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0 1986年,這部抗衡洪金寶的功夫佳片,讓李連杰走上了導演之路

從《少林寺》到《黃飛鴻》,再到之後的《精武英雄》、《中南海保鏢》、《龍之吻》。憑藉飄逸灑脫的身手,“功夫皇帝”李連杰一路從華語影壇,打向了好萊塢的大銀幕。

“演而優則導”,是許多演員的人生信條。70年代末,隨著華語功夫片的風靡,不少打星都從臺前走向幕後,坐上了導演的位子。洪金寶、成龍無一不是如此。在80年代的動作片銀幕上,李連杰也嘗試過轉型導演,並拍攝了一部耐人尋味的作品——《中華英雄》。

1986年,這部抗衡洪金寶的功夫佳片,讓李連杰走上了導演之路

作為李連杰以導演身份打造的唯一一部作品,這部《中華英雄》一直是許多影迷熱議的焦點。李連杰為何要拍攝這樣一部作品?為何在拍攝了這部作品之後,李連杰就放棄了對導演工作的嘗試?其實,這一切的緣由,都要從1986年的功夫經典《南北少林》說起。

對於1986年這部《南北少林》,相信喜歡李連杰電影作品的觀眾都不陌生。這部作品在李連杰的演藝生涯中,有著極其特別的意義。1982年,因為出演《少林寺》,李連杰開始在華語動作銀幕之上崛起。

隨後,1983年的《少林小子》,更是進一步鞏固了李連杰的打星之路。在《少林寺》、《少林小子》中的出色表現,讓李連杰獲得了港片巨頭“邵氏電影”的青睞。

1985年,邵氏將李連杰簽入旗下,併為其拍攝了《南北少林》。可以說,是這部《南北少林》正式揭開了李連杰港片時代的序幕。而李連杰之所以能轉型導演,並拍攝《中華英雄》,也與這部作品息息相關。

1986年,這部抗衡洪金寶的功夫佳片,讓李連杰走上了導演之路

因為在《少林寺》、《少林小子》中,李連杰的表現出色,於是在1985年,邵氏決定再度讓李連杰出演“功夫和尚”的角色,併為他策劃了這部《南北少林》。

邵氏把影片的拍攝工作,交給了功夫片名導劉家良,而之前在《少林寺》、《少林小子》中與李連杰合作密切的於海、於承惠、計春華等人,也受邀出演了這部《南北少林》。

《南北少林》的拍攝工作進行得還算順利,但拍攝過程中的瑣事,卻讓李連杰難以釋懷。同樣都是影片的主演,香港演員在片場有專門的餐車提供伙食,有魚有肉。而內地演員們在片場,只有簡單的饅頭、盒飯。

其實,這種待遇差距,並非只在《南北少林》中有出現。1983年,在拍攝《垂簾聽政》、《火燒圓明園》時,劉曉慶就因為自己的差別待遇,與李翰祥導演發生過爭執。80年代初,“合拍片”模式開始興起,不少合拍片劇組,都存在著這種差異對待的情況。

1986年,這部抗衡洪金寶的功夫佳片,讓李連杰走上了導演之路

《垂簾聽政》


1986年,這部抗衡洪金寶的功夫佳片,讓李連杰走上了導演之路

1986年2月1日,《南北少林》在香港上映。在《南北少林》上映的前一天,也就是1986年的1月30日,洪金寶也拿出了一部明星陣容豪華的動作經典《富貴列車》。

在與《富貴列車》的院線競逐之中,《南北少林》拿下了1800多萬港幣的票房成績,成為了年度票房排行榜的第6位。

在與洪金寶的票房抗衡之中,仍能取得如此出色的成績,這讓邵氏十分意外,畢竟80年代中期的洪金寶,正處於事業巔峰期,能在動作片銀幕上與之抗衡的,也不過成龍一人而已。

1986年,這部抗衡洪金寶的功夫佳片,讓李連杰走上了導演之路

《富貴列車》

《南北少林》票房大賣之後,邵氏對李連杰的態度發生了不小的改變。而面對片商過於利益化的態度,李連杰則萌生退意,打算返回內地。此時,為了挽留李連杰,邵氏開出條件,可以像“嘉禾對待洪金寶、成龍”一樣,助力李連杰轉型導演。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李連杰坐上了導演的位置,並開始著手策劃《中華英雄》。

1986年,這部抗衡洪金寶的功夫佳片,讓李連杰走上了導演之路

《中華英雄》講述了二戰結束之後,中國士兵與美國士兵遭遇了不同的戰後待遇,繼而發生了一連串的故事。這個關於“不公待遇”的劇情設計,無疑是李連杰早期在香港影壇的所感所悟。

《中華英雄》雖然表達了李連杰個人的許多想法,但該片上映後的表現,卻並不是很理想。影片的票房失利,讓李連杰看到了自己導演能力的不足,同時也讓他遭到了片商的遺棄,演藝事業隨之墜入谷底。直到80年代末遇到徐克,李連杰才迎來事業的新轉機。

90年代的動作港片銀幕上,李連杰的打星事業一帆風順,還成立了自己的電影公司“正東電影”。此時的李連杰雖然出演了不少電影,也以製片人的身份策劃了不少電影,但卻再沒有以導演身份打造過任何作品。

1986年,這部抗衡洪金寶的功夫佳片,讓李連杰走上了導演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