苣的苦,兩者相剋,味道卻是極佳,越吃越愛吃,這也成為春天飯桌上特殊的菜餚。

童年春天的回憶:拔茅針、擼榆錢、摘槐花、喂小鴨、挖野菜

童年的回憶有很多,有著四季的美麗。這些都是老天爺給予孩子們最初的快樂。

無論是茅針、槐花、榆錢還是野菜,都是生長在自然界。自然界是最通人性的,人性存在於人的內心最深處,之所以一生都難以忘懷,更是因為我們從未離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