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上個網課都能睡著”,孩子自律能力差,家長首先要反思自己

最近,聽到不少家長都在相互抱怨:孩子在家學習一點兒都不自律,上個網課一會兒要上洗手間,一會兒要吃東西的,簡直令人抓狂;還有些孩子一開始是在認真聽,可是聽著聽著就睡著了,真讓人覺得這家裡根本就不是學習的場所,這樣下去,學習效果著實讓人堪憂……

在這個“超長假期”裡,相信大多數孩子都還沉浸在寒假的氛圍當中,而那些勤奮努力的“別人家孩子”或許只是少數。當看到別人家那些優秀的孩子時,家長們難免又會進行比較:你看看別人,都不需要父母的監督,人家都能自覺地去學習,而你呢,一天到晚總是坐不住,心思都沒放在學習上。

“上個網課都能睡著”,孩子自律能力差,家長首先要反思自己

其實,當家長遇到這樣的情況也無需對孩子進行批評或是責備,因為愛玩本是孩子的天性。我們要做的就是弄清楚孩子不自律背後的真正原因,只有這樣,才能從實質上去解決問題。

導致孩子不自律的真正原因

1、心理壓力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出類拔萃,所以總希望孩子在學習的道路上永不停歇。於是,各類興趣班,輔導班的一個接一個,也不管孩子的心理能否承受,全部都強加給孩子。

當孩子覺得自己達不到家長的眾多要求時,就會產生心理壓力,進而就會無法控制自己總是處於緊張的學習狀態,自律能力也會隨之降低。

“上個網課都能睡著”,孩子自律能力差,家長首先要反思自己

2、生理因素

特別是年幼時期的孩子,因為其神經系統尚未發育完善,所以更容易被外界所幹擾,他們往往不能像大人那樣擁有很強的自控力,故而對自己的行為也無法約束。

而有些孩子則是天生好動,本來在學校上課都會不停地動來動去,更何況是在家裡呢?

“上個網課都能睡著”,孩子自律能力差,家長首先要反思自己

3、周遭的環境

一般來講,專注力強的孩子自律能力都不會太差。如果孩子正在專心做某一件事時,卻被別人突然打斷,就很容易被其他事物所吸引。

比如,當孩子在寫作業時,媽媽卻端來一盤水果讓他吃,那麼孩子就可能從連續的作業環境中被打斷,從而注意力也會被分散。

孩子畢竟年紀小,自律性也沒有完全建立起來,如果總是被幹擾,自律能力就會越來越差了

由此可見,孩子缺乏自律不僅與自身有關,還與父母有關。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有義務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當孩子能夠養成良好的自律能力時,其適應社會的能力也會隨之提高,將來在工作中也會更加得心應手。

“上個網課都能睡著”,孩子自律能力差,家長首先要反思自己

想讓孩子實現自律,家長必須以身作則

1、給孩子制定規矩

在一個家庭當中,無論是做家務,還是寫作業,對於家長和孩子來說,都應該公平對待。家長和孩子可以事先協商好規矩的具體內容,然後再製定出詳細的列表,並貼在牆上,彼此監督,互相進步,如果遇到沒有按照規定來做的,則要接受相應的懲罰。

如果家長能夠堅持下來,那麼孩子也自當效仿,長此以往,孩子自然而然就會養成自律的好習慣。

2、給孩子做好示範

孩子的心智還未發展成熟,所以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不會考慮別人的感受,也不會顧及到事情會有什麼樣的結果。為了提升孩子的自律能力,家長要教給孩子一些自我控制的方法,並告訴孩子事情的後果,也可以嘗試著給孩子做好示範,當孩子目睹著示範的成功時,自然也就更容易接受了。

“上個網課都能睡著”,孩子自律能力差,家長首先要反思自己

3、約束自己的行為,信守承諾

其實,有些孩子的不自律都是從家長那裡學來的,比如父母總是剋制不住自己在孩子面前玩手機,爸爸總說要戒菸,可終究還是隻說不做等等。

家長在孩子面前應該起到榜樣的作用,對於自己的承諾更要說到做到,在孩子面前儘量減少玩手機的次數,讓孩子安心看書,或是家長可以陪著孩子一起看,哪怕是看小說,家長也要學會以身作則。

“上個網課都能睡著”,孩子自律能力差,家長首先要反思自己

總之,孩子自律能力的培養並非一朝一夕的事,這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作為家長,對於孩子做得好的地方,也要給予及時的鼓勵,這樣孩子也會更自信,同時也有助於提升孩子的自律能力。

當然,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也是相當辛苦的,這就需要我們付出足夠的耐心,努力剋制自己的某些行為,給孩子做好榜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