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最美戰“疫”家庭故事會(一)

最美戰“疫”家庭故事會(一)

講自家平凡故事,品世間百味人生,傳優良家風家訓

最美戰“疫”家庭故事會(一)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廣大家庭積極行動參與疫情防控,每個家庭都上演著不一樣的“情景劇”,湧現出了許多感人至深的家庭故事。



妻子何清是德陽市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四川省第三批、德陽市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隊員。

2003年就職於德陽市人民醫院至今,一直以來她努力工作,積極向上,在呼吸衰竭、無創通氣等方面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曾被醫院評為2017年十佳醫生。何清的家鄉在綿竹,2008年5.12大地震中得到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支援和幫助,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何清抱著一顆感恩的心,第一時間向科室及院領導表達了想去武漢最前線的地方支援的意願,成功入選了四川省第三批支援湖北醫療隊(德陽市僅一人),並在出征儀式上作為醫生代表發言。到達武漢後,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承擔重症新冠患者的救治。支援工作期間,一直工作在隔離病區的第一線。部分重症患者使用了呼吸機,對醫生來講暴露的風險較大,但仍不怕苦,不怕累,始終把病人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和醫療隊的其它隊員一起,讓多名患者轉危為安,得到了醫療隊和當地醫院的認可和肯定。

丈夫李雪冬是羅江區住建局的一名工作人員,也是一名資深的共產黨員。2008年汶川大地震後,這個家庭身處地震災區,李雪冬顧不上自己的小家庭,積極投入到災後重建的工作中,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組織當地群眾開展災後重建,受到了各方的好評,2009年被四川省住建廳評為災後重建全省城鄉規劃工作先進個人。而2013年四川蘆山地震後,李雪冬又憑著災後重建的經驗,作為羅江縣援建蘆山縣地震災後重建工作組副組長參與對口支援蘆山地震災區,一去就是兩年。這期間妻子何清給了他最大的支持,挑起了家庭的擔子!而這次新冠疫情爆發後,妻子第一時間報名支援武漢,也得到了李雪冬的理解和支持。他說:國家有需要的時候,個人義無反顧,這是李雪冬的心裡話,也是這個家庭的共同抉擇。大年初二,李雪冬接到全員到崗的通知,他主動申請到基層防疫的戰線上去,不斷為前線送去防疫物資,配合當地社區防疫工作組開展緊張有序的防疫工作。他還利用工作之餘的零碎時間參與社區的疫情防控,主動捐款為當地志願者購買口罩、消毒酒精等防疫物資。

何清的父母都是醫務工作者,何清當年的學醫選擇也是受到了父母的薰陶。這次報名支援武漢,父母心中雖有不捨,特別是何清的母親,特別擔心女兒,但還是給予了理解和支持,她說:救死扶傷是醫生的責任。何清的父親快70歲了,但現在還在德陽市腫瘤醫院的門診工作,因為他的態度和藹、工作負責還收穫了一大批粉絲,他對醫學的熱愛、對醫學知識的不斷渴求也影響著何清。這次疫情爆發後,老何醫生仍堅持在工作一線。他說自己雖然不能參加新冠病人的一線救治,但有些慢性病的患者也需要照顧和治療,我想為他們做一些事情。

何清夫妻二人工作繁忙,早出晚歸,何清的公公婆婆就擔起了後勤總管和照顧兩個孩子的重擔。公婆雖然年齡大了,但他們把家中事務打理得井井有條,孩子也被教育的有禮貌、講衛生。有時遇到鄰居有困難時,總是毫不猶豫的伸出援助之手。他們都是老黨員,按時繳納黨費,經常參加社區的黨務工作。何清也說:如果沒有父母強有力的支持,我也沒辦法放心的離家外出支援。

何清夫妻還有兩個乖巧可愛的女兒。大女兒正上初中,學習認真,成績優異,在班上也擔任了班幹部。當聽說媽媽要支援武漢時,開始是擔憂、害怕和不捨,後來經媽媽的勸說,她逐漸理解了媽媽作為醫護工作者的職責,轉而支持她去武漢。何清在武漢支援期間,大女兒李思淇還給媽媽寫了一封信,信中說,媽媽,你是我的驕傲,我會在家中認真完成學習任務,照顧好妹妹,做一些家務,等你平安回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