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經過5年中國民間星座田野調查,發現原來祖先們也是“吃貨”!

全世界畫的巨蟹座都不一樣,有的居然像麻辣小龍蝦?在某些地區的傳說中,牛郎和織女感情並不好還吵架?做了5年中國民間星座的田野調查的他,還發現了原來祖先們也是“吃貨”……

出品:"SELF格致論道講壇"公眾號(ID:SELFtalks)

以下內容為攝影師張超演講實錄:

我來自於國家天文臺的,千萬不要以為我是一個天文學家,我只是一個做天文科學傳播的普通工作者。做天文科學傳播一般幹什麼事情呢?無非就幾件事情:拍照片、寫文章,然後用微博、微信開始傳播。有人會問,這跟天文有關係嗎?

經過5年中國民間星座田野調查,發現原來祖先們也是“吃貨”!


這張照片拍自國家天文臺興隆觀測站,當時我把一個相機放在那兒,累計曝光了一個多小時拍攝的。

經過5年中國民間星座田野調查,發現原來祖先們也是“吃貨”!


這是早春開放的一種花,叫點地梅。在晚上,點地梅依然開放,這時候“春夜銀河升起”,特別的美。

經過5年中國民間星座田野調查,發現原來祖先們也是“吃貨”!


這是我們用望遠鏡拍攝的,曝光時間也有好幾分鐘,拍攝的是一個叫作星雲的天體,顧名思義就是星空之間的一種電鋰氫的氣體,像一朵玫瑰花一樣。

經過5年中國民間星座田野調查,發現原來祖先們也是“吃貨”!


接下來才是我真正要講的。這是天空中的星團,我們稱之為疏散星團。如果在晚上的話,在曠野之上抬頭就能看見,這個星團在獅子座和雙子座之間,叫巨蟹座。


巨蟹座中間有一個能肉眼看見的星團,這個星團在西方稱之為蜂巢星團,就像一堆蜜蜂一樣;在中國這個名字比較詭異,叫“鬼星團”;還有一個名字叫“積屍氣”,就是人的靈魂積在那裡。有一個動畫片叫《聖鬥士星矢》,裡面巨蟹宮的鎮守者迪斯馬斯克有一個絕招——積屍氣冥界波,就是用這個天體命名的。


有一個問題,當我們在野外尋找巨蟹座是很難的,我們看不出形狀是一個螃蟹,所以在全世界各地的巨蟹座文化的變化很多。接下來我要“黑”一下巨蟹座。

經過5年中國民間星座田野調查,發現原來祖先們也是“吃貨”!


這是我收集的一個應該是比較古老的、很小的唐卡,有年頭了。注意上面畫的東西,一圈畫了12種形象,有寶瓶座、白羊座等,咱們找找巨蟹座在哪兒。


現在我放在正上方的就是巨蟹座,有人說巨蟹不應該是螃蟹嗎?而我這張圖上好像是穿山甲或者烏龜。其實巨蟹座的形象在全世界各地,它的變化還是挺大的。比如古埃及管巨蟹座叫聖甲蟲,在中國叫屎殼郎,所以咱們看看巨蟹座在全世界都變成了什麼樣子。

經過5年中國民間星座田野調查,發現原來祖先們也是“吃貨”!


這是全世界各地畫的巨蟹座形態。有的像麻辣小龍蝦,有的像蜘蛛、蜱蟲。因為巨蟹座的形象不是很明確,再加上螃蟹的形狀變化比較多,樣子就變成了各種各樣


有人說既然星座變化這麼多,為什麼我們現在還把星座劃成了88個星座呢?這其實是一個歷史的事件,在上世紀初,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把星座固定了88個。但實際上有大量的民間星座、各個民族對於星空的認識,它是隱含在各個民族之中的,沒有被人記住,沒有被挖掘。


舉一個例子,在江浙或者山東一帶,我們發現有這麼一個兒歌,叫“七簇扁擔稻桶星,一口氣念七遍,到老不腰疼”,我念三遍就快躺下了。這是一首歌謠,說到了三個星座,叫七簇星、扁擔星和稻桶星。

經過5年中國民間星座田野調查,發現原來祖先們也是“吃貨”!


有很多周邊的星空說法沒有記錄在典籍中,是不是我們應該把它收集下來,作為一種星空文化的遺產留下來呢?這件事情其實有人做過了,這個人叫野尻抱影,是一個日本人。他在上世紀30年代的時候,曾經到日本的各地區蒐集星空的文化,最後寫了一本書叫作《日本的星》。

經過5年中國民間星座田野調查,發現原來祖先們也是“吃貨”!


這本書不得了,有了它之後,日本的星空文化變得非常豐富,甚至在日本黃道12星座裡面,他們把天蠍座拿下去,換上了日本民族所獨有的釣魚鉤星。

經過5年中國民間星座田野調查,發現原來祖先們也是“吃貨”!


這就是日本的星空,有鐮刀星、貓星、五角星等各種各樣的東西。這個東西同樣也發生在中國,前兩天我看到一個資料,是一個關於在中國大概四五十年前收集中國東北地區薩滿文化的星座。薩滿文化一般來自中國的滿族、蒙古族、鄂倫春等民族,他們的語言我們是不太懂的。


好在我們有一個搞古天文的主任,號稱是中國最精通滿蒙語的天文學者,我就問他書裡這個星是什麼意思?這個星很難發音,他判斷是昴星團,大家都看過《西遊記》吧?其實就是《西遊記》裡的“大公雞”昴日星官。

經過5年中國民間星座田野調查,發現原來祖先們也是“吃貨”!


我們翻閱資料發現,其實早有人在中國北方把薩滿地區的星空摸透了,大概就是照片中這個樣子的。有一些怪獸、蛇、鯉魚,還有老鼠,其實這個老鼠就是我們一般說的獅子座的一部分。


除此之外,在中國廣大的土地之上,還有很多很多的民間星座沒有被挖掘。比如天文臺的一些老師曾經做過西南沿海的調查,為了與鄭和下西洋的星空進行比對,但是不夠,還有大量沒有挖掘的。


所以我們就組織了一些力量去做了一個項目,叫中國民間星座的田野調查目的就是把大家口口相傳的童謠、故事、神話中的星座文化收集起來,作為一個星空的遺產

經過5年中國民間星座田野調查,發現原來祖先們也是“吃貨”!


我們堅持了五年的時間,還真有了一些成果。圖片是我們中國民間星座調查的頁面,調查結果是什麼呢?我們發現有很多中國民間星座跟吃有關係

經過5年中國民間星座田野調查,發現原來祖先們也是“吃貨”!


這個星座大家都知道吧?這是獵戶座,中間三星、周圍四星組成一個獵戶之星,這是西方說的。

經過5年中國民間星座田野調查,發現原來祖先們也是“吃貨”!


有一個星座調查員說,在東北這組星叫作“灶臺星”,大家看上面就是鍋的形狀,下面有兩個腳站住了,在下面有一個火苗,火苗就是一片大星雲,這是跟吃有關係吧?

經過5年中國民間星座田野調查,發現原來祖先們也是“吃貨”!


這組星估計大家認識的比較少,這個星座在西方稱作“海豚座”,像海豚一樣。這組星在中國叫什麼呢?在廣東的汕尾管四邊形這塊叫重糕粿,是一種吃的點心。調查員告訴我,這是用米粉類的東西做成的,先鋪上一層撒上果乾,再鋪上一層撒上魚片,一層一層摞起來之後,斜斜地切開就變成一種點心。


這是汕尾地區發現的星座,這個村落很有意思,它的星空有很多星是跟航海有關的,還有好多好多特別鄉土化的星座。

經過5年中國民間星座田野調查,發現原來祖先們也是“吃貨”!


這是夏季銀河大三角

的部分,剛剛說的海豚座也在這裡面。在江西也出現了一種能吃的星座,就是粽子星,還有豆糕星。這是江西人告訴我的,而且他們那兒還有一個童謠,就是說五月節吃粽子、吃豆糕等等很有意思的事。剛才說的幾個都是能吃的,咱們再來看一個辣眼睛的。

經過5年中國民間星座田野調查,發現原來祖先們也是“吃貨”!


這是剛才我們說的昴星團,中國古代稱之為“昴”,西方叫“七姐妹星”。在中國民間叫什麼呢?有好多種說法,不同的地方不一樣。比如在山東地區,管這種星叫作“草鞋底”,難道是因為像個鞋底嗎?

經過5年中國民間星座田野調查,發現原來祖先們也是“吃貨”!


調查員說不是這個意思,在他們那個地方,

“草鞋底”在方言裡是一種蟲子。什麼蟲子呢?他給我畫了這個圖,我一看就明白了,這個東西在北京稱之為“錢串子”,標準中文名叫蚰蜒,把一個蟲子擱到天上當作星座的名字,這是不是挺辣眼睛的?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調查到名字之後卻聽不懂。比如廣州有一個名字只能聽出聲音來,但是寫不出來,不知道什麼意思。在武漢也發現了一種星,也是用方言會說,但是用漢語也不知道怎麼寫,後來通過調查之後,發現原來他說的這個是青蛙。


我們調查過程中有各種各樣的困難,真的是之前想象不到的。在這五年裡面,我們調查出了300多條,從古至今梳理了很多脈絡出來,我相信以後會有大量相關的材料,都會進一步記錄下來。


這裡說一個好玩的,比如牛郎織女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七月七是中國情人節,是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但是我們調查之後,發現有的地方不是這麼說的。


經過5年中國民間星座田野調查,發現原來祖先們也是“吃貨”!

比如在河北的戲文裡,牛郎織女並不是特別恩愛,是他們兩個結婚之後,織女說我得回孃家,牛郎說別回了,倆人就開始磨嘰,織女就煩了。那個亮星是織女星,旁邊的四顆組成一個“梭子”,織女就拿“梭子”打過去,牛郎說我也打你,他又拿“牛鎖頭”又打回來了。


兩人一來二去就打起來了,這個時候王母看不下去了,拔下金釵畫一個銀河,就把兩個人隔開了。


但是在這個版本里,我們發現了一個問題。在以前的版本中,牛郎織女相會要喜鵲搭橋,但是這裡面不是這麼說的,是七月七柳毛飄來,把河填滿了

這個想象太開腦洞了吧?如果在看後半夜銀河升起來是什麼樣子?就像一塊一塊的柳絮飄在裡邊,有些是星團,有些是銀河中的塵埃雲,這說明什麼?民間的人已經注意到了星星之外的一些天體,而且編到了他們的故事神話裡。


無獨有偶,在澳大利亞也有這麼一個星座,這個星座把銀河中間的塵埃雲編成了一個星座叫鴯鶓座,“鴯鶓”就是澳洲鴕鳥,所以這在世界上不是一個特例。


有人問我們整天收集這個到底有什麼意思?我後來反思了一下,也許我是做科學文化傳播多了,所以老覺得科學相關的文化值得保留。這是著名畫師徐剛老師畫的一些中國民間星座,我發現如果我們把它畫出來之後,我們再對它加以傳播,很多人就會產生共鳴。


我突然發現,星空有可能就是我們心中的記憶,或者說它是一種存在我們內心的、反映星空的鄉愁。或許有朝一日,有可能我們的鄉音已經沒有了,我們對家鄉的記憶也有可能不在了,但是這些鄉愁依然還在。所以為了這片星空,請加入我們,我們這個項目叫中國民間星座的田野調查,謝謝大家。

“SELF格致論道”講壇是中國科學院全力推出的科學文化講壇,致力於精英思想的跨界傳播,由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和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聯合主辦,中國科普博覽承辦。SELF是Science, Education, Life, Future的縮寫,旨在以“格物致知”的精神探討科技、教育、生活、未來的發展。關注微信公眾號SELFtalks獲取更多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