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7 最高境界的思維,叫“灰度思維”

一個人越成熟,越能發現一個道理:

現實中的事物往往不是非黑即白/非對即錯,現實中的人也並不是非善即惡/非敵即友,因為這些都可以隨時轉化的。

所以,如果我們單純用"對"和"錯"去判斷事情,總是會有失偏頗。

中國人做事總是在把握分寸,為人處世的精髓在於對尺度的把握。

善於把握分寸,才是人生最重要的藝術。


最高境界的思維,叫“灰度思維”


1

很多人之所以能成功,並不僅僅在於他們多麼聰明、勤奮,而是在於他們懂得什麼叫分寸,不偏不倚,時刻都能找到那個平衡點。

以吵架為例,西方人處理吵架,總是會把對錯分得很清楚。而中國人講究彼此各讓一步,夫妻之間,兄弟之間,同事之間,同學之間,如果一定要分出誰對誰錯,分到最後只能是離心離德。不得不說,這是我國特有的一種人際交往理念。

最高境界的思維,叫“灰度思維”

因此,我們一定要明白一個道理:真到假處真亦假,假到真時假亦真。

真真假假,是是非非,都可以隨時轉化的,對裡往往有錯,錯裡往往有對,這也叫灰度哲學。

2

灰度思維,才是最接近世界真相的思維模式。

因為真實的世界不是稜角分明的,不是非黑即白的,而是圓潤的,混沌的,無常的。它黑中有白,白中有黑,黑隨時可以變成白,白隨時可以變成黑,這就是灰度。

任正非是最懂灰度哲學的企業家,他曾經說過:任何黑的、白的觀點都是容易鼓動人心的,而我們恰恰不需要黑的,或白的,我們需要的是灰色的觀點,在黑白之間尋求平衡。

最高境界的思維,叫“灰度思維”


那些滿腦子條條框框的人,以及心中裝滿了是非對錯的人,往往都是情緒、規則、偏見的奴隸,因為他們總被自己的情緒牽動,總是被外界規則所束縛,以自己固有的偏見去下結論,這就是自我封閉。

人一旦走向自我封閉,往往只能感受到自己願意感受的東西,只能聽見自己願意聽到的話。

這就會形成一種過濾機制,把不符合自己思維的東西屏蔽,於是無論外界發生了什麼變化,他們都感知不到,直到有一天被徹底淘汰,才發現自己的愚昧之處,但為時已晚!

河流可以百折千回,但終歸大海。人也是這樣,過程可以迂迴,方法可以多樣,但結果一定符合潮流趨勢。

最高境界的思維,叫“灰度思維”


3

西方人更注重過程的公平,而中國人則講究結果的公平。

灰度哲學就是可以忽略過程,直奔結果。比如要允許別人犯錯誤,對別人要求不能太苛求,對眼皮底下發生的很多事情可以視而不見,只要結果是符合人心所向,就可以適度放開。

人生的本質,是要在灰度中尋找光明。

恰如其分、花好月圓、和諧圓滿,才是我們追求的極致,也是大格局的體現。

檢驗一個人能力的標準,就是看他能不能在頭腦中同時存在兩種相反的想法,還維持正常行事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