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人生在世,有兩種錯誤在所難免,有四句話值得一生品味


人生在世,有兩種錯誤在所難免,有四句話值得一生品味

人生在世,有兩種錯誤在所難免,一為遷令,一為勸成。

南懷瑾先生說,遷令與勸成是人生必須規避的兩個常犯的錯誤。何謂"遷令",南先生舉了身邊的小事來說明這個道理,比如說,他讓人幫他拿一本書,這只是區區小事,舉手之勞而已,結果對方卻吩咐第三者去做:某某人,老師讓你幫他拿一本書。推脫責任,推託一切,就叫"遷令",這是不負責任的做法。做人要做到"不遷令",就不要推託一切,該自己去做的就去完成,不能讓別人代勞。

"勸成",南先生認為是指勉強別人成功,對別人過度地要求,雖然本意是好的,但是往往適得其反,達不到預期的效果,誤人不淺。南先生說,自己當主管不能"勸成",成就好的事情,不是一時做得到的。如果弄錯的話,想改的話已經來不及了,也是很困難的。所以做人做事都需要慎重地考慮。

人生在世,有兩種錯誤在所難免,有四句話值得一生品味


一位十六歲的少年去拜訪一位年長的智者。他問:"我如何才能變成一個自己愉快、也能夠讓別人愉快的人呢?"智者笑著望著他說:"孩子,在你這個年齡有這樣的願望,已經是很難得了。很多比你年長許多的人,從他們問的問題本身就可以看出,不管給他們多少解釋,都不可能讓他們明白真正重要的道理,就只好讓他們那樣了。"少年滿懷虔誠地聽著,臉上沒有流露出絲毫得意之色。

智者接著說:"我送給你四句話。第一句話是:把自己當成別人。你能說說這句話的含義嗎?"少年回答說:"是不是說,在我感到痛苦憂傷的時候,就把自己當成是別人,這樣痛苦就自然減輕了;當我欣喜若狂之時,把自己當成別人,那些狂喜也會變得平和中正一些?"智者微微點頭,接著說:"第二句話,把別人當成自己。"少年沉思了一會兒,說:"這樣就可以真正同情別人的不幸,理解別人的需求,並且在別人需要的時候給予恰當的幫助?"智者兩眼發光,繼續說道:"第三句話,把別人當成別人。"少年說:"這句話的意思是不是說,要充分地尊重每個人的獨立性,在任何情形下都不可侵犯他人的核心領地?"智者哈哈大笑:"很好,很好。孺子可教也!第四句話是,把自己當成自己。這句話理解起來太難了,留著你以後慢慢品味吧。"

人生在世,有兩種錯誤在所難免,有四句話值得一生品味


少年說:"這句話的含義,我是一時體會不出。但這四句話之間就有許多自相矛盾之處,我用什麼才能把它們統一起來呢?"智者說:"很簡單,用一生的時間和經歷。"少年沉默了很久,然後叩首告別。後來少年變成了壯年人,又變成了老人。再後來在他離開這個世界很久以後,人們還時時提到他的名字。人們都說他是一位智者,因為他是一個愉快的人,而且也給每一個見過他的人帶來了快樂。

把自己當成別人,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便不會將自己應做的事推到他人的身上;把別人當成自己,就能夠真正理解他人所求所想,不會勉強他人做自己不願做的事情;把別人當成別人,就會尊重每個人作為獨立個體的尊嚴;把自己當成自己,則是將自己放在一個獨立的天地中,做一個大寫的人。

用一生的經歷去體味這四句話的深意,時刻提醒自己莫犯了遷令勸成的錯誤。

人生在世,有兩種錯誤在所難免,有四句話值得一生品味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歡迎您在留言區交流。您的認可和鼓勵,是我們精進的最大動力!懇請您把今天的內容轉發給您的親朋好友。不勝感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