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6 南雄珠璣巷陳氏大宗祠,好氣派

光山色、風光旖旎;富麗的祠堂和古舊的巷子相得益彰,彷彿一條時光隧道,引人生髮無限遐想。


南雄珠璣巷陳氏大宗祠,好氣派


珠璣巷陳氏宗祠


南雄珠璣巷陳氏大宗祠,好氣派

南雄珠璣巷陳氏大宗祠,好氣派


宗祠的前院右邊有口千年古井——九龍井,又稱“九眼井”。正是因為有九龍井這一寶貴的文物,所以市政府唯一批准陳氏大宗祠在原址重建。九龍井原名“九眼井”,因為有九眼泉水從地底湧出,聚集成井而得名。這個井的水清澈甘冽,水質甚佳,用它釀出的酒特別好飲,沏出的茶特別好喝,製出的豆腐也特別嫩滑好吃。


南雄珠璣巷陳氏大宗祠,好氣派

南雄珠璣巷陳氏大宗祠,好氣派


陳氏大宗祠於1996年12月18日奠基,1998年6月首期工程竣工。宗祠佔地面積3612平方米,建築面積2200平方米。陳氏宗祠的建築風格仿照廣州陳家祠,是由華南理工大學古建築家、博士生導師鄧其生教授設計的。


南雄珠璣巷陳氏大宗祠,好氣派

南雄珠璣巷陳氏大宗祠,好氣派


平面佈局中路為五開間、四進深、中軸對稱式庭院,左右配房包抄,後有樓拱街,中緣是門廳,庭院中建有雙層“聚星樓”,兩側建有“源流館”、“功德館”及碑廊,後堂(祖堂)有書畫展覽室、接待室、辦公室。整座建築的格局、結構、比例、色調、裝修,基本按宋代的風格,既有莊嚴、簡樸、恢弘的氣魄,又有明朗、開暢、通透的嶺南地方風情。


南雄珠璣巷陳氏大宗祠,好氣派


南雄珠璣巷陳氏大宗祠,好氣派

南雄珠璣巷陳氏大宗祠,好氣派


據史料記載,從珠璣巷南遷的陳氏宗族多遷至清遠、三水、高要、佛山、南海、順德、花縣、中山、新會、江門、台山、恩平、鶴山、博羅、東莞、增城、寶安等地。


南雄珠璣巷陳氏大宗祠,好氣派

南雄珠璣巷陳氏大宗祠,好氣派


漢朝太邱長陳實字仲弓,守潁川,傳五世生登、躍。陳登字元龍,舉孝廉。弟躍,字夢龍。傳十二世生洪進。又傳二十二世生陳瑚。陳瑚公因避戰亂遷居福建隆溪。胡公生九子:漢、隆、烈、鐸、旋、東、宗、襄、旭。烈生圭,圭生吾仁、吾義;吾仁生兆,兆生文、紀、綱。陳文是陳實51世孫,因謫官由福建隆溪遷入廣東南雄珠璣巷。而今其後裔遍佈珠江三角洲及粵北、粵東、粵西。此外,廣東陳姓也有從其他地方遷入的,但不管來自何方,都是潁川世澤,太史家聲。


南雄珠璣巷陳氏大宗祠,好氣派

南雄珠璣巷陳氏大宗祠,好氣派


據珠璣巷《陳氏族譜》記載:陳氏進入嶺南主要有陳積中、陳文、陳瑚、陳世卿、陳顯、陳九三、陳長桑、陳優、陳少荀、陳政等九大支系,分別於唐宋時期遷徙南雄珠璣巷,後於南宋明清時期兩次比較大的南遷分佈珠江三角洲,人口達兩百多萬,成為廣東第一大姓。清末時代廣東陳氏家族集聚嶺南72縣陳氏家族人力財力於1888年倡儀,1890年動工,1894年於廣州中山七路建成集嶺南建築、民族藝術為一體的廣州陳家祠。


南雄珠璣巷陳氏大宗祠,好氣派

(珠璣巷陳氏大宗祠)


南雄珠璣巷陳氏大宗祠,好氣派

(廣州陳家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