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8 蝙蝠的困擾:印度P17A護衛艦(三)罕見“大手筆”圖個啥?

前文鏈接:

2015年,印度海軍在授出P17A建造合同的時候,一口氣就把7艘護衛艦的合同全部拿了出來,分給馬紮岡船廠和加登裡奇船廠,這在印度海軍的歷史上還是第一次。要知道,此前印度海軍的主力戰艦還從來沒有一級建造過這麼多。

蝙蝠的困擾:印度P17A護衛艦(三)罕見“大手筆”圖個啥?

“尼爾吉里”號下水儀式

按照此前慣常的路數,印度海軍每一級戰艦都會一批一批地授出合同,而且一批往往只有3到4艘。這樣做的好處自然是能夠根據具體情況隨時修改設計和合同,但由於印度慣有的拖沓和低效,造成的結果就是每一級戰艦的建造時間都格外漫長、成本也格外昂貴,最後造成很多建造計劃不得不半途而廢。

例如,最早的戈達瓦里級護衛艦計劃建造6艘,最後只造了3艘;準備替換戈達瓦里級的布拉馬普特拉級護衛艦計劃建造6艘,最後也只造了3艘;在P17A之前的P17型什瓦里克級雄心勃勃地計劃建造12艘,替換全部老式導彈護衛艦,結果呢?也只造了3艘。這種情況的結果就是現在的印度海軍護衛艦隊中包括了跨度超過30年的4種護衛艦,其戰鬥力參差不齊、保養維護也很麻煩,戰時如何編組更是個頭疼的事情。

蝙蝠的困擾:印度P17A護衛艦(三)罕見“大手筆”圖個啥?

印度P17型護衛艦,當初聲稱要造12艘,最後實際只造了……3艘

因此,印度海軍一口氣直接授出7艘P17A型護衛艦合同,應該也是出於多方面的考慮。首先當然是因為護衛艦隊急需更新。像戈達瓦里級這種還裝備SS-N-2C反艦導彈的老式護衛艦早就落後於時代,必須淘汰;布拉馬普特拉級的反艦導彈雖然還堪用,但除此之外的艦體、動力和電子設備都還是冷戰時期的水準,同樣不適應印度海軍未來的需求。如果按照往常3艘一批的建造方式,再按照“印度慣例”出點意外,想替換這些老艦恐怕仍然遙遙無期。

這次兩家船廠同時開工,某種程度上也是學習包括美國、中國在內,其他國家大批量建造艦艇的經驗,一方面能夠分散風險;另一方面也能借此從源頭開始,在印度海軍中加強標準化、體系化的建設。如果兩家船廠都能夠按照同樣的標準、同樣的要求來完成同級艦艇的建造,無論對於這些艦艇以後的日常維護,還是對於印度海軍以後更大規模的建造軍艦,都會有莫大的好處。這一要求雖然看起來不高,但對於印度海軍和印度造船業來說,還真是一個挑戰。

蝙蝠的困擾:印度P17A護衛艦(三)罕見“大手筆”圖個啥?

加登裡奇船廠

此外,同批次建造更大數量的艦艇,在原材料採購、設備訂貨等方面也都會有更大的議價權,能夠有效降低成本。印度海軍還希望,能夠通過批量建造P17A型護衛艦,在印度造船業推行模塊化建造的理念和技術。畢竟在其他造船大國和強國,模塊化建造早已經成為一項成熟的技術,廣泛應用於軍艦和民船的建造中。像意大利的“加富爾”號輕型航母,甚至可以在兩個不同的船廠分別建造前半部分和後半部分,最終還能完美地結合成一艘戰艦,印度人也希望自己未來能做到這一點。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印度海軍艦艇建造問題不斷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各方不斷修改設計,造成船廠莫衷一是。這一次直接下了7艘軍艦的訂單,某種程度上也有點“強行凍結設計”的意思,乾脆一條道走到黑,斷了各方修改設計的念頭。

蝙蝠的困擾:印度P17A護衛艦(三)罕見“大手筆”圖個啥?

P17A的紙面性能還是很強的

當然,印度海軍在P17A身上投下如此大手筆的一個基礎因素還是他們對這型護衛艦非常滿意。平心而論,配備了相控陣雷達和垂直髮射的區域防空導彈、又裝備了“布拉莫斯”這種中遠程超音速反艦導彈,P17A被人們稱為“小號加爾各答級”不是沒有道理的。就算放到世界同類艦艇中來對比,P17A也有不少亮點。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印度海軍對P17A的期望還不僅僅是護衛艦這麼簡單。(待續)T

蝙蝠的困擾:印度P17A護衛艦(三)罕見“大手筆”圖個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