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0 江西省吉安市井岡山語文特級教師陳曉明和他的“美麗新語文”

美麗神聖的井岡山哺育了陳曉明,他這個大山的兒子就像小草一樣默默生長著。從小喜歡懷揣五彩繽紛夢想的他,想著將來有一天看看山的那一邊。

1985年陳曉明中師畢業,到了一所鄉鎮中學教書。求知若渴的他,一路求學深造,1990年,於江西教育學院中文大專畢業,之後他又參加了漢語言文學本科自學考試,2000年他如願取得南昌大學自考本科畢業證書。在一邊讀書一邊教學的過程中,他對祖國語言文字及其魅力的體驗與感悟更為深刻了。自學考試學習過程中,他選修了文藝心理學、美學、民間文學、現當代文學等學科,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精神營養。自考畢業論文寫作對陳曉明又是一次極大的提升,他的本科論文《試論民間文學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價值》著眼於挖掘民間文學審美的創新價值,後續一些論文發表在《語文教學通訊》《職教論壇》等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上。這些歷練對豐富發展美麗新語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江西省吉安市井岡山語文特級教師陳曉明和他的“美麗新語文”

讀書、教改、研修……學習之路在他的探索中不斷延伸,中師畢業的他利用工作之餘不斷自學,拼命向下紮根,努力向上生長,點亮生命之光。他也由一個淳樸懵懂的農民之子成長為特級教師、語文教學權威核心期刊的封面人物、全國“優秀語文教師”“優秀教研能手”。

等風來,不如追風去
探尋美麗新語文

人生的意義在於不斷奔跑、追逐夢想。1985年,陳曉明中師畢業就來到睦村初級中學教書,在這所鄉鎮中學開啟了他追逐夢想的旅程。學校校舍就像普通農舍一樣簡陋,開門見山。他每天早晚跋涉於崎嶇的山間小路上,就是這條小路成了他尋覓“美麗新語文”旅途的第一站。

這裡環境非常艱苦,而他一呆就是14年。雖然信息閉塞,生活飽含風雨,但青山綠水催生了他心中的美麗情思,傾聽流水蟲鳴的吟唱,醉心大自然的天籟之音,他冥思苦想:飽經千年風霜的母語如何不再尷尬?土生土長的語文美在哪裡?語文何時能擺脫數理化英等強勢科目的擠壓?何時能贏得少年學子的喜愛?

於是在柔弱的孤燈下,他時常啃讀一篇篇民間文學作品,時時陶醉於神話傳說、民間故事、諺語謎語、笑話熟語……在民間文學的美麗“沃土”中,他挖掘出母語的寶藏——美麗鮮活的“民間語文”,意味深長的諺語、美麗動人的神話傳說、睿智深刻的民間笑話無不彰顯祖國語言的魅力,民間語文的魅力讓母語增添了生機。

因為心中有夢,所以一次次困難都被他克服了,在讀書與思索中他又開啟了人生新的探尋之旅。當時陳曉明領了工資就先買書,短短几年,購買了一大批美學書:《美學概論》《美學知識》《美學散步》《朱光潛美學文集》……在這個豐富優美的精神世界裡,他“認識”了一位位美學大師:朱光潛、宗白華、李澤厚、葉朗……並在書中與他們真誠“交流”,尋思突破“美”的難題。

在追夢路上他尋到了許多寶藏:錢夢龍“三主”實踐、魏書生的自主探索、張富的潛能開發、潘鳳湘的教讀法……他一邊學習名師寶貴的經驗,一邊進行實踐探索。一步步地磨礪,讓他完成了中師生到本科生、教學生手到骨幹教師的華麗轉身。

莫問收穫,但求耕耘


播種美麗新語文

1999年,陳曉明調入井岡山龍江中學。開始,人們還用懷疑的目光看著他,看這個鄉下來的老師能不能勝任城鎮中學的教學。面對這一切他知道只能用默默的努力來回答。他長期積累美麗語文素材,在實踐中漸漸明晰了“美麗新語文”的輪廓。“美麗新語文”簡言之,“美語美文美德美心美思美行”。語文教學就是運用語言文字這個載體進行審美創新活動,在活動中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優化文本、美化生活的能力,陶冶情操,提高素養,創造美麗人生。

他嘗試用“美麗新語文”的課改新理念來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為。他先後參加了“語文教學本體改革”“創新作文過程訓練”等多項國家級課題研究,與學生同登書山,同遊學海。洪鎮濤的本體改革、餘蕾的內外銜接、鍾德贛的反芻遷移、楊初春的快速作文……都是他的精神營養。

一個個節假日、一個個不眠之夜裡,他一直思索著:如何讓後進生也能嚐到讀書的樂趣?如何讓孩子在學習時代播下一粒書香的種子?為了使學生獲得一點知識的亮光,在李鎮西老師的啟發下,他嘗試“走進”學生的“心靈”,學習用“學生的眼光”去觀察,用“學生的大腦”去思考,用“學生的興趣”去探尋……

與同學們的融洽相處,讓他對每位學生的基本情況瞭如指掌,“以心換心”“對症下藥”“因材施教”是陳老師讓學生成才的法寶。

“陳曉明老師是我初中的班主任和語文老師,他是第一個給我深刻啟迪的人。他學識淵博,旁徵博引,總能把很枯燥的文言文講得生動活潑,娓娓動聽。讓我們看到書上深奧難懂的句子背後,那幾百上千年前人們的多彩生活與動人故事是如何上演的。在他美麗語言的薰陶下,學生的心靈得到滋養;在他的引領下,我開始喜歡上文字。大量的閱讀讓我看到了一個更廣闊的世界。”陳老師2002屆的初中畢業生徐丹瓊在中南大學讀研時,談起他的恩師,感激不盡。

眾多後進生學習狀態的轉變、提升,讓他所帶的班級多次被評為先進班級或文明班級,他多次培養出了井岡山市中考狀元。隨著他所主持的課題《“成長作文”教學實驗》在省裡立項,他的頭腦中又勾畫出一幅嶄新的育人藍圖,嘗試遵循青少年身心發展規律來規劃作文教學改革美好藍圖,以求突破作文教改的陳舊思路,並嘗試作文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機結合,凸顯“綠色作文”特色,探尋高效作文之路。“吉安市第二批語文學科帶頭人”“全國優秀語文教師”、首屆“吉安市十大師德標兵”、首屆“井岡名師”等榮譽稱號先後向他湧來。

深井引水,踏歌創美
優化美麗新語文

2007年至今,陳曉明在江西吉安十三中任教。沐浴於學校濃濃的文化氛圍中,他開始嘗試優化新的美麗語文工程,引領青少年學子進行魅力語文之旅。

他知道,只有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才無悔於內心的選擇。2011年下學期他新接了一個班,班上後進學生眾多,成績不及格人數佔三分之一以上。不僅如此,班上還有三位智障學生:胡某某、稂某某、王某某,這三位在小學就是老師不管的“編外人員”,語文成績基本忽略不計。面對班上眾多後進生,他也似乎遇到了教學上的“冰雪”,是在“冰雪”中放棄?還是在“冰雪”中奮起?通過深入調研,他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了科學穩妥的幫扶輔導計劃,重點突破疑難,嘗試用美麗啟蒙重塑他們嶄新的生命,用一顆愛心去溫暖這些後進生心中的“冰雪”,播下“美麗新語文”的種子,鼓勵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幫助他們走過成長的“沼澤地”。通過一年多不懈的努力,學生們自信的陽光終於融化了心中的冰雪,開始認真有效地學習,成績也有了提升。

2011年陳曉明被評為語文特級教師,2012年又評上了江西省首批正高級教師。這時他的“美麗新語文——吉安陳曉明語文工作室”也成立了,他在全國率先提出了“美麗新語文”的理念。工作室遵循自主、開放、創新、審美、高效的宗旨,力爭打造一個真正的學術交流平臺。工作室根據需要不斷引進源頭活水,定期增加新的欄目,積極嘗試微課製作,熱心為國培老師作講座。在他與工作室成員的努力奮鬥中,工作室的業績及排名扶搖直上,在全省五百多個名師工作室評比中位列前五名,2012年12月被江西省教育廳評為江西省首批“優秀名師工作室”。

堅韌的草根品性、笨鳥先飛的習慣指引他不斷地提升自我、完善自我。談到未來,陳曉明如是說:“我仍會一路求索,踏歌尋美,走寬專業成長之路:用讀書提升境界,用寫作充實人生,用寬厚涵養性情,用敏銳洞察生活,用愛心溫暖學生,詩意行走人生!”

來源:自學考試報2019年12月27日,原標題:《自考點亮生命之光——記正高級、特級教師陳曉明與他的“美麗新語文”),作者:姚思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