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瞭解伊斯坦布爾,我們要讀帕慕克

每座偉大的城市都需要一個偉大的作家寫出它的靈魂和故事,真正讓我們把握這座城市的本質。都柏林有喬伊斯,布拉格有卡夫卡,里斯本有佩索阿,北京有老舍,上海有張愛玲……而伊斯坦布爾,終於有了屬於它的奧爾罕·帕慕克。

——梁文道


瞭解伊斯坦布爾,我們要讀帕慕克

奧爾罕·帕慕克

伊斯坦布爾,曾經的奧斯曼帝國中心,在改名之前,有一個更響亮的名字——君士坦丁堡。這座城市是天然的世界中心,位於東西方文明的交匯處,也正因此,東西方文明的衝突在這裡表現得更明顯。奧斯曼帝國的衰落,為這座城市留下了很多帝國都城的遺蹟。帕夏宅邸、雅驪別墅(18-19世紀奧斯曼大家族修建的海邊別墅)、蘇萊曼清真寺、巨大的奧斯曼紀念碑、泥濘的街道、搖搖欲墜的老舊木宅子……曾經的榮耀與眼前的廢墟,交織出一種莫名所以的憂傷。土耳其作家拉西姆也曾經說過伊斯坦布爾“美景之美,在其憂傷”。


瞭解伊斯坦布爾,我們要讀帕慕克

伊斯坦布爾

200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爾罕·帕慕克是土生土長的伊斯坦布爾人,他生於此,長於此,對這座城市滿懷深情。在《伊斯坦布爾—:一座城市的記憶》一書裡,帕慕克用37篇文章和450張照片,深情書寫了故鄉伊斯坦布爾,完整的呈現了這座城市的所有記憶。讀完這本書,給人最大的感覺就是那種淡淡的憂傷。在書中可以看到很多這樣的詞彙比如“憂傷至極”、“憂傷的喜悅”、“甜美的憂傷”等,而帕慕克本人好像也非常偏愛這種憂傷的感覺。帕慕克把這種憂傷稱為伊斯坦布爾所特有的“呼愁”。在這本書的《“呼愁”》這篇文章裡,帕慕克也對其內涵作了詳細的解釋。


瞭解伊斯坦布爾,我們要讀帕慕克

作為伊斯坦布爾這座城市最傑出的作家,偏愛憂傷的帕慕克用他嫻熟的寫作技巧,非常準確地寫出了伊斯坦布爾的“呼愁”。 所以,要想了解和把握伊斯坦布爾這座城市的本質,我們不能繞開帕慕克。


瞭解伊斯坦布爾,我們要讀帕慕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