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中國的城市裡,為什麼有那麼多的鐘鼓樓

中國的城市裡,為什麼有那麼多的鐘鼓樓

哪都有座鐘鼓樓

半截還在天裡頭

每一座鐘鼓樓

都是古城裡時間的守望者

在老一輩們的眼中,它們代表著記憶裡城市的最高點。在舊屋平房四散於塵煙之前,古城的居民們總是習慣仰望城中高大的鐘鼓樓,向外人吹噓的時候,也不免誇張地稱之“半截還在天裡頭”。對於長輩們來說,面目滄桑的鐘鼓樓記錄著年少輕狂時的故事。

中國的城市裡,為什麼有那麼多的鐘鼓樓

▲ 下雪的北京成了北平,站在菸袋斜街內慶雲樓上遙望,矗立在四合院群中的鐘鼓樓分外吸睛。

而對於年輕人來說,它們也象徵著燈紅酒綠的鬧市區。即使在今天,處在城市中心的鐘鼓樓,依然是全城最繁華的地方,無論是西安鐘鼓樓附近的回民街北京鐘鼓樓不遠處的什剎海,還是杭州以鼓樓為起點的南宋御街,都在古樸中透露出盎然的生機。

中國的城市裡,為什麼有那麼多的鐘鼓樓

▲ 坐落在城中心的鐘樓,是整座西安城中最繁華的地方

鐘鼓樓承載著歲月的舊跡和新痕,時光在這裡彷彿摺疊了一般——帝王在樓頭俯瞰他的國土,將軍在樓上巡視他的城池,老人們倚在樓邊曬著太陽,年輕人則在不遠處徹夜狂歡。正如作家劉心武所言:

鐘鼓樓高高地屹立著

不斷迎接著

下一刻、下一天

下一月、下一年、下一代

中國的城市裡,為什麼有那麼多的鐘鼓樓

中國的城市裡,為什麼有那麼多的鐘鼓樓

▲ 圖1:南通鐘樓傲立雪中,抬頭望去像是穿越到了倫敦的大本鐘前。攝影/楊斌;圖2:西洋風的泉州鐘樓融合了閩南特色,是福建的標誌性建築。


中國的城市裡,為什麼有那麼多的鐘鼓樓

古都的巔峰在哪裡?

鐘鼓樓獨特的地位

在古代,居民們對於時間的流逝,大多以擊鼓撞鐘的更次為準——每天夜裡為五更,入夜的定更和清晨的亮更(也稱五更)要先擊鼓後撞鐘,深宵從二更四更都是隻擊鼓不撞鐘,這就是所謂的“晨鐘暮鼓”

中國的城市裡,為什麼有那麼多的鐘鼓樓

▲ 西安碑林博物館的景雲鍾,為唐朝景雲年間所制,曾放置在西安鐘樓上,如今樓中的則為景雲鍾仿品。

作為古老的報時工具,鐘鼓樓大多修築在城市的正中心,使鐘聲和鼓聲能夠均勻地傳播四方,輻射全城;而所謂“居高聲自遠”,為了讓報時的聲音更加悠遠綿長,鐘鼓樓往往又建得極高,西安鼓樓北面的牌匾上,還題著“聲聞於天”四字——恨不得讓上天也聽到。

對於古城來說,無論是漢唐的長安城,元明清的北京城,還是北宋的“東京”開封,六朝古都南京,鐘鼓樓都是“標配”。我們今天所能見到的鐘鼓樓,在全國範圍內尚有30餘座,大多成型於明清時期,部分由後人修繕或重建,巍然屹立在歷史長河之中。

中國的城市裡,為什麼有那麼多的鐘鼓樓

▲ 中國部分鐘鼓樓分佈圖(不包括少數民族的鼓樓),有的為現代修繕或重建。

所有鐘鼓樓裡,形制最大、名頭最響的,要屬西安的鐘樓。儘管“長安城”裡到處古蹟、遍地風流,可在西安人眼裡,鐘樓依舊是不可取代的地標性建築,從明洪武年間初建於廣濟街口,到

明萬曆十年(公元1582年)由於城牆擴建搬遷到今址,鐘樓一直都處在城市的正中心,俯瞰著這座滄桑古都。

中國的城市裡,為什麼有那麼多的鐘鼓樓

▲ 巍峨的鐘樓,貫通著南北東西,道路從這裡延伸向天際。

西安鐘樓,是當時城內最高大的建築物。城中東南西北四條大道在它的腳下交匯,正好對應著樓內呈“十字貫通”狀的四方

券門,綰轂東西、勾連南北;在方形石墩之上,總高36米的鐘樓拔地而起,樓間有重簷三滴水,樓頂為四角攢尖頂,樓中還飾有描龍畫鳳的和璽彩繪

中國的城市裡,為什麼有那麼多的鐘鼓樓

▲ 西安的鐘鼓樓同框

中國的城市裡,為什麼有那麼多的鐘鼓樓

中國的城市裡,為什麼有那麼多的鐘鼓樓

中國的城市裡,為什麼有那麼多的鐘鼓樓

▲ 圖1:西安鼓樓的鼓,每面代表一個節氣;圖2、3西安鐘樓內部的彩繪和建築結構。

相比富麗堂皇的鐘樓,西安的鼓樓則顯得更為敦實厚重。下部的石墩寬達52.5米,當中開有6米的券洞,南北幹道穿樓而過,南面的匾額上題有“文武盛地”

四字,相傳喻示著西安城裡的“鐘鼓齊鳴”。鼓樓的歷史尤早於鐘樓,元朝的“敬時樓”就修在今天鼓樓的位置。

中國的城市裡,為什麼有那麼多的鐘鼓樓

▲ “寬厚”的西安鼓樓

北京的鐘鼓樓,則位於首都南北中軸線的最北端。兩者相隔百米,遙遙對視,鼓樓豐腴而鐘樓清瘦,鼓樓為紅牆灰瓦,鐘樓則灰牆青瓦,用

餘釗《北京舊事》裡的話說,“鼓樓像一個穿紅袍、戴紅帽、矮胖身材的貴族,鐘樓像是一個穿灰袍、戴灰帽、瘦高身材的平民”

中國的城市裡,為什麼有那麼多的鐘鼓樓

▲ 中軸線上的北京鐘鼓樓

或許是因為自元代始建就屢遭焚燬,經歷明清兩朝的重建和修繕,北京鐘樓通體採用了

磚石結構,整座建築強化了共鳴、擴音傳聲的功能。樓中二層的“永樂大鐘”,通高7米,重達63噸,堪稱“古鐘之王”。鐘響之時,“都城內外,十有餘裡,莫不聳聽”,與鼓樓一起,為古城播報了600餘年的“北京時間”

中國的城市裡,為什麼有那麼多的鐘鼓樓

中國的城市裡,為什麼有那麼多的鐘鼓樓

▲ 北京鐘鼓樓文化廣場,是市民鍛鍊身體、納涼發呆的好去處

南京的鐘鼓樓則由於城市結構太複雜,大有“龍盤虎踞”之勢,無法確定中心。明太祖定都南京,於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按照“左列鼓架,右建鐘樓”

的佈局,在黃泥崗上修建了鐘鼓樓。即便此後明成祖遷都北京(據傳本來想遷都西安,西安的鐘鼓樓就是為此而建),南京的鐘鼓樓依然承擔著迎王、選妃接詔的重任。

到今天

南京的鐘樓已然不存

鼓樓則被包裹在林立的高樓之間

成為一個區域的名稱

中國的城市裡,為什麼有那麼多的鐘鼓樓

中國的城市裡,為什麼有那麼多的鐘鼓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