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0 給人文紀實後期調色,我是高調點還是低調點呢?

發現沒


在各種美術館、畫廊、攝影的展覽中,黑白攝影一直都是無可取代的主要角色。


給人文紀實後期調色,我是高調點還是低調點呢?


從生理學的角度來說,人的眼睛對黑白灰的敏感程度遠比對其他色彩的敏感程度高。因為黑白灰具有優先喚起視覺神經感知的特性,特別是黑與白。


給人文紀實後期調色,我是高調點還是低調點呢?


黑白是一種過濾,能突出精髓,讓人一眼進入你的氛圍、你的主題。


因此,我們大眾看到最多的人文紀實攝影的色調就是黑白。


給人文紀實後期調色,我是高調點還是低調點呢?


黑白攝影的藝術不在於漂亮的畫面,優美的線條,絢爛的色彩,而是敢於淡薄持之以恆的實質。去掉色彩,只留黑與白,幫助觀看者拋棄那些對畫面無用細節,直切事件本質,這也是人文紀實題材所需要的。


給人文紀實後期調色,我是高調點還是低調點呢?


什麼是人文紀實攝影?


人文紀實從廣泛的定義就是真實地反映整個人類社會的生存現狀;從隘義上講就是反映人與社會關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與情感。


給人文紀實後期調色,我是高調點還是低調點呢?


人文攝影,屬於紀實攝影的一種。人文紀實它講求影調、對比、明暗、空間等的協調與統一。同一照片,同一景物,改變黑白灰層次的關係,會給人不同的感受。


如果把攝影師比作水手,那麼“影調”就是燈塔,引領著攝影師的修片方向。


給人文紀實後期調色,我是高調點還是低調點呢?


黑白人文紀實攝影調色分析:


色調:黑白調俗稱黑白照。那麼畫面中最主要的顏色就是黑色和白色。


影調:人文黑白紀實影調的主調可分為高調、中調、低調


黑白風光攝影的行業標杆——安塞爾·亞當斯提出了“分區曝光法”,他將亮度從0-10劃分為11個區,並以數字的形式直觀地詮釋“影調”關於整體亮度的分類。不僅風光景物的作品可以使用來表達自己的情感,人文作品也可以廣泛使用。

給人文紀實後期調色,我是高調點還是低調點呢?

安塞爾·亞當斯


給人文紀實後期調色,我是高調點還是低調點呢?


10-7這四個分區稱為低調值6-4這三個分區稱為

中調值,3-0這四個分區稱為高調值


高調黑白照片是指畫面大部分是淡色調,色調以白和淺灰影調為主,給人以光明、純潔、輕鬆、明快的感覺,通常用以表現孩童與少女的純真活潑。也傳達空虛、肅穆、素淡、哀怨,內容不同,它所傳達的感情色彩也不同。


給人文紀實後期調色,我是高調點還是低調點呢?

▲ 攝影師馬克·呂布


給人文紀實後期調色,我是高調點還是低調點呢?

▲ 攝影師林漫


給人文紀實後期調色,我是高調點還是低調點呢?

▲ 攝影師林漫


給人文紀實後期調色,我是高調點還是低調點呢?

給人文紀實後期調色,我是高調點還是低調點呢?


中調黑白照片,給人以樸素、文靜、老成、莊重、刻苦、平凡等感受!經常看到用中調照片拍紀實攝影,能把最樸素的東西拍出來。


現代新聞攝影的“扛把子”亨利·卡蒂埃-佈列松拍攝的這機張照片,便是屬於中調黑白。


給人文紀實後期調色,我是高調點還是低調點呢?

▲ 攝影師佈列松


給人文紀實後期調色,我是高調點還是低調點呢?

▲ 攝影師佈列松


給人文紀實後期調色,我是高調點還是低調點呢?

▲ 攝影師林漫


給人文紀實後期調色,我是高調點還是低調點呢?

▲ 攝影師林漫

給人文紀實後期調色,我是高調點還是低調點呢?

▲ 攝影師林漫


低調即暗調的黑白照片,給人以沉重、渾厚、黑暗、陰森、剛毅,神秘的感覺。一眼看去,會有種是歷經歲月的滄桑感,在人文紀實會使用的比較多,這類的作品比較耐看。


暗調攝影通常採用側光和逆光,使物體產生大量的陰影及少量受光面,有體積感、份量感和反差效應。


比如:以人道主義關懷著稱的美國攝影大師尢金史密斯的作品 《智子》 ,母親為汞中毒而致殘的女兒智子洗浴的照片,屬於低調。


給人文紀實後期調色,我是高調點還是低調點呢?

▲ 攝影大師尢金史密斯


解海龍攝影師為“希望工程”拍的《眼睛》,屬於低調。一雙明亮、醒目、充滿渴望的大眼睛深入人心。


給人文紀實後期調色,我是高調點還是低調點呢?

▲ 攝影師解海龍


給人文紀實後期調色,我是高調點還是低調點呢?

▲ 攝影師林漫

給人文紀實後期調色,我是高調點還是低調點呢?

▲ 攝影師林漫


給人文紀實後期調色,我是高調點還是低調點呢?

給人文紀實後期調色,我是高調點還是低調點呢?


攝影中我們的作品要表達什麼樣的內容,要表達什麼樣的感情,就要採取什麼樣的調性與之呼應。


但其實,人文紀實攝影不僅僅侷限於這種黑白色調。


當然還有...


我下回給你們解說

給人文紀實後期調色,我是高調點還是低調點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