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故事:民間故事:雞公蛋

民間故事:雞公蛋

宋朝末年,四川綿陽北部有個叫石公村的地方,此地頗為偏僻,村中住著百十戶人家。村裡人大多比較貧窮,勉強能有個溫飽。

老漢石正剛年過六旬,獨自住在村北的一間破牛棚裡。

他妻子前幾年去世後,兩兒子相繼成家。最後兒子媳婦吵著要分家,這一分,石老漢被趕出了老屋。八間老屋,石老漢本想住後面最小的一間,可兩個兒子不服氣,誰也不肯吃虧。

石老漢無奈,一氣之下,去村北把那間破牛棚收拾了一下,抱著一床爛棉絮住了進去。

故事:民間故事:雞公蛋

家裡的物品,石老漢一點沒分到。家中本來有十多隻雞的,石老漢想分兩隻母雞生蛋,但兩個兒媳說,你一個老年人吃啥蛋?蛋吃多了對老年人不好,你兩孫子正是長身體的時候,你還好意思和自己孫子爭?

石老漢頓時無話可說,最後,那隻不能生蛋的大公雞,分給了石老漢。兒子兒媳都說,瞧這大公雞多威風,長得多壯實,一隻公雞,十隻母雞也頂不上。

不過這話也沒錯,這公雞確實生得高大威猛,足足有十來斤。家裡養雞,從來沒有糧食喂,偶爾喂一點米糠,主要靠自己覓食。這公雞以前,帶著十來只母雞,每天在外面山頭上食蟲子,都能吃得飽飽的。

故事:民間故事:雞公蛋

有幾次,石老漢看見屋外不大不小的老鼠,被這公雞幾下啄死,然後生吞了下去。公雞是好,早上還會打鳴,可是它不會生蛋啊!

石老漢二話不說,帶著公雞住進了牛棚。自己這把老骨頭,大不了餓死吧!兒女們把幾畝田地也分光了,他們從來不給石老漢拿一點糧食。

石老漢無奈,自己到村北的荒山上開了幾塊土,種一點山芋頭,這樣也能勉強度日。石老漢養這隻公雞,雖然不生蛋,但他卻捨不得殺了吃,一直養著,這牛棚裡,一人一雞就這樣過著平靜的日子。

每天早上,雄雞就出了棚子,飛到棚頂上大聲打鳴,石老漢頓時覺得生活還是充滿了希望,能活著總是好的。

故事:民間故事:雞公蛋

別說,這公雞還真是通人性,跟著石老漢住進牛棚後,從不回之前的老屋,也不去找那些母雞了。就這樣轉眼過了五年,這公雞已經很老了,但石老漢還是捨不得殺它,也不願賣掉公雞。

一天早上,石老漢醒來時,已經日上三竿了,他很好奇,這公雞怎麼忘了打鳴呢?過去一看,公雞伏在屋角的雞窩裡,已經一動不動了!

這老公雞死了,石老漢非常傷心,他去拎起公雞時,發現雞窩下面有個黃閃閃的東西,拿起來一看!頓時眼睛鼓起老大,天啊!這是一隻金蛋,比一般的鵝蛋還大,足有半斤多重。

故事:民間故事:雞公蛋

石老漢又是驚喜又是傷心,他到屋後山坡挖了個坑,把公雞埋了。當天晚上,石老漢做了個夢,夢見公雞變成了一個頭戴星冠的威武男子,就像天神一般。

男子自稱雞神,說他本是天界昴日星官的三兒子,因為犯錯來到塵世輪迴,感恩石老漢為如此待它,讓他善終而去,臨死前特意生下一隻金蛋相報答。

這金蛋怎麼處理呢?如此大個金蛋,換成錢一輩子也用不完。石老漢想到了兒女,他自從搬來這牛棚後,這三個不肖子女,都沒有來看過他一次,只有大孫子,有時會從家裡偷幾個玉米饃饃給他。

故事:民間故事:雞公蛋

想到大孫子,石老漢露出幾絲笑容,這孫兒也八九歲了,真的很懂事,比三個兒女好多了。石老漢左思右想,還是抵不住對家人的想念。現在有了這金蛋,或許,他們會讓自己回到老屋,過個幸福的晚年吧!

可是,這金蛋怎麼拿出來,給誰這是個大問題!雞公蛋只有一個,要是分不好,好事也要變成壞事。

有一天,大孫子溜來看爺爺。石老漢告訴孫子說,他有個寶貝,等今後爺爺去世時,就傳給孫子。孩子畢竟還小,回家後就高興的把此事告訴了母親。

故事:民間故事:雞公蛋

孩子他娘一聽不信,晚上問丈夫。男人說,他一個孤老頭子,哪來的寶貝?媳婦說,他肯定是想回家,讓我們接他回來住,千萬不要中了他的計。

過了幾天,石老漢見兒子媳婦沒反應,也不知是何原因,他認為大孫子回家可能沒有說這事。這天他回到老屋外面,對著兒子媳婦說,我現在想回老屋來養老,你們誰拿一間屋子給我,我那個寶貝就給誰!

兒子媳婦們聽了,都不相信,說你先把寶貝拿出來,我們要看一看,如果真的是寶貝,給間屋子供你吃喝也可以的。石老漢一聽氣急,說我那個雞公蛋,值錢得很,你們既然不要那就算了。

故事:民間故事:雞公蛋

​兒子媳婦一聽,都樂了!雞公蛋,這編出來的寶貝,也實在太好笑了。

第二天,石老漢去了縣城,回來的時候,帶了千兩銀票。他買了200畝良田,還把村裡最好的院子買了下來。兒子媳婦們都傻了眼,連忙前來認爹。可是石老漢請了幾個僕人,讓僕人拿棍子把他們都轟走了。

兩個兒子後來都離奇的去世了,大兒子是被雷劈死的,二兒子和媳婦吵架後上吊而死。石老漢一直活到了九十多歲,晚年也很享福。

石老漢死的時候,把家產交給了大孫子。雞公蛋的傳說,就這樣一直在當地流傳開來,告誡那些不孝父母的逆子,上天一定是會有報應的。

申明:本文由靜月齋原創(作者|阿飛),民間故事屬虛構文學作品,目的是借古喻今、以故事明事理,弘揚中華傳統美德,不得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圖片源自網絡,喜歡請關注小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