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特斯拉單車超過8000元的供應商 凌雲股份

擒妖精選: 每日會根據放下市場熱點精選個股!同時想要牛股,買賣點諮詢或者手上被套個股不知道怎麼辦的可以 點我主頁看下方尾部 “尾盤股”


申港汽車重點客戶特斯拉專家電話交流會議萬字紀要申港汽車特斯拉專家電話交流紀要 20200301
$拓普集團(SH 601689 )$ $特斯拉( TSLA )$ $凌雲股份(SH600480)$
註明:本紀要根據調研和公告披露的公開信息補充整理而成。難免有所疏漏,不代表公司官方觀點。歡迎來電交流:王敬 18217687585。本紀要不是對外發布的正式報告,不構成投資建議和依據。
各位投資者,近期A股整體下跌,特斯拉產業鏈和新能源汽車產業鏈表現跌幅較大,市場對於特斯拉產業鏈關注度很高,但相關標的估值較高,如拓普、旭升、寧德等,在近兩週的電話路演中,許多基金經理關注上述標的是否仍有上車的機會,另外Model Y項目潛在的供應商情況。基於此,我們近期邀請了特斯拉上海工廠的專家與重點客戶進行了1對1的電話交流。交流內容主要包括特斯拉上海工廠1期、2期產能規劃、實際產能上限、Model Y項目情況、Model 3長續航版和右舵版Model 3在上海工廠投產的進度、以及目前供應商配套的情況和潛在供應商。本紀要根據專家交流和客戶提問內容整理,僅為各位投資者提供參考。
結論總結:由於專家交流內容豐富,投資者踴躍提問,為方便各位投資者快速獲得核心內容,我們根據多場電話會議交流內容,並加入自己對特斯拉產業鏈和相關標的的判斷,總結出12條結論,如下:


1,TSLA上海工廠產能超預期,一期規劃15萬+二期規劃30萬,但是通過技改、增加班次和部分零部件外發代加工等方式,實際產能可以達到25萬+45萬;
2,TSLA上海工廠要在2020年實現盈利,且拉高特斯拉整體毛利率水平。因此會通過降價、自動駕駛免費升級等促銷手段將Model 3和Model Y的銷量提上去,使得工廠達到滿負荷運行狀態;
3,新車型方面,Model 3長續航版預計Q2啟動,年內有望上市;出口到英聯邦國家的右舵版Model 3大概率在上海工廠投產,但是具體時間表還未確定;
4,電芯已經由松下切換至LG,寧德時代初步送樣電芯有方形,也有圓柱,都是三元電池,暫時沒聽說有磷酸鐵鋰,還要進一步確定,預計寧德時代會在6-7月份量產配套;
5,Model 3上半年訂單供不應求,所以價格不會下降,下半年產能提高後,若訂單數量減少,為了使得工廠滿負荷運行,降價促銷是大概率事件,降價空間非常大;
6;Model Y項目受疫情影響,原計劃2020年10月投產,12月底上市,暫時推遲至1月份上市,但有可能在疫情結束後將進度追回來;
7,目前市場對Model 3和Model Y2021年銷量預期分別是20萬輛、10萬輛,但TSLA內部產能準備是高於市場預期,我們認為銷量有望超出市場預期;
8,Model Y供應商定點工作在3-4月完成,目前發包零部件數量不到Model 3的一半,所以有很多零部件是共用件,預計供應商也不會有太大的變化,供應商重合度80-90%;

9,Model Y潛在供應商中銀輪股份、新泉股份概率比較大,但要等最後的結果,現在還不能完全確定;
10,充電樁也有希望國產,根據瞭解的信息,目前特斯拉已經在國內尋找充電樁供應商,且是全球的充電樁業務,大概率是尋找一家一級供應商做組裝,再尋找幾家二級供應商來供應相關零部件,目前瞭解到東山精密在進行接觸;
11,分析了特斯拉產業鏈相關供應商,我們認為單車配套價值量較高的企業、公司規模相對較小的業績彈性會大一些,重點看好拓普集團、寧德時代、凌雲股份、均勝電子等。
12,目前市場對凌雲股份分歧較大,主要分歧點在於公司作為國企,在管理和效率上可能較差,公司在Model 3單車配套價值高達4-5000元,作為特斯拉全車身熱成型件獨供,未來在Model Y上沿用概率很大,且有望切入德國工廠。假設1:公司若能恢復到17-18年盈利水平,Model 3+Model Y在2021年銷量達到40萬輛,那公司營收增量20億,以10%淨利率來計算,淨利潤可增加2億,假設21年其他客戶淨利潤恢復至3億,整體淨利潤5億,20倍PE,對應100億市值;假設2:公司其他客戶淨利潤2億,特斯拉貢獻2億,則對應80億市值;風險在於公司的盈利較難恢復到之前的水平。

特斯拉單車超過8000元的供應商 凌雲股份


電話會詳細內容請耐心的閱讀以下內容,預計需要5-10分鐘。
Part 1 產能 產量部分
一期工廠:特斯拉上海工廠一期主要生產Model 3,規劃產能15萬輛,但這只是規劃的產能,通過技改和部分零部件外包代加工,可以繼續提高產能,普通車企的產能利用率也可以達到130%以上。年後受疫情的影響,目前產能是2000/周,每天單班,週六是加班的,延長單班時間,產能不會受影響。到3月分會開雙班,預計可以達到3500/周;整個上半年產量5-6萬。
從7月開始產能會有很大的爬坡,預計6月底會做產能壓力測試。現在整個特斯拉上海工廠從高層到普通員工,都在全力推進產能提升,預計7月開始,可以達到5000/周,也就是每個月2萬輛,今年上半年和下半年產能加起來預計17萬左右。但是從明年全年看,整年按照5000/周產能運行,可以達到近25萬輛/年的產能。
二期工廠:二期工廠已經開工,二期除了傳統的衝壓、焊接、油漆和總裝四大車間外,還增加了一個車間-壓鑄車間,因為Model Y相比Model 3很大的變化是車身和後底盤增加了比較多的高壓鑄鋁件。二期規劃30萬輛/年的產能,同樣跟一期類似,實際產能可以提高到45萬輛,公司預計在2021年底,二期達到滿負荷運行狀態。目前二期工廠投產時間暫定2020年10月份,跟Model Y投產時間一致。2021年Model Y的產能會爬坡,到年底達到1萬/周的產能,預計21年產能在20萬左右。


所以2021年一期+二期工廠產能可以達到40-45萬輛,2022年,全部滿負荷運行,預計產能可以達到70萬/年以上,這個是特斯拉中期產能的規劃。
電池工廠:關於電池的產能,目前電池工廠已經實現量產,1期是臨時方案,廠房租賃的,條件也比較簡陋;2期廠房和生產線也建設好了,預計3月底開始投產,二期電池工廠產能5000/周,和一期Model 3的滿產的產能相匹配,等電池工廠投產後,一期臨時的電池工廠大概率會取消掉,畢竟是臨時方案。
Part 2 車型投產情況
Model Y:Model Y從1月份宣佈啟動,其實項目在19年底已經開始逐步啟動供應商定點,目前是處於前期供應商交流,處於定點前期階段,陸續3-4月供應商定點,而且工廠進度很快,人員也招聘的差不多了,各大車間的管理崗已經到位,生產人員還需要再招聘。預計10月份可以投產,原計劃2019年12月底之前上市,但是因為疫情影響,上市計劃被延遲,預計要2020年1月份上市。
Model 3長續航版:目前Model 3長續航版正在開發中,標準版Model 3電池Pack中大概有三分之一是空的,長續航版主要工作是增加電芯的數量、電池管理系統的升級。工作量和技術難度不大,所以項目進度會很快,預計2020年上半年啟動,大概時間是在3月之後第二季度,下半年有望實現量產。

Model 3右舵版:潛在的項目可能是Model 3右舵版,目前從美國運輸到歐洲或者亞洲的英聯邦國家,在運輸便宜和費用上沒有太多優勢。從中國出口到新西蘭、澳大利亞、東南亞等國家,不管是海運、陸運都方便很多;另外國內生產成本比美國低很多。基於以上兩點原因,TSLA很有可能把全球右舵的M 3放到國內開發、生產,所以未來上海工廠的產量並非只有國內需求的Model 3和Model Y,還可能有出口到其他國家的量。
短期來看,暫定的投產車型只有這些,Model X和Model S由於銷量比較低,所以國產的概率不大。只有銷量較高的車型才會國產。如果Cybertruck在國內銷量比較高,也有可能國產,還沒有定論。
Part 3 國產化率和降價空間
國產化率:不管是按照零件數量還是配套價值來說,都已經超過30%,整體來看是比外界預期的要提前了一些,目前預計要在40%左右;外界傳說年中70%,年底100%,實際進度只會比這個快,預計年中會超過70%,不用到年底就能達到100%。目前公司高層和採購部門在不斷加速國產化進度。
成本方面:前期大部分零部件從北美進口,價格比國內供應商要高很多,成本相差起碼20%,如果再加上運輸費用,成本相差可能會在25-30%。前期國產化採購價格是北美主導,當時參考北美供應商價格,國內供應商價格稍微低一些,北美採購團隊就覺得價格很低了,所以目前TSLA Model 3給供應商採購價格很不錯,現在供應商積極性很高,因為價格比供給其他在國內多年的主機廠要高不少,這裡面降本空間還是蠻大的。所以在不斷加速國產化進程,現在受疫情影響,目前還在開發的零部件會推遲半個月到1個月,相關供應商主要是分佈在長三角,蘇州、崑山等,後續會加速。

Model 3價格:現在Model 3的價格補貼後29.9萬左右,後續Model 3的降價情況要看市場的供需關係,如果一直處於供不應求狀態,價格應該是很堅挺的,從目前來看,上半年降價的概率比較小,下半年產能爬坡後,如果產量高於訂單的話,特斯拉一定是會降價的。當然價格只是促銷手段的一方面,特斯拉還有很多後手,比如免費升級、贈送自動駕駛包等。對Model 3降價的空間,如果保持穩態毛利率,預計可以降到23萬左右。如果降到這個價格水平,Model 3的銷量肯定會大幅提高,所以我們認為價格可能不會降這麼多。
Model Y價格:現在Model Y的價格還未定下來,預計在40萬左右的定價。最終降價情況也要根據市場和Model 3綜合考慮,如果Model 3價格下探很多,那麼Model Y的價格也可能會下降很多;如果Model 3價格下降不多,那Model Y價格也會略高,畢竟二者要拉開價差。
Part 4 Model 3和Model Y的銷量預期和推動
Model 3訂單:上半年Model 3的訂單很飽滿,公司上半年產能肯定是不足的,現在從下訂單到提車應該需要等兩個月左右。下半年產能爬坡到2萬/月後,預計訂單交付會緩解。
Model 3銷量預期:現在市場對Model 3銷量預期2020年15萬輛,2021年20萬輛,但是在TSLA內部的預期或者說要衝擊的銷量目標高於市場的預期。從我們內部產能準備來說,今年預計17-18萬輛,但是2020年是25萬輛左右。基於國產Model 3的盈利較高,特斯拉一定會把Model 3的銷量推上去,大概率不會讓產能有富裕的現狀。所以對Model 3,不管通過降價或者其他促銷手段,我們預期Model 3今年銷量應該會在15萬輛以上,2021年25萬輛左右。這是特斯拉內部對Model 3銷量的預期或者說推動銷量的目標。

Model Y銷量預期:TSLA對Model Y的定位是一款入門級電動SUV,從產能佈局來看,Model Y規劃的產能高於Model 3的,這也是TSLA內部對Model Y的預期。美國、中國等國家乘用車市場中,SUV銷量佔比均佔多數,消費者對SUV比較偏愛。所以預計Model Y的銷量不會低於Model 3的銷量。
銷量推動的驅動力:上海工廠對於TSLA來說是非常重要的,Musk要將上海工廠打造出特斯拉全球標杆工廠,同時,上海工廠盈利能力是非常強的,不管是原材料成本、零件採購成本、製造費用、設備攤銷都比美國或其他國家低,所以,上海工廠一定會把銷量推上去。TSLA上海工廠今年的目標是實現盈利,前期管理層也換了幾次,不管是高層、還是普通員工,現在壓力都很大,都在積極推動供應商產能提高,為交付做好充分的準備。個人判斷,隨著2020年下半年Model 3產能達到2萬/月時,如果需求數量低於2萬/月,TSLA一定會通過各種手段(包括降價等)提高銷量。
Part 5 供應商情況
Model 3供應商:Model 3的供應商已經都確定了,目前正在逐步量產配套。主要分幾大塊介紹。
電池:電芯供應商是LG和寧德時代。現在電芯供應商已經由松下切換成LG,供的是21700的圓柱電池。寧德時代前期做了圓柱和方形的電芯送到美國去做試驗,最後使用方形還是圓柱,要等試驗結果出來,預計4月電池日的時候會有一個定論。我們認為TSLA用磷酸鐵鋰電池的概率很小,媒體現在只是猜測TSLA的無鈷電池是磷酸鐵鋰,但是我們內部分析,所謂的無鈷電池大概率是低鈷電池,鈷的含量低於3%。至於未來是否真的會有無鈷電池開發出來,我們認為需要時間,短期內難以實現。

寧德時代供貨時間應該是在下半年,預計7月份,偏差正負一個月左右,而且我們推測寧德時代的供貨比例應該不會低。近期在電池Pack的外殼上進行了一個設計變更,主要是為了使用寧德時代的電芯,如果供貨量比較小,沒必要重新開一副模具。
底盤:底盤供應商目前主要有兩家,韓國萬都集團和國內的拓普集團,在底盤上拓普的供貨份額相對多一些,價值量比較高的副車架等,應該在3500元以上;萬都供的是一些小件,價值量沒有拓普高。
內飾:內飾方面,延鋒佔大部分份額,座椅、儀表板、門內板等,座椅採購價格5000-6000元,儀表板+門內板差不多3000-4000元,保險槓也是華域在做配套,大概2000元左右。其他的內飾件,拓普也有供應,預計加起來2000多元。
車身:車身結構件供應商比較集中,主要是凌雲股份、賽科利,我們預計這兩家供應商供應車身結構件的70%以上的價值量。
凌雲股份主要供應Model 3全車身的熱成型件,獨供,一共是38個,另外還有門檻梁、前後橫樑、座椅橫樑、側面防撞梁等18個大的總成件,加起來56個零部件,單車配套近5000元,目前凌雲已經在臨港建廠,就近配套,TSLA也將他作為戰略伙伴。從2-3月份,凌雲股份逐漸開始配套了,而且訂單數量較高。

賽科利主要是做電池Pack殼體和幾個結構件,總計七八個零件,雖然零件數量不多,但是單車配套價值較高,電池Pack殼體就要3000元+,合計4000元左右。
車身上還有一些鋁壓鑄件是旭升股份在供,粗略估算一下,旭升股份在Model 3上單車配套價值在1000多元。
原材料:現在衝壓鋼板供應商是南山鋁業,南山很早就開始供應美國TSLA相關車型。在國內做汽車衝壓鋁板的主要有南山鋁業、西南鋁業。
汽車電子:汽車電子領域的供應商主要是做硬件,液晶屏供應商是藍[gubar]思科技[/gubar],均勝電子供應主要供方向盤總成、短路控制器、空調控制器、車窗控制器、以及方向盤上的換擋器、按鈕等,大概單車1500元;東山精密主要做的是FPC柔性電路板。
熱管理系統:Model 3上的熱管理系統主要是三花智控在做,大概1500左右,Model Y項目還在定點中,所以現在配套價值還不一定。
Part 6 Q A環節
Q1:Model Y和Model 3相比,車身上要做很多壓鑄件?對相關供應商是否有影響?
A:其實Model Y和Model 3相比,主要是在車身上的變化,Model Y有5座、7座版本的,車身比Model 3長。另外,TSLA確實會在Model Y上做很多高壓鑄鋁件,主要是車身結構件,尤其是後排和行李箱部分。TSLA自己做壓鑄件的目的是為了提高生產效率,提升生產節拍,在Model 3上需要將幾個衝壓件在車身車間焊接在一起,需要投入機器人設備、增加工序,在Model Y上將相關零部件通過設計成不同壁厚、並使用仿生學加強筋來增強,實現一體化壓鑄成型。單件材料成本也許會高於衝壓件,但是生產效率提高,生產成本降低。

對供應商的影響會有,但是不會特別大,目前來看,在車身結構件上多一些,後地板會採用一體式壓鑄,但是對底盤影響不大。
Q2:Model Y項目進度?有哪些潛在的供應商?
A:1月份Model Y項目啟動,現在還在供應商定點中,預計3月-4月會有結果。預計Model Y新進的供應商不會很多,多數會沿用Model 3的,預計80-90%的供應商是相同的。
目前新定點的供應商信息還不多,市場比較關注的銀輪股份可能會拿到Model Y的項目,現在是在供應體系了。內飾方面除了延鋒以外,另一家供應商新泉股份也報價了,3月初會去供應商進行審核;車上的飾條應該還是會給寧波華翔。另外會有一些鋁錠供應商,暫時還未確定哪一家;還有星宇股份也進入了TSLA供應體系,Model 3前大燈和尾燈都是海拉做的,我認為Model Y的大燈也會發包給海拉,星宇有可能會拿到一些高位剎車燈等小燈。
Q3:Model Y量產時候還需要進口零部件麼?
A:Model Y的量產時間比較晚,量產初期國產化率幾乎可以達到100%,現在供應商都在抓緊定點中,不可能再像Model 3一樣從國外進口很多零部件。Model Y相對於Model 3需要定點的量要少一些,畢竟是同平臺,很多零部件是共用件。所以進度比Model 3更快一些,整體來說國產化處於加速的狀態。

Q4:TSLA目前對供應商的年降情況?
A:目前和供應商簽訂的⎧協議⎫裡是不考慮年降的。主要原因有幾方面,第一,特斯拉目前是追求銷量的,對TSLA的車型而言,在國內相當於增量市場,要快速佔據一定的市場份額,所以需要供應商調配資源來支持;第二,國產後Model 3的毛利率很高,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銷量大幅增長,會攤薄固定資產折舊,成本還可以繼續下降,所以暫時不去考慮年降;第三,預計到了存量市場,如果想要繼續提高市佔率,就需要降價來搶佔市場,屆時可能才會對供應商提年降。預計TSLA在2021年後可能會逐步考慮年降問題,近1-2年是不會考慮的。
Q5:TSLA供應商現在的價格是不是比較高?
A:上面已經簡單介紹過,Model 3定點價格是美國採購團隊主導,所以價格比國外低20%他們就覺得很便宜了,但是實際上比國內其他主機廠給的價格還是高出不少,所以很多零部件公司都很像給TSLA做配套。我們預計部分供應商(包括傳統的零部件)的淨利率可能在15-20%,當然這個是和其他主機廠價格進行橫向對比後得出的平均值。
Q6:TSLA供應商會不會選擇A/B供,來平衡價格?
A:不會選擇A/B供,TSLA對供應鏈的策略和其他主機廠不一樣。TSLA現在內部扁平化管理,其他主機廠需要2-3人才能做完的工作,在TSLA只要1人,所以供應商數量多了,不利於管理。同時,TSLA在發包時會讓供應商承諾將⎧資源⎫向特斯拉的項目傾斜,其他主機廠包括大眾、通用的項目優先級也要在TSLA項目之後,作為補償就是不開二供,一般TSLA一個零件只會選擇一家供應商獨供。特斯拉會把供應商培育起來,作為戰略⎧合作⎫夥伴,所以不會把供應商逼的很慘,大家共贏。

Q7:現在市場傳聞TSLA會採用磷酸鐵鋰電池,是會開發一款低配的車型麼?
A:不會。TSLA公佈選擇無鈷電池,但是這不代表就是磷酸鐵鋰,目前寧德時代給TSLA送樣的電池都是三元的。同時,內部並未聽說有低配車型,TSLA目前不會去做低端市場,還是以B級、C級車為主。
Q8:TSLA還有哪些比較重要的零部件需要推薦國產化麼?
A:有一個領域可以重點關注,充電樁,隨著Model 3在國內市場銷量的提高,現有充電樁肯定難以滿足消費者需求。充電樁肯定會國產化,而且從內部瞭解到的信息是TSLA準備將全球的充電樁打包發給國內供應商來做,東山精密可能會接一部分業務。
Q9:TSLA內部效率和管理如何?和其他主機廠相比有什麼優勢?
A:TSLA內部運作跟IT公司類似,不是傳統主機廠,造車新勢力⎧蔚來⎫根本沒有可比性。TSLA也從未將蔚來當做競爭對手,我們的競爭對手是BBA燃油車。TSLA和其他主機廠比,個人認為有幾方面優勢,第一扁平化管理,普通員工向上彙報2級就到了中國區負責人,扁平化管理,效率非常高;第二,TSLA和其他主機廠關注的點不同,不會講精力放在零部件的匹配等問題,更多地精力放在⎧安全⎫、智能駕駛和⎧軟件⎫上;第三,開發週期短,投產速度非常塊,中間很多流程壓縮,開發和整車驗證國產會⎧簡化⎫很多,其他不影響安全和性能的方面會放鬆,可以看到1年時間裡特斯拉實現了國產化,而傳統主機廠這個週期是2年甚至更長。

Q10:您認為TSLA在選擇供應商上有何特點?
A:TSLA選擇的供應商,可以看出並非是⎧外資⎫或者合資的大廠,國內供應鏈比北美強很多,目前定點的供應商都是在行業裡中等水平。TSLA在選擇供應商時更多考慮的是供應商能不能跟上TSLA速度,一定要快速響應,縮短開發週期,所以不會選擇大的國企和大的⎧外資企業⎫。同時在工廠固定資產投資上也是這樣,上海工廠設備投資只有美國的35-40%的成本,例如衝壓車間的壓機並非是德國舒樂壓機,車身車間的焊接機器人也不是KUKA的,但是這些都不影響生產,也不會對安全造成影響。
Q11:TSLA國產後要推高銷量,那是不是以價格為手段?大眾MEB車型上市後該如何去競爭?
A:目前特斯拉更多是以市佔率作為考量,價格上特斯拉有很⎧多空⎫間,國產的價格和北美現在的價格對比,至少有20%降價空間;而且現在供應商訂單價格和其他主機廠價格對比還有一定的空間,具體不做數目的評估,但是可以告訴你空間非常大。另外特斯拉軟件上競爭力是遠高於競爭對手,好比iPhone出來後,許多消費者會逐漸接受,並且很難再回到安卓機。TSLA在軟件上升級速度,響應速度非常高,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可以推出一些功能,通過OTA升級來改善消費者的體驗。還有,目前⎧智能⎫駕駛包是⎧收費⎫的,後面可以通過免費升級等來促進銷量。軟件方面開發出來後,成本不高。TSLA有很多後手來應對市場變化,Model 3價格也會根據市場供需關係來調節。

Q12:Model Y上車身的變化和線束大幅縮短,這些會對消費者的感知有新的變化麼?
A:其實不管是車身上大量使用高壓鑄鋁,還是使用剛性線束,這些都會在Model Y上實現,但是這些並非是為了消費者的感知來做的,主要還是為了提高生產效率和生產節拍,柔性線束太多的話,需要更多的工人手工裝配,出錯的概率比較大,後期維修也比較麻煩;現在採用剛性busbar的結構,可以減少裝配複雜程度,採用剛性線束可以提升自動化的程度,提高生產節拍。同樣車身採用鑄造也是這樣的考慮,單件成本也許高於衝壓件,但是整個銷量和生產線的排布改善。這也是為什麼二期工廠比一期工廠建築面積沒有大很多,但是設計產能卻是一期工廠的2倍。從消費者感知來說,不管是車身結構件的變化,還是線束,都是他們觸摸不到的,沒有實質駕乘體驗的提升。從Model Y的提升我們預計是自動駕駛、人機交互的提升,但是這些提升對Model 3也可以實現。其實TSLA不會像其它車企推出很多車型,更多會提升軟件方面。
Q13:一體式鑄造會對底盤有影響麼?
A:你們所指的底盤應該是下車身,目前做的一體式鑄造是針對地板,地板前部應該是不會變的,因為需要裝很多其他零部件,很難採用一體式鑄造,從第二排到後備箱的地板會一體式鑄造,所以對整體車身結構影響比較小,對安全影響不大,所以對底盤影響也不大。

Q14:線束現在的供應商是國內的麼?
A:現在開始使用剛性線束,將之前比較長的柔性線束縮短,國內現在是有供應商的,但是不是上市公司,蘇州一家企業,適新⎧科技⎫。
Q15:內部有沒有測算過Model 3的毛利率?
A:目前特斯拉整體毛利率是19%,今年2020年中國國產後可以把整體毛利率提升至25%,這個是全球的情況,相當於中國工廠的貢獻是非常大的,製造成本、設備投入、工人⎧工資⎫等都比國外大幅下降,另外零部件採購成本也是很低,剛剛也講了特斯拉的供應商都不是一線大廠,多數是二線的供應商,用料不像蔚來那樣都是採購非常好的零部件組裝,特斯拉的優點是將這些不是最頂尖的零部件製造成非常有競爭力的產品。包括管理成本,像企業的人員、架構和效率。從這幾方面來講,TSLA在成本是控制的是非常好的,所以國內工廠的毛利率會很高,具體能夠達到多少,我們預計Model 3的整體成本應該在20萬以下,可能在18萬左右。
Q16:國產Model 3的供應商有沒有機會為德國工廠做配套?
A:這個問題需要多方面去看,第一,部分供應商在為國產Model 3配套之前就已經在為北美項目做配套了,我認為他們是具有全球配套的能力的。第二,未來歐洲工廠投產後,有一部分會過去,但這部分主要是在技術上沒有太多門檻,比如車身,內外飾和底盤等,目前有部分車身供應商已經開始為德國工廠項目報價了。第三,有一部分國產Model 3的供應商是外資在國內建廠的,有些核心零部件國內自主供應商沒有能力供應,這部分零部件還是由外資來供。

Q17:國產Model 3的訂單情況如何?預期下半年會降價麼?
A:目前從公司內部反饋的信息,上半年訂單供不應求,價格肯定不會下降的。下半年產能釋放後,可能會緩解⎧終端⎫客戶的等待時間,要看市場反饋情況,如果仍然處於供不應求狀態,估計價格會一直維持在29.9萬元。即使銷量表現偏弱以後,除了降價,還可以通過其他手段,比如免費升級、送半自動駕駛包等,當然降價是最直接、最有效提高銷量的手段,但是並不能說一定會大幅降價,現在我也不敢做這個預測,只能說TSLA手上的牌比較多。
Q18:整體來看,不考慮國外供應鏈,只談國內供應鏈受到疫情的影響,您覺得北美產銷會受到影響麼?
A:影響肯定是短期的影響,目前瞭解到國內有些供應商⎧復工⎫比較晚,確實存在一些供貨緊張的情況,但是一般國內供應商出口到北美的,會通過輪船運輸,在當地往往會建立安全庫存,庫存可以緩解一段時間。另外現在特斯拉的供應商在採取各種方式復工和運輸零部件到北美,包括空運。所以目前來講,2月份是很困難的,3月份已經陸陸續續復工,產能恢復到60-70%,後續緊張的情況會得到緩解。
Q19:特斯拉目前選擇供應商的時間都比較短,一般可能要在六七個月就要量產配套,其它車企可能要1-2年,那麼您認為特斯拉後續會不會出現質量風險?

A:我認為在質量風險上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第一方面,雖然TSLA選的供應商不是一線大廠、時間很短,但是質量狀態比北美好很多,哪怕北美進口件已經是量產很長時間了,對比國產Model 3的做工和北美Model 3的做工你會發現國產的要好很多。北美Model 3的質量水平,從我們內部來看,實在是不敢恭維。北美供應鏈的成熟程度跟現在中國供應鏈是沒辦法比的,他們很多供應商是墨西哥那邊,問題很多。雖然國內供應商量產時間比較短,但是質量並不比他們差。
第二方面,這個車型是從北美複製的車型,之前在設計驗證和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在國產時都得到了改進,只是把零件放到國內生產,大的風險我認為是不存在的。
第三方面,TSLA非常注重安全問題,其他的匹配、表面問題可以放鬆,但是安全方面抓得很嚴格,投入了很大的精力來做這塊;第四方面,您剛剛講到其它車企需要1-2年,其實傳統車企會投入很多資源和時間來解決零部件匹配、產品外觀縫隙、平整度,其實這些問題無關緊要,不會影響質量問題和安全。所以這一塊並不是特斯拉關注的重點,從TSLA的角度來說,外觀平整度等不是造成消費者感知的主要因素。
Q20:線束縮短,對汽車電子架構有影響麼?

A:汽車電子架構不會隨便改的,線束縮短還是為了提高生產效率。
Q21:Model Y和Model 3的區別?有哪些變化?哪些供應商會有機會?
A:Model Y和Model 3基本的區別就不講了,市場信息很多。重要的還是幾點:
第一,車身結構件的變化,採用較多的壓鑄成型;
第二,內飾上可能有些區別,畢竟一款新車,要有一些變化,這塊可能會引入新的供應商,而且特斯拉發包的話,不會把零部件拆開發包,比如不會把儀表板和門內板拆開分給2家供應商,會打包給一家,所以一旦拿到了,配套價值會很高;
第三,電池方面,剛剛講了電芯供應商會切換為寧德時代和LG,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信息是TSLA的電池Pack最近做了一個設計變更,主要是為了配寧德時代的電芯,從這個角度來說,寧德時代以方形電芯為主,如果Model Y上採用方形,那麼熱管理系統會有比較大的變化,電池冷卻管路等。
所以這些領域都是有新供應商的。
Q22:目前第一批供應商簽訂合同的供貨年限是多久?
A:第一批供貨的年限應該是三年。
Q23:如果電池切換為寧德時代的方形,會不會有比較大的設計變更?

A:可能在Pack上會有一些變化,但是不會有太大的變化,電池形狀不同,組裝時要求可能不一樣。但是組裝好了以後,外面接口是不會變的,無非是裡面的模組的一些變化、電池熱管理系統的變化。再講細一些,為了寧德時代的方形電池,現在已經做了一些設計上的變更,重新開了一副模具。
Q24:TSLA在研發新的電池技術,有沒有自產電池的想法?現在做技術⎧儲備⎫,您覺得是出於什麼考量?
A:從長期來看,特斯拉肯定要自己做電池,因為電池是⎧核心技術⎫,所以特斯拉一定會掌握在自己手裡,但是這個需要比較長的時間。短期來看,沒那麼快。未來即使自制了,也會選擇自制+外購,更多的是作為一個保障,可以看出現在TSLA都公佈了自己的電池技術,並非是對供應商保密的。如果供應商產能、技術有問題或者議價上,增加一些自己的籌碼。我認為這是TSLA開發自己的電池的考量。
Q25:內部對於寧德時代和LG的評價?
A:現在由於還在試驗階段,不管是前期開發還是樣件,現在都在北美做實驗,所以很難說,沒有太多的反饋,但是從技術方面來說,兩家應該差不多,價格上寧德時代會低一些。
Q26:電機供應商之前是臺灣的富田,國產後有沒有其他供應商?

A:沒有,電機還是富田在供。
Q27:TSLA上海工廠實際產能可以到70萬輛,那對上海工廠的定位是什麼樣的?未來會有其他車型來生產麼?
A:上海工廠會成為TSLA的一個全球標杆工廠,目前現有的車型主要是Model 3和Model Y在上海國產,Model S和Model X定位比較高端,量是比較少的,所以為了他們再建生產線是不划算,國產化意義不大。在中國一定是要銷量比較高的車才會國產,所以暫時是沒有高端車型的國產計劃。雖然Model 3和Model Y對於特斯拉來說是大眾化的車型,但是他的價位已經到了BBA豪華車的價位。內部有消息說CyberTruck有可能國產,但是也是沒有具體的時間表和定論,也要取決於國內消費者對CyberTruck接受程度和銷量。
Q28:TSLA除了現有車型外,有沒有其他車型在研發?
A:目前沒有其他後續車型研發的信息,但是有可能沒有公佈,特斯拉一般公佈的車型都是量產車,不是⎧概念⎫車,TSLA在技術開發能力這塊還是很強的。
Q29:TSLA會在國內設立研發中心麼?
A:長遠來看有這種可能,⎧馬斯克⎫也表示過要建立中國的研發團隊,開發本土化的車型。但是目前還沒有提示日程,在人員配置上也沒有招聘研發人員。
Q30:TSLA在管理和文化上與傳統車企的不同?

A:差異很大,跟國企、⎧外企⎫和⎧民企⎫,包括和通用、福特等美資企業也有很大的不同,其實可以把TSLA看做類似⎧華為⎫一樣的企業,企業文化也是有一種狼性的文化,結果導向、效率為王、適者生存,如果不適合,就會自然被淘汰。否則怎麼能在10個月完成建廠和整車下線,包括供應商整體開發週期,根本完不成的,所以效率這塊是特斯拉非常看重的。
Q31:員工待遇上如何?能匹配這樣的效率和工作量麼?
A:目前汽車行業處於下行階段,傳統車企也面臨裁員、降薪等,有很多不確定性,相比較這一點,TSLA處於一個向上的階段,給自己的定位是一個⎧創業⎫企業,還未盈利,福利可能也不一定那麼好,通過⎧股權激勵⎫來激勵員工一起去完成銷量目標,如果今年超預期完成了,大家可以預期到TSLA的股價肯定會繼續上漲,這塊會給員工一定的鼓勵。
Q32:德國工廠的規劃情況?
A:德國工廠進度肯定比國內要慢一些,目前應該開始建廠了,預計要到2021年投產,20年是比較難量產的。一期產能應該也是15萬輛/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