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大笑樂逍遙

“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與己何所不容”,這句對彌勒佛的總結,取自峨眉山靈巖寺。

彌勒佛 | 大笑樂逍遙

唐奇偉作品《佛引福來》

意思是要大度能容,不要計較人世間的是非憎愛,要“寬卻肚皮”、“豁開心地”,只要肚量大、心胸寬,遇到冤家也能與之和平相處,甚至還能由此悟道成佛,證得六度度。

彌勒佛 | 大笑樂逍遙

唐奇偉作品《佛引福來》

彌勒佛,在中國又稱為“笑佛”、“歡喜佛”、“大肚佛”。無論是文學典籍中,還是子工藝作品中都有其開懷大笑、憨態可掬的形象和身影。

彌勒佛 | 大笑樂逍遙

時光玉藝作品《佛》

相傳,彌勒佛的原型是明州奉化人,名叫契此,是彌勒菩薩之應化身。契此非常超脫,追求自由自在,經常肩上背一個布袋並手拿錫杖及佛珠,身材胖,面容慈祥、笑容可鞠而大腹便便,以乞食為生、餐風臥雪,傳說能預知晴雨又被稱為布袋和尚。

彌勒佛 | 大笑樂逍遙

羅最作品《佛佑如意》

在中國民間,關於彌勒佛的對聯也有許多,並內容豐富,範圍廣泛,結構多樣。對聯特點諧趣易懂,雅俗共賞。彌勒的對聯文化,自古至今,流傳不衰,並且有大的發展和創新,在民間有著深廣的影響。

彌勒佛 | 大笑樂逍遙

楊忠華作品《慈悲對眾生》

此外,彌勒佛也是玉雕題材中最喜聞樂見的雕刻題材。中國將微笑和豐滿看做“福相”,因而“大肚彌勒佛”造型在現代玉雕作品中極為常見,也深受人們的喜愛,表達了人們企盼辟邪、護身的美好願望。

彌勒佛 | 大笑樂逍遙

楊忠華作品《慈悲對眾生》

開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彌勒佛以樂觀之心行走人間,追求自在,不迷執,如偈雲“大肚能容,斷卻許多煩惱事;笑容可掬,結成無量歡喜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