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消化科醫生忠告:萎縮性胃炎,一定要慎用這些藥物

萎縮性胃炎是比較討厭的一種常見病,因其有一定的癌變幾率,使很多人談虎色變。但是它的發病率卻非常高,尤其在中老人群體中,胃鏡檢出率幾乎達到一半。

萎縮性胃炎的預防和治療非常重要,因為萎縮性胃炎一旦伴隨有重度的腸化或不典型增生,就是真正的癌前病變了,離胃癌只有一步之遙。

消化科醫生忠告:萎縮性胃炎,一定要慎用這些藥物

萎縮性胃炎由什麼原因引起?


1,慢性淺表性胃炎的繼續:

慢性萎縮性胃炎可由慢性淺表性胃炎發展而來。解放軍總醫院等6個醫院報告經5~8年的隨訪觀察淺表性胃炎164例,其中34例轉變成慢性萎縮性胃炎(20 .7%)。慢性淺表性胃炎的病因均可成為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致病與加重因素。

2,血的遺傳因素也很明顯。

有親戚關係的發病率比對照組大20倍,說明慢性萎縮性胃炎可能與遺傳因素有關。

消化科醫生忠告:萎縮性胃炎,一定要慎用這些藥物


3、放射:放射治療潰瘍病或其他腫瘤,可使胃粘膜損傷甚至萎縮。

消化科醫生忠告:萎縮性胃炎,一定要慎用這些藥物

4、缺鐵性貧血:

很多事實說明缺鐵性貧血與萎縮性胃炎關係密切,badanoch報道缺鐵性貧血50例,正常胃粘膜、淺表性胃炎及萎縮性胃炎各佔14%、46%及40%。但是貧血引起胃炎的機理尚不明瞭。有些學者認為胃炎是原發病,因為胃炎胃酸低致鐵不能吸收,或因胃出血以致形成貧血;另一種意見認為先有貧血,因為身體內鐵缺乏使胃粘膜更新率受影響而容易發生炎症。

5、其他慢性病:

慢性傳染病如肝炎、結核病等對胃的影響也引起了人們的注意。慢性肝病患者常有慢性胃炎的症狀和體徵,胃粘膜染色也證實在乙肝病人胃粘膜內有乙肝病毒的抗原抗體複合物。慢性傳染病如肝炎、結核病等對胃的影響也引起了人們的注意。慢性肝病患者常有慢性胃炎的症狀和體徵,胃粘膜染色也證實在乙肝病人胃粘膜內有乙肝病毒的抗原抗體複合物。瑞金醫院報道91例萎縮性胃炎病人,有24例(26.4%)合併慢性肝炎。所以慢性傳染病特別是慢性肝病對胃的影響值得注意。

6,體質因素:

臨床統計結果顯示本病的發生與年齡呈顯著的正相關。年齡愈大,胃粘膜機能“抵抗力”也愈差,容易受外界不利因素的影響而造成損傷。

7、膽汁或十二指腸液反流:

由於幽門括約肌功能失調或胃空腸吻合術後,膽汁或十二指腸液可反流至胃內,並破壞胃粘膜屏障,促使h?+及胃蛋白酶反散至粘膜內引起一系列病理變化,從而導致慢性淺表性胃炎,並可發展為慢性萎縮性胃炎。

8,幽門螺旋桿菌(hp)感染:

在60%~90%的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中培養出hp,繼而發現hp的感染程度與胃粘膜炎症程度呈正相關關係。1986年世界胃腸病學會第八屆會議上便提出了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重要病因之一。所以在治療慢性胃炎的重中之重就是治療幽門螺桿菌。

9、藥物因素

長期持續服用一些損傷胃粘膜的藥物。

消化科醫生忠告:萎縮性胃炎,一定要慎用這些藥物

這些藥物要慎用、或禁用

第一類:消炎止痛藥

常用於治療關節炎、類風溼、軟組織損傷、風溼病、心血管病及退熱。

常用藥物有消炎痛、炎痛喜康、萘普生、布洛芬、優布芬、阿司匹林等。

最近有報告提示,幽門螺桿菌感染者服用此類藥物發生潰瘍病的風險要比未服用比類藥物者高2~6倍!

第二類: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藥

常用於抗過敏,治療腎病、血液病、內分泌病及休克搶救等。常用藥物有強的松、地塞米松、氫化可的松、醋酸可的松等。

第三類:鹽酸、蛋白酶或促兩者分泌藥物

治療高血壓病藥物常用藥物有胃酶合劑、稀鹽酸、胃蛋白酶、利血平、降壓靈、組胺、煙酸、五肽胃泌素等。

第四類:其他藥物

維生素D(治療骨質疏鬆)、鹽酸布酚寧、腦脈康(擴張血管藥)、谷維素(治療神經症)、鎮靜安眠用的水合氯醛等。

以上這些藥物大量及/或長期使用時要謹慎!必須用某類藥物時,可請醫生選擇其中不良反應較小者,使用時間儘量不要太長,在不影響療效的前提下,也可並用某些胃保護藥,儘量避免空腹用藥,這些都是有益的舉措。

消化科醫生忠告:萎縮性胃炎,一定要慎用這些藥物

萎縮性胃炎患者應如何調養?

首先,對疾病要有正確的理解和認識,避免精神緊張,保持情緒樂觀,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醫生治療;注意勞逸結合,適當鍛鍊身體;

同時,飲食方面要注意:養成良好的飲食及衛生習慣,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富有營養,多食新鮮蔬菜水果;進食規律,定時定量,避免堅硬、過熱、過鹹、燻烤、醃製和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少飲濃茶、咖啡;

也要儘量做到以下幾點:

①戒菸、忌酒;

②避免長期服用對胃粘膜有損害的藥物,如阿斯匹林、消炎痛等;

③按照醫生的建議,定期就診接受胃鏡及病理檢查,監測病情變化,以防萬一;

④如遇症狀加重、消瘦、厭食、黑便等情況應及時就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