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華羅庚:讀書要從薄到厚,再從厚到薄!如何做好這兩點,4個建議

本文由 原創首發,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全文一共2351字,閱讀大約需要7分鐘。

文 | 學習方法寶典

華羅庚先生是我國著名的數學家,他不為人們所熟悉的身份還有許多。

比如: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聯邦德國巴伐利亞科學院院士,被列為芝加哥科學技術博物館中當今世界88位數學偉人之一等等。

取得如此大成績的華羅庚先生卻說,他的學習方法非常簡單,就是"讀書要從薄到厚,再從厚到薄!"

華羅庚:讀書要從薄到厚,再從厚到薄!如何做好這兩點,4個建議

華羅庚先生覺得學習這件事很簡單,但是對於很多同學來說學習簡直是太難了,總是會有很多問題存在:課本學了後面了忘了前面的,知識掌握的模稜兩可,複習起來也沒有章法,考試時總是看著題目眼熟,但是也解答不出來,最核心的問題是成績一直也得不到提高。

其實,這些歸其原因還是學習的方式方法沒有掌握。

華羅庚:讀書要從薄到厚,再從厚到薄!如何做好這兩點,4個建議

高考狀元楊晨煜同學曾舉例分享了的他學習方法:

“我學習化學的時候,喜歡在做各種筆記(錯題筆記、課堂筆記等)和做備註,還會看一些課外輔導書,幫助理解和延展知識。”

“等到學習到某個階段時,就會拿出一張白紙,把化學課本上常用的方程式、元素週期表、分子結構等都寫上去,把重點提取出來,用不同顏色筆標註,算是進行了一次回憶式的複習。"

楊晨煜同學的學習方法就是華羅庚先生提倡的學習方法的具體體現,先把課本知識通過其他渠道進行豐富,把書變"厚",最後將重點知識提取出來,把書變"薄"。

華羅庚:讀書要從薄到厚,再從厚到薄!如何做好這兩點,4個建議

什麼是"厚書"和"薄書"

同學們都知道,書的頁數不都是固定的,50頁,80頁的,難道經過我們的學習、閱讀,它的頁數會自己變化。

其實不是的,這裡所說的"厚"和"薄"是相對知識的延展與總結的概念,並不是真實意義頁數上的"厚"與"薄"。

華羅庚:讀書要從薄到厚,再從厚到薄!如何做好這兩點,4個建議

我們可以舉個例子,比如我們的物理學科,本來是薄薄的一本。

但是我們要對書本上的每一條概念、每一個定理都清晰其來源、其論證的過程,追根溯源。然後再加上我們在讀的過程中,又去研究了其相關的內容,記錄了周邊素材,做了課堂筆記,掌握了更多的知識。

如此一來,這本書就變得較為"厚實"。

"薄書"變成"厚書",厚的不是書本的頁數,而是我們通過書本所發散的思維和所學習掌握的知識。

而"把書讀薄"則是一種從繁多的內容中歸納、總結、提取的過程,通過一些簡明的框架、文字等把繁瑣的內容整理出來,本來很厚的一本書,這樣一來就可以概括在幾張A4紙上,這便是把書從"厚"讀"薄"的過程。

這樣解釋,估計大家都能理解和在心裡有概念了。厚薄的不是頁數,而是知識在腦海裡輸入和輸出的過程轉換。

下面告訴大家,如何運用"厚薄"讀書法提高學習成績

華羅庚:讀書要從薄到厚,再從厚到薄!如何做好這兩點,4個建議

1. 怎麼把書讀厚

(1) 善於批註和筆記

同學們可在書本上把老師強調的重點、難點,或者學習心得記錄下來,可以記錄在書本頂部或空白處、行間等。邊聽課邊思考邊記錄,簡單易行,在無形中增加了課本的豐富度,對以後複習也有著提示和引導作用。

華羅庚:讀書要從薄到厚,再從厚到薄!如何做好這兩點,4個建議

"四部法則"用來記筆記也是很有用的。

在空白的筆記本上,畫一個偏分的"十字","左寬右窄"的樣子,把頁面分為4個部分:題目、拓展知識、內容、注示。尤其是對擴展知識的記錄,可以尋求參考書或者網絡,比如,在學習一元二次方程時,可以拓展關於二元二次方式的知識。按這幾部分記錄筆記,不僅可以邏輯清晰、一目瞭然,還能進一步補充課本的知識。

(2) 積累題型和解題思路

對題型的梳理,有點像"題海戰術"的簡單版,畢竟題海戰術的最終目的是鞏固舊類型題目解答方式和遇到新的題目類型。

同學們可以通過建立題型本,把容易出錯的題型、創新題型、難點題型按照分類進行整理,定時的去做一遍同類型的題目。

做完之後,可以對照著標準答案,分析其解題思路,還可以向同學和老師探討是否還有其他思路可循,把相對應的解題思路記錄下來,形成題型大全。

通過認識和練習更多的題型,同學們的思維將會更加開闊,對於課本知識的積累就會越來越多。

華羅庚:讀書要從薄到厚,再從厚到薄!如何做好這兩點,4個建議

2."薄讀書"查缺補漏

(1)搭建知識框架

華羅庚先生曾說,"在學習中要敢於做減法,看看還有那些問題沒有解決,需要我們去探索解決。"

是的,當我們把知識積累到一定的體量時,就該"瘦身"了。

通過建立知識體系框架,利用思維導圖表格表格的形式把書本抽離簡化,在日後的運用中,就可以快速的檢索到這個知識點。

比如,我們可以把歷史中的百家爭鳴抽離成表格,把其學派、代表人物、思想觀點等總結提取出來。其實這也是再次記憶的過程。

華羅庚:讀書要從薄到厚,再從厚到薄!如何做好這兩點,4個建議

(2)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當我們在解題或者複習時發現某一個知識點或者某塊的內容有點模糊不清,想不起來,這時就是要對書本里模糊的知識進行解決的時候了。同學們可以對模糊的點進行再次的複習與鞏固,當把一個個的模糊點解決完以後,提取的知識越來越簡明,課本就被概括的越來越薄了。

同學們可以通過"一看、二列、三做"方式來複習。

通過看書、看筆記、看題庫的方式,去回憶所學知識;

通過列出各知識點之間的關係,重點及需要掌握的難點,來清晰複習的方向;

通過有選擇的做一些難度為高中低檔的習題來加深知識印象,也可以用來檢測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

當所有的模糊點都被解決以後,當提取的速度和準確度越來越高時,書中的內容就盡在同學們掌握之中,成績自然會提升!

華羅庚:讀書要從薄到厚,再從厚到薄!如何做好這兩點,4個建議

3."薄厚"循環,掌握知識點

其實同學們可以看出來,當我們把書讀薄後,遇到沒有掌握的知識點,還是要回過頭再次的去複習和記憶,其實又是把書讀厚的過程了。

"薄厚"不是固定的,他是根據同學們的自身情況不斷循環的。

將課本上的知識和傳達的信息吸收成為自己的東西,這個過程其實就是變"厚"的過程,也是變"薄"的過程。在"薄厚"的更替循環中,知識就被同學們掌握了,成績肯定也會提高!

華羅庚:讀書要從薄到厚,再從厚到薄!如何做好這兩點,4個建議

華羅庚先生還曾說過,人做了書的奴隸,便把活人帶死了,把書作為人的工具,則書本上的知識便活了,有了生命力了。

希望同學們可以掌握好的學習方法,能夠靈活的利用書本,既能把書讀厚,也能把書讀薄。做知識的主人,才能實現更良好的成績!

大家好,這裡是 ,關注我!帶領大家一起,用正確的學習方法,高效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