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形」助學

數學是一門思維的學科,進行有效的數學思維訓練,小學生數學思維的主要特點是以形象思維為主,他們獲取的絕大部分數學知識,首先是在對形象感受、感知的基礎上逐步建立起表象。因此在教學實踐中,可以讓“形”成為學生學習數學的柺杖,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很簡單,數學很有趣,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內驅力。

一、換算單位,以“形”助理解

在教學面積單位換算時,我發現學生當時能夠總結出單位換算的規律,但在實際應用時,還常常出錯,究其原因,是對單位換算的規律不理解,所以只靠死記硬背是不行的。於是我利用天平的平衡原理,幫學生理解大單位變小單位要乘進率,小單位變大單位要除以進率的道理。

比如400平方米=( )平方分米,“=”就相當於天平的支點,兩邊的單位就相當於兩邊的盤子,先讓學生比較兩個單位的大小,平方米(大),那它前面的數就要(小),平方分米(小),它前面的數字就要(大),所以換算400平方米=( )平方分米時,要乘進率,等於40000平方分米。

以“形”助學

利用天平的平衡原理進行解釋,學生們很容易掌握單位換算的方法和竅門,而且越來越喜歡單位換算,準確率也大大提高。所以,我們在培養學生創新的同時,老師也更應該勇於創新,創造性的用“形”來幫助學生理解知識,使其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二、理解算理算法,將“形”化抽象為直觀

在小學階段,計算所佔的比重很大,學生的計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數學的質量,而“加減乘除”比較抽象,學生不易理解,數形結合則是幫助學生正確理解算理,明確算法的一種很好的方式。

以“形”助學

如在教學《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時,藉助點子圖拆分,把兩位數乘兩位數轉化成以前學過的兩位數乘一位數和兩位數乘整十數,溝通了圖形、算式、計算方法之間的聯繫,使數和形有機結合,讓學生對算理的理解有“形”可依。

三、建立解決問題的模型,以“形”助分析

在教學《乘除混合運算》時,解決“笑笑講一個故事用了4分,平均每分講150字。如果要3分完成,每分應講多少字?”這一問題時,首先讓學生獨立完成,生列式:150×4÷3,追問學生想法時,生1:先求出故事的總字數,再算出每分講的字數;另一學生“我有更好的辦法理解”,出示:

以“形”助學

更一目瞭然,然後引領學生讀圖,明確畫圖能夠整理出所有的信息和問題,並結合圖來分析數量間的關係,使學生認識畫圖不但可以整理信息和問題,還可以幫助分析數量關係,使學生由“學會”轉變成“會學”。

華羅庚先生說過:數缺形時少直觀,形少數時難入微,數形結合百般好,割裂分家萬事休。所以,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形結合思想,使學生腦中有“形”,見數想“形”,為學生打開一扇學習數學的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