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 典故:牛死之後


典故:牛死之後


一個哲學家和他的徒弟徒步穿越森林,路過一座小農場,這座農場的位置不錯,但是看上去一片荒蕪,農舍也很舊。

哲學家敲了敲這所農舍的門,裡面的主人走了出來:是一對夫婦和三個孩子,一家人都穿著又髒又舊的衣服。

“你們住在森林的中心,附近沒有一家店鋪,你們靠什麼生活?”哲學家問這家的男主人。

男人平靜地回答:“朋友,我們有一頭奶牛,它每天都能給我們提供幾升牛奶,我們喝不完,就用它去附近的村子裡換些食物,剩下的用來做奶酪、酸奶和黃油供我們自己吃。我們就是這樣過活的。”

哲學家謝過他的回答,然後和徒弟繼續趕路。走了幾步之後,哲學家看了看四周,悄悄對徒弟說:“拉上那頭牛,附近有座懸崖,把它推下去。”

“但這頭牛是他們家

唯一的生活來源啊!”

徒弟疑惑不解地說。

徒弟一直深深記得這件事。多年後,他成為了一名成功的商人,這時他決心再回到那座森林,

把當年的事情跟那家人說清楚,請求他們原諒,並給予他們一些錢財作為補償。

當他再次找到那座農場時,不禁大吃一驚,這裡已經煥然一新,蓋著漂亮的新房子,院子裡種著花草樹木,車庫裡停著一輛小汽車,孩子們正在花園裡開心地玩耍。

商人想:不用說,當年那家人失去了牛,肯定是為了活命把房子賣給了別人。

於是他快步走進門內,迎接他的是一個和氣的僕人。

“十年前住在這裡的那家人後來怎麼樣了?”他問。

“他們還住在這裡。”僕人回答。

商人好奇地走進了房子,主人認出了他,問那位哲學家怎麼沒來,

可是商人急著想知道到底發生了什

麼,讓這家人的生活有了如此大的改觀。

“是這樣的,我們以前有一頭奶牛,但是有一天突然掉下懸崖摔死了。”

主人說,“後來為了養家餬口,我只好種了些草藥和蔬菜。這些東西需要一些時間才能長起來,所以我就開始伐樹賣木頭。當然不能總伐不種,所以接下來我就只好買些樹苗了。在買樹苗時,我想起了家裡孩子們的破衣服,覺得應該再種些棉花,就又買了些棉花籽。剛開始的一年最難,但是到了收穫季節就好了,我就能夠賣些蔬菜、棉花和草藥了。

我從沒想到過這個農場還能給我帶來這麼多財富,幸虧那頭牛死了!”

評曰: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有些事情,看上去是壞事,實則不然;這個故事也啟示我們,看事情不要目光短淺,只有想得全面長遠,才能避免判斷失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