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除了能吃,動物的內臟還有那些奇葩的醫學用途?

中醫講究“以形養形”,“吃啥補啥”,如吃豆類或堅果形如腎,可以補腎,腎藏精,精生髓,腦為髓海,進而有補腦的作用。吃動物內臟也可對相應內臟有滋補作用。

當然,這在營養過剩的當今可能有點不適合,但在古代卻是真正的有效的經驗總結,現代醫學研究也可以找到不少的證據。例如,古代中醫用動物的腦治療風眩頭暈,偏正頭痛等腦病。現代醫學證實腦含有多種氨基酸和蛋白質,其中的γ-氨基丁酸對中樞神經有強烈的直接抑制作用。豬腦中賴氨酸含量很高,而賴氨酸能提高血腦屏障的通透性。有助於其他藥物進入腦部。這些資料,都充分說明“以腦補腦”是有科學依據的。又如中醫講肝開竅於目,以動物肝治療夜盲症,這也很有道理的。夜盲症主要是由於機體缺少維生素A所致,這在古代是很常見的病,而動物肝臟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尤其是鯊魚肝,治療起來就有很好的作用。

還有就是大家可能都熟悉的,雄性動物的傳宗接代的工具,如鹿鞭、虎鞭什麼的,有什麼作用大家都清楚,這與其本身富含的激素有關。


除了能吃,動物的內臟還有那些奇葩的醫學用途?


今天我們講的不是吃這方面的用途,而是說動物內臟作為醫療器械的用途。

第一種用途,可能知名度大些,就是作為避孕工具,使用最多的是魚鰾,而且是有一定年限的魚鰾,否則長度和韌度不達標,就是不合格產品。當然,也還有嘗試用豬腸和羊腸來代替的,可能是因為太厚和強度又不好的原因,用著用著就沒什麼人使用了。魚鰾雖然好用,但資源有限,那時候,對普通人來說,能吃上魚就等於在過年,就別說其他用途了。因此,被用作計生工具的魚鰾就被達官貴人們當作裝飾品一般掛在的身上,除了方便使用,更多的是財富和地位的象徵,這在距今4000多年的古埃及人的生活中最為典型。


除了能吃,動物的內臟還有那些奇葩的醫學用途?


另一種醫療器械就有點難上大雅之堂了,它就狗的膀胱,俗稱狗尿泡,用來幫助割痔瘡。它最早記載於公元前168年的西漢時期的《五十二病方》,距今也有2000多年了,這可是一本奇書,如果以考古論,他甚至早於《黃帝內經》,有人稱之為中醫的頭把交椅,中醫群經之首,似乎也有那麼一點道理。


除了能吃,動物的內臟還有那些奇葩的醫學用途?


《五十二病方》不談陰陽,沒有五行之說,而是老老實實記載了308例病方,299種藥物,治療以手術為主,而不是湯藥。其中一些案例至今看來都稱得上高科技,最典型的就是上述割痔瘡的方法。手術過程是:“殺狗,取其脬,以穿箭,入直(羶)中,炊(吹)之,引出,徐以刀(剝)去其巢,冶黃黔(苓)而婁(屢)傅之。”翻譯成白話就是:做痔瘡手術前,先殺條狗(不是用來術後補充營養的),把狗的膀胱取出來,接個細竹管,塞入患者的肛門中,通過竹管向狗膀胱充氣,膀胱吹大後,向外拉,痔核會外翻出來,然後用刀切除痔瘡,最後敷上黃芩等中藥,敷上幾次就好了。我們不得不佩服我們老祖先的智慧,這套技術同當今用的最廣泛的混合痔外剝內扎術的機理和方法是基本一致的,比當時的西方醫療技術那可是高了不曉得多少,這也是為什麼中醫肛腸科一直是中醫外科中的特色和優勢科室的淵源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