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1 重磅!“沉睡”的歷史文化資源該如何“甦醒”?“包裝”“宣傳”

本文章研究以上蔡縣為例


上蔡縣是駐馬店市地區的千年古縣,有著“中國重陽文化之鄉”“蔡氏祖地”的美譽,是河南省十大古城之一,其境內的歷史文化資源十分豐富,但與此同時,上蔡縣也是國家扶貧開發的重點縣,這在一定程度上能給上蔡縣歷史文化資源的利用和開發帶來一定的優勢以及文化與經濟關係協調帶來重要意義。

重磅!“沉睡”的歷史文化資源該如何“甦醒”?“包裝”“宣傳”


上蔡縣的歷史相當悠久,境內有數千年的歷史沉澱,其孕育出了種類眾多,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資源,這些資源主要集中在建築文化、民俗文化、姓氏文化、名人文化等方面。

一、歷史文化遺存資源

1. 蔡國故城:蔡國故城,作為西周和春秋時期的蔡國都城長達 500 年之久,它位於“上蔡縣城關,由於歷史原因,古城牆損毀嚴重,現存約長10490 米,高 4~11 米,寬 15~25 米。

2. 伏羲畫卦亭:伏羲畫卦亭“位於縣城東 15 公里白圭廟寨內現存的亭是清康熙年間重修的,為上蔡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蔡侯望河樓:蔡侯望河樓位於蔡國故城西城垣上,相傳是當年歷代蔡侯登高眺望汝河之處,後九九重陽節起源於此,故又稱“重陽登高處”。

4. 李斯墓:李斯墓位於上蔡縣蘆崗鄉李斯樓村東南。李斯墓實際上是一個高聳的土冢,現存墓高約12 米,底部直徑達 40 米,總面積約有 1200 多平方米。

景優美的遊覽勝地。

5. 蟾虎寺:蟾虎寺是一座位於蔡國故城西 3 公里處臥龍崗上的古剎。據上蔡縣誌記載,蟾虎寺始建於東漢時期。

重磅!“沉睡”的歷史文化資源該如何“甦醒”?“包裝”“宣傳”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

1. 重陽文化習俗:作為中華民族民俗文化的瑰寶,重陽文化在全國燦若繁星的節慶民俗文化中保存得最為完整具體。2006 年 3 月,上蔡縣重陽習俗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11 年 6 月,又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三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2. 傳統手工藝:上蔡縣傳統手工藝相當多,其中較為出名的便是茱萸絳囊、核桃雕花和白雲翁毛筆。2006 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將茱萸絳囊列入一批河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桃核雕花是一項傳統的民間手工藝,至今已有 400 餘年的悠久歷史,被譽為“上蔡民間一絕”2006年,桃核雕花成功入選第一批河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上蔡楊集白雲翁毛筆的製作屬於獨門技藝,秘不外傳。白雲翁毛筆製品歷來為書畫大家視為品,被譽為“如錐畫沙”“如意神筆”。如今“白雲翁”牌毛筆已成為海內外書畫家的案頭之寶。2009 年 6月,河南上蔡楊集毛筆成功入選第二批河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3. 蔡氏宗親文化:“蔡”字成為姓氏,與古代上蔡的地名和蔡國國名有很大的淵源。如今,在世界各地繁衍生息的蔡氏宗親總人口約千萬,蔡姓在百家姓中的排名約在第 30~50 位之間。在3000 多年的歷史長河中,蔡氏子孫不斷繁衍壯大,用他們的聰明才智創造了燦爛的蔡氏文化。

三、歷史文化名人資源

在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文化沉澱中,上蔡孕育了一大批著名的文人名人。比如,七十二聖

賢中上蔡有漆雕開、漆雕侈、漆雕從、曹恤、漆雕憑和秦冉,其中最有名的是以德行著稱的漆雕開;秦丞相李斯,是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書法家,史稱“千古一相”;漢相翟方進,任相十年,束己公約,又兼通文法吏事,號稱“通明相”;西漢著名文士桓寬著有 60 卷的《鐵論》;北宋理學家謝良佐創立了上蔡學派,是心學的奠基人、湖湘學派的鼻祖,世稱“上蔡先生”,等等。


上蔡縣歷史文化資源的開發現狀


上蔡縣歷史文化資源眾多,儘管由於歷史原因,一些歷史文化資源在不同程度上遭到

了損毀,但還是有相當多的歷史文化資源得到了保護。總的來說,目前上蔡縣的歷史文化資源開發工作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

第一,由於上蔡縣政府對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力度不夠,人們的資源保護意識比較薄弱,致使有形資源諸如古遺址、遺蹟等損毀嚴重。

第二,民間傳統手工藝面臨後繼無人的困境。比如,桃核雕刻對手藝人的技藝要求較高,製作過程比較複雜,雕刻一個精品往往費時一兩天,所以越來越多的人已不願再從事此行業,再加上桃核雕刻品銷售市場不景氣,桃核雕刻工藝的傳承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

第三,以歷史文化資源為依託的旅遊業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薄弱。目前,上蔡縣開發了

一些歷史文化資源旅遊景點,但其開發過程存在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力度不夠、配套公共設施陳舊質量不達標等問題。

第四,缺乏歷史文化資源開發的專業人才,上蔡縣歷史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起步較晚,缺乏從事文化產業的相關專業人才,這不利於上蔡縣將其歷史文化資源轉化為文化產業。

第五,上蔡縣對歷史文化資源的宣傳力度不夠。上蔡縣歷史文化資源豐富且獨特,但這

些文化資源幾乎不為外人所知,比如提及上蔡縣,人們對它的印象還停留在歷史悠久、貧困落後上,而對上蔡的歷史文化資源情況知之甚少。

重磅!“沉睡”的歷史文化資源該如何“甦醒”?“包裝”“宣傳”


上蔡縣歷史文化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上蔡縣雖然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到想要開發還是存在著很多問題,近年來國家也相繼出臺了文化資源開發的政策,這給上蔡縣文化資源的開發與整合帶來了機遇,以下是我結合其他地區的文化資源開發狀況而提出的建議。

1.把歷史文化資源與旅遊業緊密結合,加強對文化資源的“包裝”。

比如建設博物館,上蔡縣總有豐富的文化資源,建設博物館有助於保護文化資源,另一方面也有助於傳承文化,並且提高地區的文化軟實力。其次利用上蔡縣豐富的歷史風俗底蘊,建立自己的文化品牌,開展文化節,文博會等。即能提高地區知名度,也能提高經濟效益。

2.加快對民間手藝技術的搶救工作

針對一些民間傳統手工藝瀕臨失傳的尷尬局面,上蔡縣應積極做好搶救工作,具體可從

兩方面著手。一是引導傳統手工藝者做足功課。二是加強對傳統手工藝傳承的保護。

3.加強宣傳推廣工作

如今互聯網技術先進,自媒體應用廣泛,因此上蔡縣相關部門可以藉助自媒體拍攝相關視頻,在網上推廣本地文化資源。

4.健立相關文化部門以及引進和培養人才

文化資源的開發離不開部門和人才的努力,因此要加大對文化產業管理人才的引進和相關文化部門的建立。

5.政府要積極引導和支持

上蔡縣政府要樹立以文化促進經濟發展的理念,積極制定歷史文化資源相關文化產業政策,做到科學保護和合理開發相統一。


當今社會文化資源開發與利用是一個熱點問題,因此上蔡縣要抓住歷史的機遇,迎合社會發展趨勢,從而推動文化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