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新基建與老基建的虛實關係

股票週報第20期

新基建與老基建的虛實關係

一.閉關好久了

在家已經閉關50天了,現在的心情就像股市等待解禁的大小非股東,急切等著在如此躁動的行情下儘快套現、賺錢。可是哥身在武漢,只能像所有武漢人一樣在家炒炒股了,畢竟武漢已經連續兩個月全國新開戶量第一。現在的行情比較熱,起落比較大,牛市條件是否具備不敢說,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牛市才有的躁動是有了。

二.雪球三大組合情況概述

新基建與老基建的虛實關係

醫藥醫療板塊:復星醫藥、樂普醫療、美亞光電。

樂普醫療:創業板老版龍頭,其走勢受益於此輪新基建與醫療板塊的總體強勢。目前價位已經來到40元上方,距離其前一階段最低點已經漲幅近50%,後續應該還會短期衝高,可能在月中下旬考慮調倉。

復星醫藥:本週上下震盪,基本沒有什麼漲幅,其業績表現低於醫藥100行業平均線,後續暫無調倉計劃!

實盤:美亞光電本週是大漲大跌,總體是大幅上漲。最有代表性的一天走勢就是今天(3月6日),低開低走後在下午突然拉起,最終只跌了一個多點。說明承接資金的意願還是比較堅決,依然堅決持有。

龍頭板塊:美的集團。本週在龍頭板塊,我將平安銀行換成了美的集團,原因很簡單我認為美的已經下跌一段時間,外資願意賣出的都已經賣出了,股價也進入穩定階段。對於一隻連續兩年大額回購股份的家電巨頭,逢低買入絕對是聰明選擇。

三.新基建與老基建的虛實關係

新基建與老基建的虛實關係

新基建定義:包括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七大“新基建”板塊。

老基建定義:修橋、修路、修房子。

新老基建之間有什麼區別嗎?我個人認為區別是有的,但是並不大,很多事情老基建一直在做。例如:特高壓電網、修高鐵、修地鐵、建大數據中心等,這些一直都在做。至於5G基站的建設投資量恐怕也沒有4G時那麼巨大。真正比較“新”的方向我認為只有充電樁與工業互聯網。可是這兩個方向的投資額恐怕很難說是主要佔比方向。

回到資本市場上來看,目前炒得最兇的也是這比較“新”的方向,因為這些公司有一個基本特點,就是市值小。實事求是的講,回到具體實施上我們可以看出幾個明顯的問題。

1.誰去執行這些基建任務?無論是新老基建誰去執行這些任務,老基建肯定是地方城投類公司與大型國企。新基建的任務,民營的參與度是有所提高的,但是主要的執行者恐怕還是以大型國企為絕對主力。既然新基建主要獲利者大型國企,回到上市公司上也還是“中字頭”股票有實實在在的受益。

2.新基建方針確定後,各地基建投資配套方案也陸續出臺,根據媒體統計,全國31個省份宣佈的投資總額已經超過40萬億。

新基建與老基建的虛實關係

聽起來很嚇人,可是仔細分析歷年數據與具體方向後,我們發現中國媒體習慣性的暗性引導的特性非常明顯。第一,歷年地方基建財政投入都非常高,參照過往數據,相關數據並沒有明顯增長。第二,主要的資金方向還是以老基建為主體,畢竟地方基礎建設的主要抓手還是地方城投公司。

簡單分析就不難看出來,新基建投資方向是有所加強,但是調結構不是一下就能調整過來的。新基建的投入是一個慢慢加大的過程。另外一點是此輪投資比較講求經濟效益,這點有區別於過去簡單補短板。

3.新基建概念股的表現。我這幾天看了一個各大證券類網站統計的新基建概念股,只要是市值在100億人民幣以下,同時又能在分類概念中佔到前三的公司,都是連續漲停。更為重要的是這種漲勢都是建立在2019年翻倍行情基礎之上的。

新基建真正的主要受益方雖有一定漲幅,但並不是這一波股市上漲主力,而老基建品種在本週也進入調整期。關於這個問題我想起一句話:潮退了就知道誰會在裸泳!

基建股今年總體肯定是機會很好的,但是我比較務實,重點考慮的還是老基建品種!

四.這輪資金小牛市未來的走勢特點

新基建與老基建的虛實關係

目前市場已經連續多天交易量在一萬億以上,而兩融數據也創了近四年的新高。雖然點位上市場還在3000點上下拉據,但是沒有人能否認現在的市場處於一個賺錢效應比較明顯的階段。很多人都認為目前處於牛市的一個初期階段。這段時間我連接到的股票詐騙電話都增多了不少,這也算是一種側面的印證吧。但是此輪行情的主要邏輯是經濟受疫情重創,然後管理層救市放水,流動性充沛利好股市,並提高資產價格。

目前是大盤搭臺,小盤妖股唱戲!3000點就像一個泥潭一樣,把大盤陷在此處已經數年,在這個階段上證50品種基本踏空。而小盤股在科技概念加持下各種瘋漲,在市場進入興奮階段時,上漲看的是概念,而非業績。但是從這個月中旬開始,市場已經進入密集的年報披露季了,這也意味著概念股的集中退潮期。說到概念我最近聽到比較好笑的言論就是A股成了世界資本的避風港,老外給點“屁”吃別當真。過去十一年唱空美股的人都已經虧不見了。老美是金融科技立國,大部分資產都在資本市場,只要其科技和經濟霸主地位不變,其世界金融核心的地位是不會變的。像疫情這個問題,對於其長期走勢來講並不構成實質性威脅。至於外資在A股的話語權不斷加高同樣值得我們警惕,金融戰才是現代國際社會威力最大的手段。

至於這波行情能持續多久的問題,我認為2018年第一季度的3500點可能是其最接近的一次,而2015年的槓桿牛是其最上限。

大家仔細回顧近4年,這次,2019年、2018年、2017年這四年春季都有行情,其中以2018年春季來勢最兇,後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連續出現這種情況絕不偶然,一直以來A股也有一種說法5出10進,是指每年的5月份之後要離開市場到國慶節後再考慮進場。這是因為年底與上半年是政策、資金集中投放區域,而年底則是一年中績優股體現價值的時期。

本次行情,市場與2015年的那波快牛同樣都是典型的資金推動,後續最有借鑑意義的當然也是2015年的走勢。主力板塊+緊盯兩融數據,可能是這波最重要的操作思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