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9 中醫闢謠:辛辣生溼,脾虛者當禁辣是片面的說法


年關將近,各種好吃的在等著,所以時不時就有患者來門診時就問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很多人都想吃辣,菜的各種做法都想加點辣,但又不敢吃,尤其是嶺南地區的人們,更是“談辣色變”。其實它並不見得可怕,掌握好它的量與吃法是極好的一味。


中醫闢謠:辛辣生溼,脾虛者當禁辣是片面的說法


我們常講,飲食要五味調和,就是酸苦甘辛鹹俱備。五味調和了,才能陰陽平衡,寒熱平衡。中醫五味(酸、苦、甘、辛、鹹)也可以說是我們生活裡嚐到的十味(酸、澀、苦、焦、甘、淡、辛、辣、鹹、鮮),每個人的身心不同,所需要不同,可按照中醫藥的配藥君臣佐使的原則,把它們調和起來,所以嗜好或者摒棄哪些味道皆是不恰當的。


辛辣不生溼,脾虛者不當禁辣

人們常認為,辛辣生溼,所以不敢吃辣。但辛辣飲食與溼證關係究竟怎樣的?曾有臨床醫生做過相關臨床研究(1),曾通過對84例確診為脾虛溼證患者自身前後對辛辣飲食喜惡進行了對照觀察,發現喜食辛辣者 16例,患病後喜食辛辣者變為 58例 ,也就是說患溼證後 ,喜食辛辣者顯著增多。另外停食辛辣後,脾虛患者對飲食的食慾、食量明顯下降。患溼證患者前後對辛辣飲食嗜好情況見下表。


中醫闢謠:辛辣生溼,脾虛者當禁辣是片面的說法


所以既然辛辣不是生溼的原因 ,且對脾溼證患者有提高食慾和食量、改善症狀的作用 ,因此對脾溼證患者不必禁食辛辣。


中醫闢謠:辛辣生溼,脾虛者當禁辣是片面的說法

藥用辛辣法治雜病

辛辣並不是食物專屬,在用藥上也是功效甚大,不可代替。辣味辛溫,可祛寒,人體無論表裡的寒邪,皆需辛辣來祛除。太陽病篇中的生薑,溫通既助桂枝解肌,又能暖胃止嘔;大建中湯治寒內盛,胃失和降,方中的蜀椒溫脾胃,助命火,散寒止痛;厥陰病篇中烏梅丸的蜀椒、桂枝等輩,便是溫髒祛寒的作用;陽明病篇中的吳茱萸湯所用的吳茱萸,又稱辣子、臭辣子,辛苦而溫,暖肝胃,散陰寒,下氣降濁。


還有時方中的三子養親湯,裡面所用白芥子,又名辣菜子,堪稱中藥裡的芥末,有些地方將之當做一種調味料,其味辛辣濃厚,可利氣豁痰,溫中散寒,通絡止痛。還有很多其他辛辣的食材類調味品組成的經典名方。


中醫闢謠:辛辣生溼,脾虛者當禁辣是片面的說法


我們生活裡也體驗過辛辣法治病的小秘方。如鼻塞流涕,周身乏力怕冷的感冒時吃個麻辣燙或者是吃個辣條,一身汗後,感冒症狀竟然是緩解了。還有我們平時餐桌上人們喜歡吃的酸辣味的菜食,它之所以很受歡迎,是因為它能令人食慾大開,這裡面的中醫道理便是有酸有辣,可散可收,可升可降,打開人的脾胃鬱結。


可見辣並不是百病之源,適當食之可開脾胃。我們知道,脾喜燥惡溼,得陽始運,故需要一點溫燥方可運轉,但不能過食,是因為胃喜潤惡燥,過食傷陰,從而出現咱們所說“上火”的症狀。為什麼過年期間可適當食辣,因為很多人過年期間可能進食各種冷飲,生冷水果等寒涼之品,適當食點辣,可溫通祛寒。


參考文獻

【1】嶽良明. 辛辣飲食與溼證關係的臨床觀察[J]. 中國民間療法,2006(02):45-46.

文章配圖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