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人生如棋:識局者生,破局者存,掌局者贏

金庸曾說,圍棋是嚴謹的思想鍛鍊、推理鍛鍊,更是“頭腦體操”。

在這方寸大小的棋盤中,除了黑白雙方的縱橫交錯,還蘊藏著為人處世的大智慧。

人生如棋,天地為盤。

我們要想走好每一步,就一定要有全局的規劃。

有人說,下棋如同一場修行,你下棋的過程,便是你人生的歷程。

只有參透棋局中的奧妙,才能成為人生的真正贏家。

人生如棋:識局者生,破局者存,掌局者贏


01

  • 少年如棋之開局:贏在格局。


南懷瑾曾說:“能控制早晨的人,方可控制人生。”

少年時期就如同人生的“清晨”,若想將來能有一番作為,就應該對自己的人生有個長遠規劃。

這就如同下棋一樣,開局時,我們便應立足全局、謀定而後動,而不是與對手爭奪眼前的一子一隅。

只有把目光放遠、格局放大,才能將起點變高、前途變寬。

梁啟超在《少年中國說》中寫道:

“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

正所謂“文如其人”,梁啟超年少時,便是一個格局大、見識高的人。

梁啟超從小家境優越,再加上自己也很爭氣,11歲便考中秀才,17歲時又中了舉人,可以稱得上是“少年天才”。

然而,就在他才名遠播、考場得意之時,卻做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

在中舉一年之後,梁啟超竟轉投康有為門下。

在當時,康有為還只是個秀才,而梁啟超已經是舉人了。

以功名而論,梁啟超早已遠遠超過了康有為。

這個“秀才老師,舉人學生”的搭配,一時之間讓不少人大跌眼鏡。

在旁人看來,梁啟超是自降身價,以高就低,但梁啟超自己卻不這樣認為。

他拜康有為為師,並非一時熱血,而是他敏銳地覺察到:

在當時,西學已有盛行的趨勢,而要想救國圖存,那是非得融貫中西不可。

自己“學歷”雖高,卻只是擅長訓詁詞章、應試八股等舊學問,在先進的西學上並無所長。

而此時的康有為,雖然只有秀才身份,卻學貫中西,眼界開闊。

果不其然,在康有為的悉心教誨下,梁啟超逐漸瞭解了西學,進一步開闊了自己的眼界。

誰識書生能報國,晚清人物數康梁。

正因為梁啟超有著高超的見識、遠大的格局,才使他衝破古老的壁壘,成為學貫中西的大學者與維新變法的中流砥柱。

曾國藩說:“謀大事者,首重格局。”

心中沒有格局的人,就好比無頭蒼蠅一樣,喜歡橫衝直撞,貪圖眼前小利,最終一事無成。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段“指點江山,激昂文字”的瀟灑時光,但我們更應該知道:

外有銳氣,內有格局,才叫意氣風發;只有銳氣,而無遠見,不過是盲目自大。

沒有格局的人,往往被固定的範圍所束縛,被死板的思維所限制。

這樣的人即使能力再強,也註定沒有什麼大的作為。

因為,決定他們上限的不是能力,而是格局。

人生如棋,要有格局,我們不應侷限於眼前的一草一木,而應該放開眼界,謀劃長遠。

以大格局,成大事業。

人生如棋:識局者生,破局者存,掌局者贏


02

  • 中年如棋之中盤:進退裕如。


人生這盤棋進行到中盤,才算到了最精彩的階段,才能盡顯一個人的底蘊。

比起少年時的意氣風發,人到中年更多的是一份歷經滄桑後的通達。

王陽明曾說:“一起一伏,一進一退,自是功夫節次。”

棋到中盤,往往殺得難解難分,你進我退,變化多端。

此時,決勝的關鍵便在於這“一進一退”的功夫了。

《戰國策》中曾有這樣一段記載。

春秋末年,晉國的大權落到了智、趙、魏、韓四家手中,其中當數智伯的勢力最大。

有一次,智伯率領韓、魏兩家共同攻打趙襄子。

趙襄子被困城中,眼看著危在旦夕。

此時,有一個叫做張孟談的人挺身而出。

他主動請纓去遊說韓、魏兩家,最終助趙襄子反敗為勝、解了困局。

經此一事,張孟談不僅成了趙氏一族的大恩人,更成了名滿天下的智謀之士。

為了感激張孟談的救命之恩,趙襄子決定重用於他。

可就在此時,張孟談卻主動提出了要隱歸山林。

他對趙襄子說道:

“君主之所以能夠控制群臣,就是因為本身的威勢,而現在我聲譽顯赫、地位尊貴,我若在朝中,會妨礙您的威勢,所以您應該放我走。”

趙襄子沒辦法,只能由他去過平淡自由的日子。

此時的張孟談正值盛年,本是大展身手的好時候,卻毅然選擇了退隱。

後來,楚、韓、魏、齊四國合謀攻趙,正當趙襄子一籌莫展之際,張孟談再一次出山了。

而且此次的張孟談是帶著全家來的,他讓全家人分別出使各國,成功瓦解了敵人的統一戰線,再次救趙襄子於危難之中。

然而,當趙襄子事後要論功行賞時,卻找不到了張孟談,因為他再一次從容隱退了。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人們常說,做人要知進退。無疑,張孟談就是一位知進退的通達智者。

他兩進兩退,蘊藏著巨大的人生智慧。

為避免功高蓋主而導致的悲劇,他果斷選擇了退出。

為知遇之恩、國家之義,他又能主動出山解圍。

進則功成名就,退則得以善終,張孟談不愧為一代奇才。

孔子說:“用之則行,舍之則藏,進退存亡不失其正者,其惟聖人乎!”

人唯有“知進退”,才能有所為。

“知進退”可以讓我們避開不利的時空限制,在有利的時空中謀求發展,最終獲得一個完滿人生。

人生如棋,棋藝高超的人,能在進一步中擴大戰果,也能在退一步中尋求生機。

能做到進退裕如,方是人生大境界。

人生如棋:識局者生,破局者存,掌局者贏


03

  • 老年如棋之收官:慎始慎終。


《棋經》說道:“博弈之道,貴乎謹嚴。”

無論是下棋還是生活,最關鍵的便是:慎始慎終。

越是到了後面,越需要謹慎行事,很多人就是因為最後的“差一點”,而導致前功盡棄、滿盤皆輸。

人到遲暮之年,雖已看透世間浮沉,但也不可粗心大意。

此時,我們更需要:佛系放表面,謹慎刻心間

唐朝名將郭子儀,曾在平定安史之亂中戰功赫赫,因而得到皇帝的器重,被尊為“尚父”。

此時,郭子儀的功績與威望可謂如日中天,但即便如此,他卻從不居功自傲,依舊謹慎如初。

郭子儀是個心懷坦蕩的人,每次朋友來府上拜見時,他從不讓身邊的姬妾們迴避,唯獨對盧杞是個例外。

有一次,郭子儀聽說御史中丞盧杞來訪,馬上命令身邊的姬妾們躲起來。

家人們對此很不理解,待盧杞走後,便問郭子儀說:

“大人一向光風霽月,這次為什麼要單單迴避盧杞呢?”

郭子儀長嘆一口氣,說道:

“盧杞這個人相貌古怪,且心胸險惡,他來訪時我若讓婦人們在場,看到他那副長相,肯定有人會忍不住笑出聲來,這樣一來就闖下大禍了,此人一旦掌權,我一族人的生命就難保了。”

果然不出郭子儀所料,這盧杞後來當上了宰相,並對曾經得罪過他的人大肆報復。

很多朝臣因此遭到了迫害,而郭子儀則因為當初的謹慎倖免於難,最後得以安享晚年。

《道德經》有言:“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當你對一件事沒有把握的時候,你一定要十分謹慎地對待;

當你對一件事十分有把握時,你一定要用十二分的謹慎對待。

如此,才能避免功虧一簣。

謹慎不是膽小保守,而是一種老成持重的智慧。

古人常說“負重致遠”,謹慎對待眼前的每一件事,必會走得長長遠遠。

人生如棋局,識局者生,破局者存,掌局者贏。

我們唯有總攬全局,步步為營,落好每個階段的棋子。

棋盤雖小,卻蘊含著生活的奧妙,惟有時時感悟,才可一生落子無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