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羅振宇說什麼不重要,一直在那裡說才重要

每次羅振宇演講都會引發一輪群嘲,彷彿罵他就代表價值正確。

都20年代了,90後都30歲了,不必用證明別人是錯的,來彰顯自己的正確。

我們的傳統觀念就這一點不好,如果想證明自己一個主張。首先要找一個靶子證明它是錯的,所以我的才是對的。這個完全沒有必要,把自己的理念建立在別人之上。

我就是認可我的觀念,足以。

我就是想做一個普通人,認認真真生活,不必貶低成功是空雨衣,金錢不能帶了幸福,來彰顯我的選擇多正確。

我認可的就是我相信的,跟你沒有關係。


羅振宇說什麼不重要,一直在那裡說才重要


羅胖講什麼不重要,他一直在哪裡講才重要。有他在那裡就會聚集一批人,有人就可以合作買賣,你戳破他等於把這個格局打破,格局一破那些圍繞的合作就會消失。

聽起來是不是跟皇帝新衣一樣,皇帝不知道自己沒有穿衣服嗎?

知道為什麼還要繼續穿,就是因為大家需要他穿,只要大家都認為他穿了。那這個格局就形成了,大家都可以圍繞這個格局去做事,小孩子拆穿了,是因為小孩真的不懂事。

能持續安全的發出信號,這個就是羅胖目前最重要的工作。

作為一個實用的理想主義者,不在意誰說了什麼,而是看那些對我有啟發。

很多事一直在做,算是相互印證,分享出來希望可以幫到你。


羅振宇說什麼不重要,一直在那裡說才重要


1.

做事的人、躬身入局、苟且紅利。

意思一說就明白,難的是每年用新詞去重複表達,很多知識都是常識,因為太平常經常被遺忘。通過這樣一講也挺好,很難有長期有用的方法,真正起作用的都是那些常識。

給自己的提醒就是,不停留在討論,而是真正的下地幹活。

每次誰分享過去的收穫,馬上很多人圍著要分享,要乾貨,看完分享覺得自己都懂了,收穫好大我也會了。

每次就差真的下地去幹活,把知道的變成做到的。

不做討論派,而是去做實踐派。

苟且紅利:對應的底層規律就是“低垂果實被摘完了”,隨便乾點啥都賺錢的時代過去了,想摘高處的果實就不能太在意眼前的得失,因為眼前的不是得失,而是未來的梯子。

我們做讀書會,每次說服務100天,其實每次都多送一個月,免費服務讓你先適應起來。

大家都辦21天訓練營,我送都是一個月起步,這個算是苟且紅利吧!送一個月讓學員更好的適應,在正式開始的時候能跟上進度,因為收穫更多,有收穫才會有認可,有認可才會有口碑。

我一直倡導,先幹起了再說,我們不是為了想象出困難嚇唬自己,而是為了解決真實世界的挑戰。


羅振宇說什麼不重要,一直在那裡說才重要


2.

不是為了證明對錯,而是未來解決問題。

世界越來越複雜,因為人越來越複雜了。

以前總是講攻克難關,解決關卡問題。現在沒有這回事了,沒有關卡問題,只有不同的問題。

以前說流量,把人聚集起來就可以賺錢,現在單純聚集起來沒用,還要有鏈接,還要有認可。就像打地鼠一樣,解決一個又出現一個,忙碌是所有做事人的宿命。

慢慢的開始越來越務實,旨在解決每一個具體問題,而不在意別人的是否對錯。

每次都感覺把這個搞定就好了,緊接著新的問題就出現了,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最後開始習慣問題。

做事為問題留下一個位置,接受和適應它的存在。

每個人都是西西弗斯,任務就是推上一個高峰,然後等下一次再推上去。能平靜的接受這個過程,說明你已經明白了什麼叫適應問題了。


羅振宇說什麼不重要,一直在那裡說才重要


3.

用長期主義去涵蓋不確定性

每個人都被不確定性影響,所有的努力都為了獲得確定性。

努力上班賺錢,是為了避免未來的不確定性。努力成長學習,是為了避免以後問題的不確定性。

不確定性的影響有多大,我給你講個故事,兩個人同時在海邊賣海鮮,同時開始搭棚蓋房。其中一個聰明努力,做事又勤勞,很快就把房子和大棚蓋好了。

另一個比較懶又笨,同樣的時間才剛把地基建好,可第二天海浪來襲把海邊的房屋全部沖垮。第一個人因為勤勞努力蓋房快錢都花光了,第二個人因為笨懶,材料還沒買所以損失不大。

海浪過後第一個人啥都沒有,第二個人繼續蓋他的海鮮房。

這個結果跟我們平常的不一樣,覺得聰明勤奮的人才應該有好結果,怎麼又懶又笨的有收穫。我們不是在宣傳懶人,你也可以說懶人運氣好,然後抱怨一通。我更希望你用這個故事理解概率,可能是運氣好但又何嘗不是一次概率演化。

有時候不是努力做好一切就有美好結局,除了羨慕運氣好,還要接受概率的存在。

好故事繼續,在家懶人把房子改好,開始做起了海鮮生意,前期因為做的人少賺了不少錢。後來越來越多的人加入開始不賺錢了,加上又比較懶,慢慢生意做不下去了,開始靠收租生活。

另一人去了大城市打工,一路坎坷加上自己努力勤奮,在外面也奮鬥出一番事業。聽起來像雞湯,其實我更想表達是,單次的人生機會,或者人生挫折都是概率運氣,但是一個人如果堅持長期的奮鬥是可以把概率包裹起來。

比如說,你做100件事就失敗一次,那你做1000次,中間就可以包裹住這10次失敗。長期看你還是那個贏家,用長期主義去涵蓋不確定性。

只要你一直活在奮鬥的桌子上,色子一定有機會扔到你面前。

關鍵是要一直做有長期價值的事,而不是看色子在哪裡就去跟著跑,而是用足夠的基數讓概率發生在你身上。


羅振宇說什麼不重要,一直在那裡說才重要


4.

錢從勞動中來,錢從更多的鏈接中來

我剛知道香帥是薛教授的老闆,夫妻倆真是牛。一個經濟學家,一個金融學家。

我們大部分人的錢都幹活所得,沒有那麼多錢生錢的機會,所以那30%可以不考慮了,我們就好好抓緊這70%挺好。

賺錢就是鏈接到需要你的人,你的競爭力就來自需求裡面的人。

你是誰?你幹啥?為誰幹?

你要做什麼,想做什麼,能做什麼?

很多人沒有主線,什麼火幹什麼,但是你看那些厲害的人,是不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主線,其他都是從主線延伸出來的。

這個邏輯無論是個人品牌,還是公司策略都很用。

先了解你誰,是幹啥的,先讓別人知道,誰需要你的幫助,就做好這些後面的都是自然發生的。

比如,堂主善於思考,幫助很多人理清思路改變自己,建立的讀書會,就是解決深度閱讀問題, 用執行系統解決習慣養成問題。對無法堅持讀書,不能持續行動,經常被情緒影響,想找一個好的學習環境的人解決學習問題。

之後的輸出,都是圍繞這些理念來的,我們不推薦速讀,普通人讀書不必都記住,讀書是為了啟發思考。

學習理性智識,學習控制使用知識的能力,比你知道多少知識更加重要。


羅振宇說什麼不重要,一直在那裡說才重要


解決問題都是有3個層面:

一是,如何解決的技巧層面,速讀也好,記思維導圖也好,這些都是技巧方法。

二是,從理論層面解決問題,我們用執行系統去解決無法持續改變的問題,經常放棄又自責這些情況。

三是,從價值層面解決問題,比如,我們認可持續積累,堅持行動才能獲得知識,不能指望一次講座就改變人生,真正幫你的是每一天的行動日常,實實在在的積累才是有價值的。

所以外面有人覺得,我們書單是競爭力,有的覺得行動方法是競爭力,有的認為深度閱讀是競爭力。

其實都不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是相信時間價值的付出,持續做長期正確的事的價值觀。

但願你道路漫長,充滿奇蹟,充滿發現。

-----卡瓦菲斯

希望你感受路途的每一天,認真生活。

...............................................................

我是堂主,善於思考,創立強力執行系統+智識升級系統,幫助解決行動和思考問題。

行動不是定個目標,而是要持續執行;

思考不是掌握方法,而是要保持理性。

追求理性智識,保持獨立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