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9 三块钱面额的人民币,不是段子,真的存在过

有个段子,说的是一个人收到了一张七块面额的钱,后来有人告诉他这张是一张假钱(因为没有七块面额)。那人知道后很懊恼,就想把它给花出去,后来有一次买了一个东西花了一块钱,人家找给他两个三块钱的,他还很高兴,最后又有人告诉他找回的钱也是假的,因为我们都知道人民币没有三块的面额……

三块钱面额的人民币,不是段子,真的存在过

这个段子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人民币确实没有七块和三块的面额,当然现在是没有的。只有1块、5块、10块,其实新中国成立之后有一个时期,真实存在过三块面额的人民币,今天小编就和大家来见识见识三块钱的人民币。

三块钱面额的人民币,不是段子,真的存在过

三元人民币指的是第二套人民币中有一款十分罕见的人民币,它是我国唯一一张面额为三元的人民币纸币。发行时间是1955年3月1日,于1964年5月15日停止收兑和流通,并进行回收,存世量极少。纸币整体颜色为淡绿色,长16厘米,宽7.2厘米,比流通的1元人民币稍微大一些,正面的两端各有繁体三元字样,下面标着“1953年”,正上方为“中国人民银行”六字,中间是永新县龙源口大捷桥图景,石桥周围的花边为深绿色,中间的底纹为黄色,纸币的背面图案是花纹和国徽,中间有汉、维、蒙、藏四种文字的“中国人民银行三元”字样。

三块钱面额的人民币,不是段子,真的存在过

建国初期,1949年到1955年严重通货膨胀,主要原因是在1949年之前整个国家已经连续很多年通货膨胀了。大家看民国时期的各种材料,包括看《三毛流浪记》《乌鸦与麻雀》等电影,发现人们都在大秤上称钱,扛着那么多钱去买袋米,钱比米还重,那么多年通货膨胀产生了惯性,导致了我们发行了人民币以后,一直没有刹住通货膨胀的车。

三块钱面额的人民币,不是段子,真的存在过

紧接着爆发朝鲜战争,战争需要大量的钱来支持,所以产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到1955年的时候已经变成了一万块钱买原来人民币一块钱的东西,涨了一万倍。新版人民币的发行刻不容缓,所以新版人民币是一块钱换一万块钱,原来一千块钱看场电影,就变成了一毛钱。新版人民币发行之后是最稳定的纸币,20世纪六七十年代没有发生通货膨胀,一直到80年代才开始逐渐涨工资,到了后来经济蓬勃发展,货币发行量逐步增加。

三块钱面额的人民币,不是段子,真的存在过

3元卢布

第二套人民币之所以采用了“三元”的面额,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当时苏联的卢布常用“三”的面额,有三戈比的硬币和三卢布的纸币,当时正是我国向苏联方全面学习的时期,所以在这方面也借鉴了卢布的面额体系。第二个原因则是时间紧迫,印钞厂生产能力有所不足导致的。第二套人民币起初设计的最大面额钞票是100元,后来为了预防逃到台湾的国民党大批量造假,把最高面额限制在10元(这样造假的成本和难度也就大大增加了)。

三块钱面额的人民币,不是段子,真的存在过

在货币总需求量确定的条件下,这就大大增加了印刷的工作量,即使是苏方大型印钞厂的生产能力,要想在一年多时间里完成这样大批量的生产,也是十分困难的。如果再没有“三元”的面额,一元、二元纸币的印刷量就要更加增多,印刷任务就更难以完成了,所以经过与苏方的技术性商讨,我国最终确定了模仿卢布的1、2、3、5、10元的面额划分。

三块钱面额的人民币,不是段子,真的存在过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新中国面临着方方面面的困难,好多都是模仿、学习苏联。3元面额的人民币就是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出现的,1955年的新版人民币稳定了很多东西。后来随着经济形势好转和局势变化,3元面额的人民币也就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参考:《鱼羊野史》、《三元人民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