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3 贏在起跑線的孩子,很多都倒在了半路上,家長需留意!

有一位母親,她孩子的故事很典型。在孩子小的時候,這位母親帶他去參加過不下十個培訓班,有英語、繪畫、毛筆字、鋼琴等等,無論是哪門課程,她的孩子都是學得又快又好,母親的心裡也很為這個孩子驕傲。在初中的時候,這個孩子的成績在他們學校裡面都是數一數二的,中考還進入了重點高中的實驗班。

可沒想到的是,孩子進入高中以後,就開始逃學、去網吧。因為經常熬夜玩遊戲,他白天在課堂上總是心不在焉、昏昏欲睡,有的時候甚至瞞著父母逃課。不僅學習成績降到了班級裡的倒數第一,由於長期曠課,班主任已經提出讓他退學的要求。

如果把十幾年的寒窗苦讀比喻成一場馬拉松的話,那麼這些孩子都是贏在了起跑線上的人。然而到了後半程,有些孩子卻在放慢了自己的腳步,任由其他孩子趕上並超過。有些孩子甚至不再前進,就這樣倒在了半路上。他們的心理,發生了什麼變化呢?

贏在起跑線的孩子,很多都倒在了半路上,家長需留意!

教育心理學上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群孩子在一個老人的公寓前面嬉鬧,叫聲連天。幾天下來,老人根本無法休息。於是他想出了一個辦法,他到這些孩子跟前,給了他們每人十美分,對他們說:“你們的到來讓這裡變得很熱鬧,讓我覺得年輕了不少,這些錢用來表達我的謝意。”孩子們很高興,第二天他們仍在這裡嬉鬧。老人這一次對他們說,給他們每人五美分。孩子們覺得有些失望,但也還能夠接受。到了第三天的時候,老人給孩子們的錢變成了只有兩美分,孩子們勃然大怒:“一天才兩美分,這個老頭知不知道我們在這裡有多辛苦?”他們就這樣離開了,老人也就得到了安靜。

心理學上,認為個體的任何行為,都有內在的心理動力在支持,這被稱作動機(motivation)。根據動機的來源可以分為外部動機和內部動機兩種。在這些孩子來老人公寓前面玩耍的時候,他們是為了“自己的快樂而玩”,所以是內部動機。老人的辦法,就是轉變動機的類型,讓這些孩子為了“老人的獎勵而玩”,從內部動機變成了外部動機。這樣,老人就可以通過獎勵的減少,削弱孩子們的動機,進而也就消除了孩子的行為。

我在前面提到的這位母親,她把這種方法運用在了孩子的教育上。她不但帶孩子參加了十幾個培訓班,而且對於孩子的學習,制訂了非常明確的獎懲措施,例如考了多少分可以給他買多少錢的東西,錯題要抄寫二十遍等。而且不論任何情況下,這位母親都會嚴格執行獎懲措施。哪怕是孩子生病,導致成績下降的時候,這位母親也沒有給孩子任何寬容。

很明顯,這就是用外部動機來影響孩子的學習行為,就像老人和孩子的故事那樣。通過外部動機,這位母親管理起孩子來就很方便。但是,當外部動機太過強大,成為影響孩子學習最主要的心理因素的時候,孩子自我的內部動機就容易被父母和他們自己所忽視。孩子的內心感覺會是這樣的:“我是為了母親的要求在學習(外部動機),而不是為了我自己在學習(內部動機)。”

在青春期之前,孩子對於父母的要求這種外部動機還是比較認同的。但是,孩子的青春期終究是會來的。

進入青春期以後,孩子的自我意識空前高漲,渴望著逃離家長的控制,實現自我思想和行為上的獨立。學習本來就是一件容易讓孩子感到枯燥和乏味的事情,如果一個孩子的心裡,認為學習不是自己的事情,只是為了父母的要求而存在的話,那麼他的想法就會只有一個:

擺脫它

往往到了這個時候,孩子的父母才開始著急。但他們發現,無論跟孩子說什麼,孩子都聽不進去了。

贏在起跑線的孩子,很多都倒在了半路上,家長需留意!

有位孩子的母親跟我說,她的孩子現在不願意上學,她想帶孩子出去旅遊散散心。但是,她擔心孩子不同意,問我能不能硬來。

我說:“這樣做是起不到效果的,如果你繼續用自己的意志來強迫孩子,想要用外部動機壓倒孩子,青春期的孩子只會帶給你更加強烈的反抗。”

“那我應該怎麼辦?”她很焦急地問道。

“你可以給他提供出去旅遊的信息,你還可以給他提供好幾個旅遊的地點,告訴他如果他同意去的話,他可以自由選擇目的地。把選擇權交還給孩子,他才會逐漸學會為自己的事情負起責任,用內部動機去推動自己的行為。”

“好的,還有嗎?”她問。

學會用商量的方式和孩子溝通。一件事情,哪怕你已經做了決定,也不妨先問問孩子的想法和意見。當然,你可以給出自己的想法和理由,但要鼓勵孩子去表達自己的想法。讓孩子覺得,他在家裡是可以自由表達的。否則,他們就會去外面尋找這種自由表達的空間。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又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結果通常就會是走偏了。”

家長採用外部動機來教育孩子,除了方便和簡單之外,還有一個原因:焦慮。

前幾年的時候有個笑話,說的是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別人家的孩子”。這種生物不玩遊戲,天天刻苦學習;他們寫字好看,勤儉節約,琴棋書畫樣樣精通。

家長們在心理上,喜歡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對比,而且只比上不比下。這樣對比的結果就是,無論怎麼看自己家的孩子好像都不如別人家。於是家長焦慮了、緊張了,等不及和孩子耐心地商量和溝通,就迫不及待地用外部動機的方式來控制孩子的行為了。

焦慮是最常見的一種心理困擾,它既是強迫症的根源,也是很多親子問題的根源。

贏在起跑線的孩子,很多都倒在了半路上,家長需留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