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廈門教師資格《教育知識與能力》辨析題一點通

全國統考教師資格《教育知識與能力》考試,每年都會出四道辨析題,每道8分,分值相對較高。辨析題屬於主觀題類,難度相對較大,因此懂得如何用精簡的語言答出知識要點是得分的關鍵,下面結合近兩年考題來闡述如何有效的解答辨析題。

【2018年上】22.教育具有歷史繼承性。

22.【參考答案】

此題說法正確。教育的社會屬性包括:永恆性、歷史性、相對獨立性。其中相對獨立性包括三方面,分別是:質的規定性、歷史繼承性、與社會生產力和政治經濟制度發展的不平衡性。任何教育都具有歷史繼承性,教育要注意繼承與發揚本民族的傳統。故此說法正確。

【2018年上】23.教學是學校實現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徑。

23.【參考答案】

此題說法正確。教學是在國家教育目的規範下,由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共同組成的一種活動。教學是進行全面發展教育,實現培養目標的基本途徑,為個人全面發展提供科學的基礎和實踐,是培養學生個性全面發展的重要環節。因此,教學是學校實現教育目的基本途徑,但不是唯一途徑。除了課堂教學之外,課外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也是實現學校教育目的的途徑。故此說法正確。

【2018年上】24.注意的分配就是注意的分散。

24.【參考答案】

此題說法錯誤。注意的分配是在同一時間把注意力集中於兩種或兩種以上對象或活動上的特性,它是主動的,是注意的重要品質;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離開了心理活動所要指向的對象,而被無關的對象吸引去的現象,它是被動的,是注意穩定性相反的一種現象。不能將二者混同,故上述說法是錯誤的。

2018年上】25.學生知識越多,說明學生能力越強。故此說法錯誤。

25.【參考答案】

此題說法錯誤。知識是個體與環境相互作用後獲得的信息及其組織,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特徵與聯繫的反映。能力是指直接影響個體的活動效率,並促使活動順利完成的個性心理特徵。知識是能力形成的基礎,並能推動能力的發展,能力影響知識的掌握水平和學習進度。但是知識的掌握並不必然導致能力的發展,知識的掌握只有達到熟練程度,通過廣泛遷移,才能促進能力的發展,故上述說法錯誤。

【2018年下】22.教育對人發展的作用總是積極的。

22.【參考答案】

此說法是錯誤的。按教育作用的性質分為正向功能與負向功能。教育的正向功能(積極功能)指教育有助於社會進步和個體發展的積極影響和作用。教育的負向功能(消極功能)指阻礙社會進步和個體發展的消極影響和作用。所以教育對人的發展的作用既有積極作用,也有消極作用。故此說法錯誤。

【2018年下】23.總體而言,學校課程內容主要由間接經驗構成。

23.【參考答案】

此說法是正確的。教學過程中學生認識的特殊性主要表現為間接經驗和直接經驗相結合。教學活動是學生認識客觀世界的過程,要以間接經驗為主,但也要輔之以直接經驗,把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故學校課程內容主要由間接經驗構成。故此說法正確。

【2018年下】24.根據皮亞傑的理論,在良好的外界環境作用下,學生的認知發展可以從前運算階段直接跨越至形式運算階段。

24.【參考答案】

此題說法錯誤。皮亞傑認為認知發展是一種建構的過程,是在個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實現的,從而表現出按不變順序相繼出現的四個階段。分別為感知運動階段、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形式運算階段。每一個階段有它主要的行為模式。因此不能從前運算階段直接跨越到形式運算階段。故此說法錯誤。

【2018年下】25.學習材料的難度越大,越難以產生遷移。

25.【參考答案】

此題說法錯誤。一方面,奧蘇貝爾的認知結構遷移理論認為一切有意義的學習都是在原有認知結構的基礎上產生的,該遷移理論指出,學生學習新知識時,認知結構可利用性高、可辨別性大、穩定性強,就能促進對新知識學習的遷移。學習材料如果與學習者頭腦中認知結構建立起一定的聯繫,是可以發生遷移的。另一方面,從遷移的角度說,學習材料如果具備科學、合理的邏輯關係,能體現出事物的各種內在聯繫,各材料的構成要素能整合成為具有內在聯繫的整體也是有利於學習遷移的。所以,學習材料難度越大,越難以產生遷移的說法是錯誤的。故此說法錯誤。

【2019年上】22.教育在人的身心發展中起決定作用。

22.【參考答案】

題幹中的說法是錯誤的。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的因素包括遺傳、環境、教育、主觀能動性。這四個因素,對人的身心發展分別起到了不同的作用:遺傳是人的身心發展的物質前提,為人的身心發展提供可能性。環境是人的身心發展的外部的客觀條件,環境使遺傳提供的發展可能性變成現實。學校教育在人的發展中起主導作用。個體的主觀能動性是人的身心發展的動力,是促進個體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在人的身心發展中決定作用的是個體的主觀能動性,而非教育。故題幹中的說法是錯誤的。

【2019年上】23.教學的任務就是向學生傳授知識。

23.【參考答案】

題幹中的說法是錯誤的。我國現階段的教學任務包括傳授系統的科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這是教學的首要任務;發展學生的智力、體力和創造才能;培養社會主義品德和審美情趣,奠定學生的科學世界觀基礎;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等四項任務。因此,教學的任務就是向學生傳授知識,說法是錯誤的。

【2019年上】24.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成正比。

24.【參考答案】

題幹說法錯誤。根據耶克斯—多德森認為,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之間呈倒“u”形曲線關係。中等程度的動機激起水平最有利於學習效果的提高。而且動機的最佳水平隨任務性質不同而不同:任務較容易,最佳動機水平較高;任務難度中等,最佳動機水平也適中;任務越困難,最佳動機水平越低。因此,題幹說法錯誤。

【2019年上】25.品德形成受情感的影響。

25.【參考答案】

題幹中的說法是正確的。

品德是指個人依據一定的社會道德準則行動時所表現的穩定特徵或傾向。學生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四個心理因素構成。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與發展,即這四個心理因素的形成與發展的過程。德育過程也就是培養四種品德心理因素並使之協調發展的過程。知即道德認識,情即道德情感,意即道德意志,行即道德行為。因此品德的形成受情感的影響說法是正確的。

綜上,首先,辨析題答題的整體格式要完整,每道題的解答都要包括:判斷(如:此題說法正確/錯誤)、理由闡述(緊扣知識點)、總結(如:故此題的說法正確/錯誤)這三個部分。其次,闡述理由時,善於從題幹中抓關鍵詞並根據題幹答出對應的知識點,不可胡編亂造。最後,理論還需實踐,大家要勤動筆,多思考,望此三點技巧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中公講師解析


廈門教師資格《教育知識與能力》辨析題一點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