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為戰“疫”前線提供彈藥——細數一次性醫用耗材中的化學材料

 在本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阻擊戰中,收治確診和疑似病例的定點醫院無疑是戰“疫”的第一線。除了口罩、防護服、護目鏡等防護用品外,用於患者治療的藥品和一次性醫用耗材用量十分可觀,也是目前各地調集增援湖北的重要物資。那麼常用的一次性醫用耗材有哪些,與化學材料又有什麼關係呢?

化學成像的醫用膠片

  人們去醫院看病時,醫生經常會開單子,讓患者去放射科拍個片子,這片子就是醫用膠片,上面承載著醫療影像圖文信息。

  過去,醫院檢查胸部和骨骼主要採用X光照射,俗稱“拍片”,影像是黑白的,所拍X光膠片一般由感光乳劑層、片基、保護層、底層(結合層)組成。後來發展起來的醫用彩色膠片結構比較複雜,一般分為保護層、上層感光乳劑、濾光層、隔層、中下層感光乳劑、結合層、片基、抗光暈靜電層。

  膠片的影像成分也就是感光乳劑層,由明膠、銀鹽和添加劑構成。其中,明膠是從動物骨骼與皮中提取的高級動物膠;銀鹽是金屬銀和化學上稱為鹵素的氯、溴碘形成的鹽類化合物;添加劑一般是化學增感劑,一般還有抑制膠片產生灰霧的溴化鉀和提高藥膜強度的鉻礬化學藥品。

  早期的膠片是非數字化的,和普通的膠捲一樣,需要在暗室內經過反轉底片,在顯影液和定影液的相互作用下成像,成像的銀鹽膠片又叫“溼片”。後來,隨著B超、雙源CT、螺旋CT、超導核磁共振等大型數字影像設備的發展,可以直接採用數字化技術一次成像,也被稱為乾式膠片。

  目前醫用膠片多為化學成像膠片。所謂化學成像,是指通過一系列化學反應在膠片介質上形成最終影像,這種膠片表面是均勻塗抹的碳粉,對日光不敏感,可在明室操作,也不需化學處理。常見的化學成像膠片有激光乾式膠片、熱敏乾式膠片,膠片在乾式打印機內成像後,原有的兩層保護膜脫掉,在碳粉層圖像兩面再各壓一層保護膜。

  無論哪種膠片,片基多采用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酯材料,俗稱滌綸樹脂,是對苯二甲酸與乙二醇的縮聚物。PET塑料分子結構高度對稱,具有一定的結晶取向能力,故而具有較高的成膜性。同時,這種材料具有很好的光學性能和耐候性,非晶態的PET塑料具有良好的光學透明性,以及優良的耐磨耗摩擦性、尺寸穩定性、電絕緣性。

  隨著數字化技術的普及,各大醫院都配有膠片打印自助終端,也稱醫院自助取片機,是基於醫院影像膠片打印、影像診斷報告的打印於一體的醫療自助服務終端設備,適用放射科所有影像設備的輸出,如CR、DR、CT、MRI、DSA等數字影像設備。病人檢查完後可以刷卡自主打印影像膠片和診斷報告。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樂凱醫療科技有限公司通過現場和遠程數字醫療技術服務,24小時保障全國各地醫院數字醫用膠片影像系統的正常運轉。截至目前,樂凱醫療累計為防疫提供遠程服務106次、特殊現場服務6人次,幫助湖北、天津、陝西、河北、山東、江蘇、廣東等地醫院及時發現、診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

  樂凱醫用數字醫療成像系統和數字醫用膠片是醫院防控疫情的重要醫用產品。作為國產醫用膠片領軍企業,樂凱醫療在疫情發展初期,結合春節假期安排,提前加大了生產力度,滿負荷運轉,做好醫用數字醫療膠片的儲備,為應對疫情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疫情升級後,樂凱醫療又在第一時間制定應急預案,動員全國醫用膠片服務人員全天候隨時隨地解決醫院醫用數字醫療膠片及其數字成像系統方面的技術服務需求。

  高分子材料製成的 醫用手套

  醫生在做手術、檢查病人時都會戴著專用手套並嚴格消毒,因此一次性醫用手套用量也較大。按照使用環境的不同,一次性醫用手套可分為手術手套與檢查手套兩大類。相對而言,手術手套的衛生要求會比檢查手套更加嚴苛,需要滅菌、獨立包裝等條件。

  目前醫用手套多選用高分子材料,根據材質不同可分為乳膠手套、丁腈手套、聚氯乙烯(PVC)手套、聚乙烯(PE)薄膜手套等。其中前兩者價格較高,主要用於身體的檢測及手術時防感染的隔離。

  醫用乳膠手套由天然乳膠加工而成,具有良好彈性和柔軟質感,並具有耐磨性、耐穿刺,抗酸鹼、油脂、燃油及多種溶劑等優點,有著廣泛的抗化性能,防油效果良好。

  而醫用丁腈手套選取優質丁腈橡膠,不易致過敏,是對乳膠蛋白過敏或皮膚敏感的醫護人員首選。丁腈橡膠由丁二烯、丙烯腈經乳液聚合法制得,耐油性、耐磨性、耐熱性好,還具有良好的耐水性、氣密性及粘結性能。更難得的是可以完美記憶手部動作,高度貼合手部肌膚,具有超強的舒適性,長時間佩戴也不會感覺疲勞。而且這種手套同樣具備耐穿刺性能,適用於高風險接觸血液或體液的非無菌操作,在醫護人員的手部表面建立防護屏障,降低被醫療器械劃傷手部皮膚。

  聚氯乙烯手套不含過敏原,發塵量低,離子含量少,不含塑化劑、酯、硅油等成分,具有較強的化學抗性、良好的靈活性和觸感,穿戴方便舒適,具有防靜電性能,可在無塵環境中使用。

  聚乙烯薄膜手套又稱一次性醫用檢查薄膜手套,由高密度聚乙烯(HDPE)或低密度聚乙烯(LDPE)為原料吹膜壓制而成,主要用途是供醫護職員臨床檢查及病房整理時作一般隔離。

  山東藍帆醫療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規模最大的一次性醫用手套生產企業,也是中低值耗材和高值耗材完整佈局的醫療器械龍頭企業。1月23日和29日,藍帆醫療分兩次向武漢和湖北其他各市捐贈200萬支醫用手套。藍帆醫療護理事業部副總經理張永臣介紹說,兩批捐贈的是針孔率最低(AQL1.5以上)、防護等級最高的醫用丁腈手套,特別適用於高風險接觸血液或體液的非無菌操作,是戰“疫”第一線醫護人員最為緊缺、需求量最大的手套類型。

  此外,多家企業都向疫情第一線捐助了醫用手套,除藍帆醫療外,宏信化工、河北泰能醫療集團等企業開足馬力全線生產,並第一時間發往湖北;馬來西亞橡膠出口促進委員會捐助1800萬雙醫療手套給武漢;顧家家居等企業還向湖北捐贈數百萬雙手套。

  離不開塑料的輸液器

  靜脈輸液是大家最常見的治療手段,其治療層面涵蓋腸道外輸液、營養支持、用藥與輸液的治療。靜脈輸液會用到輸液器、輸液袋(輸液瓶),其中輸液器由靜脈針或注射針、針頭護帽、輸液軟管、藥液過濾器、流速調節器、滴壺、瓶塞穿刺器、空氣過濾器8個部分連接組成,部分輸液器還有注射件、加藥口等。

  大到外科手術,小到感冒發燒,幾乎都會用到靜脈輸液,因此輸液器的用量非常大。有研究顯示,中國每年僅一次性輸液器的使用量就超過50億支。

  過去的輸液器多以聚氯乙烯為原料製作,但必須加入增塑劑、穩定劑、潤滑劑等方可使用。臨床上使用的聚氯乙烯輸液器具有價格便宜、體積小、質量輕、臨床應用方便等優點。但後來人們發現聚氯乙烯對某些藥物產生吸附,加之多含有增塑劑等致癌物,故現已為大多數廠家拋棄。

  目前,醫用輸液瓶、輸液管的材料有聚丙烯(PP)、聚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三種。輸液瓶由聚乙烯或聚丙烯塑料製成,而輸液管是用醫用無毒透明軟聚氯乙烯塑料或高性能聚烯烴熱塑彈性體(TPE)材料製成,TPE被認為是製作一次性輸液器更安全、更高性能的材料。

  除了輸液瓶,輸液袋目前也普遍使用。輸液袋現在多采用三層或五層共擠輸液用膜,即三層或五層高分子材料(多為聚丙烯)採用共擠出方式壓制成膜,再製成袋。內層為完全無毒的惰性聚合物,化學性穩定,不脫落或降解出異物,通常採用聚丙烯、聚乙烯壓制。中層為緻密材料,具有優良的水、氣阻隔性能,多采用聚丙烯、聚酰胺(PA)。外層主要是提高軟袋的機械強度,目前市場上軟袋所採用的材料通常有聚丙烯、聚酰胺等。

  三層材料的熔點不同,從內到外逐漸升高,利於由內向外熱合,使其更加嚴密牢固。這也是優於聚氯乙烯材料(高頻焊接由外向內進行)的一個方面。

可靜脈輸液的化學水溶液

  靜脈輸液一般會用5%的葡萄糖溶液或是0.9%的氯化鈉溶液作為母液,再加上其他針劑。因為發燒的時候人體不斷丟失水分,所以要補充水分和電解質。

  葡萄糖是自然界分佈最廣且最為重要的一種單糖,屬於多羥基醛,具有多元醇和醛的性質。純淨的葡萄糖為無色晶體,有甜味,易溶於水,微溶於乙醇,不溶於乙醚。葡萄糖在生物學領域具有重要地位,是生物體內新陳代謝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臨床應用廣泛,用於各種高熱、脫水、昏迷或不能進食的患者所需的水分和熱量。

  葡萄糖注射液可調節水鹽、電解質及酸鹼平衡,可以補充能量和體液,同時可作為高滲溶液用作組織脫水劑,配製腹膜透析液、藥物稀釋劑。葡萄糖注射液為無色或幾乎無色的澄明液體,味甜,靜脈注射葡萄糖直接進入血液循環,在體內完全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經肺和腎排出體外,同時產生能量,也可轉化成糖原和脂肪貯存。

  0.9%氯化鈉水溶液也稱生理鹽水,因為它的滲透壓值和正常人的血漿、組織液大致一樣,可以用作補液(不會降低和增加正常人體內鈉離子濃度)以及其他醫療用途,也常用作體外培養活組織、細胞。

  醫院根據患者不同病情,會在葡萄糖、氯化鈉水溶液中加入不同的注射劑,如青黴素、鹽酸克林黴素、硫酸慶大黴素、複方氨基酸注射液等。

  如何回收處置一次性醫療廢物

  本次疫情暴發迅猛,一次性醫療用品用量大增,隨之而來的就是醫療廢物的回收和無害化處理。目前,各單位、村居、小區都設立了專門的廢舊口罩回收箱,交由專門公司處理。

  相比較而言,醫院用後的一次性輸液器、輸液瓶、手套和衛生棉等用品,由於直接與病患身體接觸,含有有害病原體和各類細菌,如果處置不當將具有極強的感染性,成為環境汙染源和疾病傳播源,滋生雙重汙染,需要高端關注,及時、有序、高效、無害化處置好醫療廢物成為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

  按照《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的分類方法,醫療廢物主要分為感染性廢物、損傷性廢物、化學性廢物、病理性廢物、藥物性廢物。該條例明確規定,要嚴格分類管理,嚴格醫療垃圾和生活垃圾的分類、分裝,減少混裝、亂裝造成的危害。運送的車輛密閉,以便於清潔、消毒和搬運。廢物運送、貯存、焚燒均嚴格做好記錄。

  “當前各部門將醫療廢物的監管精力更多地放在了醫院上,但實際中醫療廢物的非法流出也可能出現在運輸、處置等環節中。” 衛生法學專家卓小勤認為,對那些有資質的醫療廢物專業處置機構的監管同樣不能放鬆,同時應進一步推行醫療廢物處置、流向的登記、報告等制度,一旦出現問題,有助於追根溯源,明確責任。

  目前,不少地區已開始試行這類制度。河南省南陽市環保部門就制定了“聯單轉移制度”,聯單一式四份,由醫療廢物產生單位、運輸單位、處置單位、環保局監管部門各持一份。環保部門通過定期抽查轉移聯單執行情況,以及深入現場進行實地督查,確保醫療廢物的規範化處置。

  為阻擊疫情,生態環境部1月28日印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醫療廢物應急處置管理與技術指南(試行)》,指導各地及時、有序、高效、無害化處置新冠肺炎疫情醫療廢物,規範新冠肺炎疫情醫療廢物應急處置的管理與技術要求。

  也有專家表示,在進行醫療廢物分類時,凡對環境和人群沒有構成危害的醫療廢物,如治療室產生的藥物和一次性醫療用品的外包裝、輸液瓶以及未受血液、體液汙染的一次性衛生用品等,經毀型後隨生活垃圾處理,不納入醫療廢物焚燒處理範疇。這樣可以減少醫療廢物的產生,減少廢物的焚燒量,防止有害氣體排放而造成空氣汙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